APP下载

不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2016-08-23李松甘肃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甘肃永登730000

甘肃农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畦灌灌溉水秦王

李松(甘肃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甘肃 永登 730000)

不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李松
(甘肃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甘肃永登730000)

本文通过秦王川干旱区马铃薯大田试验,对滴灌条件下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秦王川干旱区马铃薯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滴灌;品质;产量;马铃薯

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块茎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并含有丰富的钾盐,属于碱性食品。然而马铃薯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环境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秦王川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属旱作农业区,气温较高,该地区降雨较少,且降水与马铃薯生长需水错位,水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常需要灌溉补充作物需水。因此,采用滴灌技术效果最为显著,可以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目前,滴灌技术在小麦、玉米、马铃薯、葡萄、黄瓜、甜椒、西红柿等作物上已有大量应用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15年4-10月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进行。试验区属灌溉农业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290mm,年平均气温5.9℃,年日照时数2659h,无霜期121 d。试验地0~40 cm土质为黄绵土,土壤容重平均为1.87 g/cm3、土壤有机质9.24 g/kg、碱解氮26.87 mg/kg、速效磷9.21 mg/kg、速效钾115.41 mg/kg,总空隙度32.68%、pH值7.25,灌溉水矿化度0.87 g/L。试验区地下水位较低,盐碱化影响较小。

(二)试验布置

试验共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滴灌处理(T1)、沟灌处理(T2)、畦灌处理(T3)、漫灌处理(T4)。本试验中滴灌处理采用全膜双垄垄播种植,沟内铺设滴灌带,垄宽80 cm,垄高20 cm,沟宽40 cm,株距20 cm。试验小区有效面积为100 m2(10 m× 10 m),共设置2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随机排列。试供品种为“青薯168”,种植密度均为40 000株/hm2。播前对小区进行30 cm的翻耕处理,并除去杂草和石块。于2015年4月8日播种,9月8日收获。灌溉方式为滴灌和沟灌,当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达到试验设定下线时即予以灌水。在播种前每个小区均匀施复合肥3 200 kg/hm2,生育中期不再追肥。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灌水方式对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量、单个薯重量、横径、纵径和薯块产量均有显著影响。滴灌、沟灌和畦灌处理单株结薯数分别为5.0、5.1、5.6个,分别较漫灌增大14.29%、4.08%、8.16%;滴灌、沟灌和畦灌处理单株薯重量分别为1 829.2 g、1 750.7 g、1 742.2 g,分别较漫灌增加7.11%、2.51%、2.01%;滴灌、沟灌和畦灌处理单株结薯数分别为1829.2g、1750.7g、1742.2g,分别较漫灌增大7.11%、2.51%、2.01%;滴灌、沟灌和畦灌处理单个薯重量分别为312.0 g、309.1 g、298.6 g,分别较漫灌减少0.57%、1.50%、4.84%;滴灌、沟灌和畦灌处理单个薯纵径分别为7.8 cm、7.2 cm、6.7 cm,分别较漫灌增大16.42%、7.46%、0.00%;滴灌、沟灌处理单个薯横径分别为11.4 cm、10.8 cm,分别较漫灌增大12.87%、6.93%,而畦灌处理单个薯纵径为9.6 cm,较漫灌减小4.95%;各处理薯块产量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产量高低依次为T1(36 133.4 kg·hm-2)>T4(34 236.0 kg·hm-2)>T3(31 226.2 kg· hm-2)>T2(30 434.9 kg·hm-2),T1和T2、T3、T4处理差异显著,其中滴灌处理较漫灌处理增加5.54%,而沟灌、畦灌处理分别较漫灌处理减少11.10%、8.79%。

表1 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要素

表2 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处理下马铃薯水分利用状况

(二)不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水分利用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灌水方式对马铃薯全生育期灌水量、全生育期耗水量、薯块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全生育期灌水量多少依次为T4(3 587.8 m3· hm-2)>T3(3 147.3 m3·hm-2)>T2(3 058.6 m3·hm-2)>T3(2 697.3 m3·hm-2),T1和T2、T3、T4处理差异显著,其中滴灌、沟灌、畦灌处理分别较漫灌处理减少24.82%、14.77%、12.33%;全生育期耗水量多少依次为T4(4 961.2 m3·hm-2)>T3(4 720.7 m3·hm-2)>T2(4 632.0 m3·hm-2)>T3(4 170.7 m3·hm-2),T1和T2、T3、T4处理差异显著,其中滴灌、沟灌、畦灌处理分别较漫灌处理减少17.59%、10.47%、8.74%;各处理薯块产量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产量高低依次为T1(36 133.4 kg·hm-2)>T4(34 236.0 kg·hm-2)>T3(31 226.2 kg·hm-2)>T2(30 434.9 kg·hm-2),T1和T2、T3、T4处理差异显著,其中滴灌处理较漫灌处理增加5.54%,而沟灌、畦灌处理分别较漫灌处理减少11.10%、8.79%;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水分利用效率高低依次为T1(8.7 kg·m-3)>T4(6.9 kg·m-3)>T3(6.6 kg·m-3)>T2(6.6 kg·m-3),T1和T2、T3、T4处理差异显著,其中滴灌处理较漫灌处理增加28.07%,而沟灌、畦灌处理分别较漫灌处理减少0.70%、0.06%;灌溉水利用效率高低依次为T1(13.4 kg·m-3)>T2(10.0 kg·m-3)>T3(9.9 kg·m-3)>T4(9.5 kg· m-3),T1和T2、T3、T4处理差异显著,其中滴灌、沟灌、畦灌处理分别较漫灌处理增加40.39%、4.31%、4.03%。

三、结论

结果表明:各处理薯块产量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产量高低依次为T1(36 133.4 kg·hm-2)>T4(34 236.0 kg·hm-2)>T3(31 226.2 kg·hm-2)>T2(30 434.9 kg·hm-2),其中滴灌处理较漫灌处理增加5.54%,而沟灌、畦灌处理分别较漫灌处理减少11.10%、8.79%;水分利用效率高低依次为T1(8.7 kg·m-3)>T4(6.9 kg·m-3)>T3(6.6 kg·m-3)>T2(6.6 kg·m-3),其中滴灌处理较漫灌处理增加28.07%,而沟灌、畦灌处理分别较漫灌处理减少0.70%、0.06%;灌溉水利用效率高低依次为T1(13.4 kg· m-3)>T2(10.0 kg·m-3)>T3(9.9 kg·m-3)>T4(9.5 kg·m-3),其中滴灌、沟灌、畦灌处理分别较漫灌处理增加40.39%、4.31%、4.03%。

通过四种不同灌溉方式比较分析,研究得出滴灌灌溉方式能显著改善马铃薯果实外观品质(横径和纵径),增加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重量,同时能够显著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

(编辑:张琼琼)

S532

A

1673-9019(2016)12-0017-02

2016-05-11

李 松(1985-),女,辽宁鞍山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畦灌灌溉水秦王
灌溉方式对温室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不同灌溉方式对油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液施肥不同畦灌方式对土壤水氮分布及夏玉米生长性状影响
不同灌溉集成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特点的影响
蔺相如说话前后矛盾吗?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连云港东辛农场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上下复合型砂石-滤网集成式过滤器研发
农田水利建设灌溉水利用率提升浅析
鄂西南烟区空气和灌溉水质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