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恋物者的秘密花园

2016-08-23陈世冰

莫愁 2016年16期
关键词:书店

◎陈世冰

恋物者的秘密花园

◎陈世冰

鲁宁馨

所有选择,都来自内心对文化与美的一份独特感受。怀着这样的人生信条,鲁宁馨开了一家特色书店,然后又创立了国内首家品牌化运作的创意设计品类电商——优集品。

她说,不同阶段生活的变化,其实都贯穿同一条主线——寻找自己。

跳出标准化生活,让血液燃烧

11岁那年,鲁宁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父母不甘心做普通工薪族,带着女儿从安徽南下广州创业。父母无暇照顾女儿,只能把她送到寄宿学校。

一口安徽方言的鲁宁馨被同学称为“北妹”。上课时有的老师不讲普通话,她听不懂,也不敢问。晚上回到宿舍,室友开心地聊天,她听不懂,窝在一边,感觉自己就像是这个世界的弃儿。

“这是最无助的一段经历,也是我人生的分水岭。”那天,在宿舍阳台上发呆的鲁宁馨,看到一颗流星从天空划过,虽然只是一瞬而逝,但耀眼光芒却深深震撼了她。生平第一次,她仿佛一下子从孤独感中逃离出来,跳到自己处境之外,注视着这个脆弱易碎的初一学生。她告诉自己:要让所有人喜欢自己。

鲁宁馨像变了一个人。她帮同学洗衣服打开水,她去老师办公室请教问题,上体育课主动和同学做游戏。她慢慢融入集体,成了班上最受老师同学喜欢的女孩。

第一次在陌生环境中建立了自信,给了鲁宁馨受用不尽的益处。这以后,依照这条轨迹,她给自己做各种规划。

大学毕业,鲁宁馨选择的是外人一致看好的工作。但她走进中信银行的第一天,就被告知银行每天要完成3000万元存款任务。没有任何商业背景的她,立即被吓出一身冷汗。她向同事请教,同事们说,去和一些企业老总喝酒啊,一直把自己喝到胃穿孔,大概就能完成任务了。

鲁宁馨第一次对“融入人群”“做大家认为正确的事”产生了怀疑。静下心来思考,她研究了中信银行的业务,有去拉关系的,有埋头做事的,但唯独没人知道创新业务是怎么做的。她去图书馆找资料,那时候银行只强调业务,没人能写出专业报告。她花了几周时间,做了一个银行质押的专业报告。领导看了大为惊叹。

后来银行不断有创新项目,鲁宁馨就成了专职的论证报告负责人,项目带来的存款任务自然而然解决了。鲁宁馨这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大众的“标准化生活”,而是“每隔几年就要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接受挑战,让血脉燃烧,不肯停息”。

27岁时,鲁宁馨给父母和自己都买了房子,然后想换一种生存方式。

那是一个周末,难得清闲,她开始阅读《约翰·克利斯朵夫》。这还是她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时,导师推荐给她的,后来忙于工作,一直没时间去读。

她用了两天,把小说读完了。“觉得整个人被洗涤过了,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让人感觉到生活中遇到的事情似乎可以是高山,也可以是大海。生活是什么,完全取决于我要做什么。”在世俗者眼中,约翰·克利斯朵夫一生不算成功,然而,他至死,都活得真诚,活得像自己。

鲁宁馨又重读了几回,体验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强大。这种深沉的喜悦,她以前从未体会过。她突然希望别人也可以感同身受,分享这份喜悦。她决定辞职,开一家书店。

对真实的自己感兴趣,才真正会对人感兴趣

2003年春天,在广州闹市中心,唐宁书店悄然出现。书店只有100余平方米,面积不大,却布置得优雅静谧。走进书店,喧闹的车流人声就被关在了外面。低徊的音乐声中,三三两两的人坐在一角,品上一杯咖啡,选上几本心仪的书,就仿佛是世外桃源。

书店在广州的白领中渐渐有了名气,每到周末,就会聚集一大批看书、参加文化沙龙、聊天的人。

鲁宁馨对员工的培训,也异想天开。她给每个员工一叠购物清单,包括十位会员五次的购书明细,让大家猜测,每位会员的年龄、职业、性格及其阅读方向会不会发生变化。“这个用户画像分析,有点像现在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其实做商业,任何时候,做的都是跟人有关的事,而不是经营物品。”鲁宁馨对采购书籍的团队要求是,能预判六个月后读者的兴趣点。

2007年起,鲁宁馨引进了创意文具、家居产品,书店面积扩大了三倍。书店上了规模,鲁宁馨把书店交给朋友打理,自己去英国进修,学习创新型管理。

有一天,她去伦敦皇家美术馆参观,目睹了一件对她的精神世界起了深刻影响的事。在高高的水泥台阶上,一位父亲在前面慢慢走,两三岁的孩子跟在后面,艰难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爬。“那种感觉难以形容,就像在英国同学家吃饭,不会像中国家庭十个菜八个碗,只有一点水果、牛奶,但餐桌布置得很精致,桌布精美得让人爱不释手。吃饭时,谈心时,大家传递的那种安宁和快乐,是一种属于生活品质的东西。绝不会喝得胡言乱语,也不会吃得杯盘狼藉。”

那瞬间,鲁宁馨突然也梦想,自己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人们借由物质,享受物质之外的东西。

她仔细研究了英国的商业模式,有了发现:伦敦的街道上,店铺类型很少,主要是超市、洗衣店、百货公司。一些较有名气的网站,也大多靠创新模式发展,并不依赖价格驱动,而是靠选品和配套管理见长。

唐宁书店内景

在物质中展示自己是谁,这是路径之一

拿到伦敦大学的硕士毕业证后,一个思路在鲁宁馨心中清晰起来:互联网项目,和生活有关,对制造业有帮助。

2011年底,鲁宁馨在北京创办了以品质为中心,注重原创,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的电商网站——优集品。

鲁宁馨要营造一个强大的小宇宙,把优集品变成恋物者的秘密花园。“恋物,是一个叫人怦然心动的词。它属于康德哲学体系,是一种对物的强烈主观的执著。先富起来的白领群体,就具有‘恋物’特质,他们愿意为了品牌、材质、工艺和稀缺性买单。”鲁宁馨所要做的,就是要让这一群体接受自己产品的品牌文化、设计理念、价值取向,发自内心地认同它们。

为此,鲁宁馨建了一套进货模式。她让有专业知识、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做职业买手,让他们直接与品牌商签订代理权,把同时具备实用性、美观性、体验性的生活物品作为采购首选,并要求每个商品都关注用户个性。

2015年6月,优集品的微信订阅号上推出新栏目“恋物者报告”,邀请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以恋物者的眼光,告诉大家他在购物时发现了什么故事,有什么新奇感受。

栏目里内容很吸引人。比如,有个品牌是做陶瓷刀的。它的创始人有一个自闭症孩子。作为父亲,他想创造一把特殊的刀,必须既能满足功用性又充满设计感,还不会伤害到孩子。后来设计出的这把爱心刀,由于精细的做工、充满美感的线条,引来很多设计师,包括索尼、宝马的设计师,与这位父亲跨界合作。另一个钟表的品牌,它的设计师是一位妻子。她为了让常年加班的老公注意休息,就用了老公喜欢的猫头鹰玩偶做了一只表。独特之处在于,表在晚上9点到12点之间是没有刻度的。妻子的意图是:在白天不得不忙碌,但晚上9点到12点必须是属于自己的时间,生活中,应该有一个90度的空白角,留给自己和家人……

这些关于“物”的故事,传递的全是感情与思考,为优集品吸引来大批粉丝。“恋物者关注的,追根究底,是一个人精神层面的综合需求。一个人选择的设计类的商品,会帮他营造一个氛围和气场,让他看到更多美的东西,滋养内心。优集品就是一座秘密花园,缤纷的花朵任你采摘。”

定位的准确,给优集品带来爆发式增长,到2015年底,已有注册会员60万,年销售额1.2亿元。

2016年2月14日,优集品获得韩国投资KIP领投千万美元,投资人的期待是可以去纽约上交所敲钟。

鲁宁馨把目标放到了三年后,“我会向自己发出挑战,但我不会每天想着这件事。”因为,鲁宁馨的人生规划里,做自己更重要,她要在40岁的时候,去读一个消费心理学的博士。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编辑赵莹zhaoyingno.1@163.com)

猜你喜欢

书店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十九期)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十七期)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十四期)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