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的探究

2016-08-20邵佳凌张玉芳

生物学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叶绿体层析滤纸

邵佳凌 张玉芳

(上海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 201418)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上海科技版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第一册第四章“光合作用”实验部分的内容,通过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基本方法,观察色素条带的分离情况,加深对叶绿体色素的认识,为之后学习光合作用打下基础。教材中选用新鲜的绿色叶片,首先利用叶绿体色素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称取、剪碎、加入各种试剂、研磨、过滤后得到滤液;然后采用纸层析法分离出4条色素带。但在教学中发现,研磨和画滤液细线等操作步骤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学生经常会来不及完成整个实验,以致观察不到色素分离的现象。此外,有少部分完成教材实验的学生在课后存在,如“其他材料的叶片中是否也同样还有相同种类的色素”等疑惑,这样的问题也无法及时解答。

为此,笔者对原教材实验“提取与分离”的操作上进行了“简化”,并选用了不同材料的叶片来探究其中色素的种类差异。

1 实验方法和探究内容的设计

1.1 提取方法的改进 由于本实验安排在5月份,可选择菠菜叶(绿色)、蚕豆叶(绿色)、枯黄的香樟叶(黄褐色)还有红枫叶(红色)来探究这些不同颜色的叶片中色素的种类以及存在的差异。

鉴于教材中提取色素的操作步骤多、耗时长,又需要同时提取4种材料的色素,出于研磨充分和节省时间的目的,在本次试验中选用高速匀浆机,通过机器粉碎的方式快速得到含有色素的滤液。

1.2 分离方法的改进 鉴于教材中提到的纸层析法中涉及划线,对学生的操作要求较高,且直接影响后面的实验结果,对色素的分离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在干燥圆形定性滤纸中央滴1~2滴滤液,待其干燥后,在滴滤液处用笔尖穿一小孔。在小孔中插人2 cm长的滤纸揉成的小棒。随后向培养皿底加入适量的层析液,将圆形滤纸盖在培养皿上,使滤纸棒与被测层析液充分接触,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图1)。为了减少层析液挥发,可在滤纸上盖一个培养皿。

图1 叶绿体色素分离的改进方法

该分离方法耗时短,如果实验顺利,每一组都能取得预期结果,可以进行之后的实验探究。

1.3 探究实验内容设计 由6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完成相关的探究实验:①不同植物的绿叶是否含有相同种类的叶绿体色素?②叶片颜色的不同是否意味着叶绿体色素存在差异?③分离得到色素在滤纸上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研究课题,小组成员进行分工,选用不同的实验材料,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改进分离方法的观察 选用圆形滤纸来分离叶片中的色素,能看到分离明显的几条色素的同心圆环,以菠菜为例,可以观察到分离明显的4条色素条带,由外到内依次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2 不同材料色素分离的结果 表1是所用4种材料色素分离后的情况:①Ⅰ和Ⅱ:绿色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大致相同,色素含量最多(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a,叶绿素掩盖了其他颜色,叶片呈现为绿色;②Ⅰ和Ⅲ:可以看到Ⅲ只有两种色素,这是由于在枯叶中叶绿素被分解,因而叶片呈黄色,体现了叶绿素的不的不稳定性,所以在提取过程中要加入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③Ⅰ和Ⅳ:红枫与菠菜都含有4种叶绿体色素,但红枫叶还有水溶性的花青素,它不会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又因它花青素含量最多,所以叶片呈红色。

表1 4种材料色素分离的情况

(“+”表示是;“-”表示否;“#”表示最多)

猜你喜欢

叶绿体层析滤纸
犬细小病毒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浅析滤纸的匀度对滤芯过滤性能的影响
南方红豆杉叶绿体非编码序列PCR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新型B族链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临床应用评价
高抗水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表征及其在工业滤纸中的应用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定量检测猪肝中喹乙醇残留
浅析滤纸透气度与初始压差的关系
一种用于曲霉病快速诊断的免疫层析侧流装置(LFD)
茶树叶绿体DNA的PCR-RFLP反应体系优化
菊花形滤纸折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