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新能源穿上“智慧”的外衣

2016-08-18吕悦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6年7期
关键词:风能核电太阳能

卷首语Preface

给新能源穿上“智慧”的外衣

2016年夏季,我国南方多地遭遇罕见暴雨,人们的视线再一次聚焦到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恶劣天气上来,环境问题背后的能源危机也进一步引发关注。

提起能源问题,首先便会想到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我国,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些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目前,中国核电在建规模居全球第一;太阳能产业正得到快速发展,许多技术如太阳能电池等也日臻成熟;风能如果充分开发,也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1010W的风电装机容量,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

虽然新能源的潜力如此巨大,但发展前景并不容乐观。由于新能源自身存在各种不足,也导致了新能源利用难度较大。比如,太阳能会受到时间的限制,风能稳定性不高,核电安全存隐患等。即便如此,高效有序地发展新能源仍旧是人类对抗生态环境恶化的必经之路,如今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在世界范围兴起,也给新能源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凡与智慧城市相关的都会镀上“智慧”的金边,新能源也不例外。新能源属于智慧能源,但智慧能源的外延要大于新能源,其本质在于将“能量”和“信息”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能源制度体系。智慧能源作为新能源革命的建设性思路,其实现的关键在于能源体系的实时监测、经济化的用能管理、能源供给侧改革及消费制度改革。只有将“智慧”融入到新能源的技术与应用领域,新能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业内出现了“互联网可以拯救能源行业”的声音,此种说法并不是夸大其词。互联网的神奇力量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充分展示,“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正在迅速填补数据分析和信息应用层面的空白,只要与互联网融合,新能源的生产、消费、传输和再利用等环节都会衍生出更多的能源利用模式、消费模式以及交易模式,其“智慧”程度也会不断提高。

有分析认为,“互联网+”智慧能源将经历能源本身互联、信息互联网与能源行业相互促进以及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3个阶段。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将达到高度定制化、自动化、智能化,最终形成一体化的全新智慧能源产业形态。

猜你喜欢

风能核电太阳能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太阳能维修等
太阳能可以这样玩
核电链接
神奇的风能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