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林业惠民生

2016-08-16邱禄辉

福建林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惠民民生全市

文/邱禄辉

生态林业惠民生

文/邱禄辉

“十二五”期间,龙岩市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生态建设为根本、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森林文化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闽西百姓拥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吃上丰富的健康森林食品,增加更多就业机会、致富门路,享受健康的森林文化,提升百姓福祉。龙岩市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一、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惠民生

坚持服务民生抓生态、改善生态惠民生,为闽西大地披上美丽绿装,为闽西跨越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改善民生提供基础保障。“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14万亩,比“十一五”期间增加31.9%,其中阔叶树造林171.2万亩,占造林绿化总面积的80%,全面消灭了宜林荒山,极大改善了闽西针叶树比重过大的“偏针”林分结构,有效增强了森林生态功能。全市实施重点生态区域和水土流失区封山育林679万亩;在全省率先全面实行不炼山造林;水土流失区造林面积达117.4万亩,治理区植被覆盖率由15-35%提高到65-91%,惠及治理区群众约50万人,打造了以林业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创建省级森林县城(城市)5个、省级绿色乡镇47个、省级绿色村庄86个。到2014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91%,继续居全省第一位,居全国设区市第八位,比2010年底增加4.81个百分点。全市人均拥有森林面积7.4亩,是全省的2.2倍、全国的3.7倍。全市森林蓄积量达1.2亿立方米,比2010年底增长46.4%,增长率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一位。

二、强化林业生态保护惠民生

坚持一手抓增绿、一手抓护绿,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消耗,维护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好发展优势。在全省率先全面禁伐天然阔叶林,从严限制开垦,禁止毁林种竹,严禁乱挖树桩、树根;在全省率先开展“古树王”、“魅力风水林”、“优秀森林生态景区”评选活动,全市7405株古树名木建档挂牌保护率达100%。实施了梅花山华南虎繁育野化训练基地项目。全市新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累计达3个;新列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3个;新增省级森林公园6个、累计达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达4个;创建了古田镇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新罗区洋畲村、连城县太平僚村、永定县南江村等3个国家生态文化村,为群众共享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果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市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森林防火装备水平、森林消防扑火队伍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马尾松毛虫、竹蝗等闽西主要森林病虫害控制在历史最好水平,成为全省唯一没有松材线虫病的设区市。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行动,有效维护了林区安定稳定。

三、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惠民生

坚持兴林富民,加快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在保护好青山绿水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业生态富民产业,在科学利用中实现自觉有效地保护。初步形成了林业六大特色富民产业。一是林下经济。建立了武平、连城2个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15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803.5万亩,实现产值121.2亿元,同比增长19.3%,惠及林农12.8万户。二是花卉苗木。西洋杜鹃、国兰、蝴蝶兰、富贵籽四大特色盆花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建立了2个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马尾松良种繁育研究水平全国领先。2015年,全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8.9万亩,产值50.5亿,分别比2010年增长450%和802%。种植农户达7180户。三是竹业。2015年,全市生产竹材1.2亿根,实现竹业产值55.9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0.5%和73.8%。四是油茶。到2015年,全市油茶面积达48.8万亩,实现产值2.44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25%和33.7%。种植户达3100多户。五是森林旅游。全市授牌森林人家达123户,森林旅游从业人员近万人。2015年接待游客527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6.47亿元,创造社会总产值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7%、10.1%和11.3%。六是林产工业。全市现有林产品加工企业44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5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8家,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上市公司3家,从业人员约2万人。2015年,全市生产商品材47.6万立方米,比2010年下降8.6%,实现林业工业产值164.8亿元,比2010年增长96.4%。

四、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惠民生

坚持高位推动不动摇、明晰产权不放松、配套改革不脱节、典型引路不懈怠,不断提升林改“武平经验”,在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上有新突破,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一是将产权明晰到户。全市累计发放林地所有权证2204.9万亩、使用权证2082.7万亩,分别占应发面积的98.7%和93.3%,林权证到户率达99.9%,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二是创新林权抵押贷款。实现“评估、担保、收储、流转、贷款”五位一体的林业金融服务平台县级全覆盖,积极推行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到2015年9月底,全市林业贷款累计达40.3亿元,其中林权抵押贷款12.8亿元,均居全省前列。三是积极推进森林综合保险。全市森林在保面积2297万亩,实现100%参保。四是健全森林生态管护机制。全面开展了生态林护林员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护林员、扑火队员、林技员“三员合一”或“二员合一”,护林员工资大幅提高。在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以电代柴”补助试点。2015年还开展了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国有林场改革、林业审批制度改革等。五是大力发展林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537个、其中4家被评为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立市级示范家庭林场33家。六是开展涉林纠纷“大调解”。“十二五”期间,全市共调处山林纠纷861起、面积8.57万亩,有效化解了基层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维护了林区安定稳定。

五、落实林业优惠政策惠民生

一是林地定额向民生项目倾斜。在全市林地定额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民生工程项目用地。“十二五”期间,全市审核同意民生方面征占用林地项目83个、面积1945.6亩,符合条件的均得到了审批。二是落实林业贴息贷款。“十二五”期间,共争取国家、省林业贷款贴息资金3592万元,居全省第二位,惠及林农8502户(次),有效缓解了林农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花卉苗木、森林资源培育等资金紧张的状况,促进了林业经济发展。三是落实林业扶持政策。“十二五”期间,共争取中央、省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名木古树保护、营造林,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竹业、花卉、林下经济、油茶发展等方面的林业资金17.7亿元。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通过“一卡通”形式发放到林农。市林业局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扶持花卉苗木企业跨越发展;从2012年起连续四年每年安排500万元资金,扶持革命基点村竹业发展;2015年安排500万元资金,扶持林下经济发展。

改善民生既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也是林业工作的大局,全市林业部门将继续高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大旗,充分发挥林业在民生领域独有的优势,加大特色林业产业精准扶贫力度,在生态建设中改善民生,在发展公益事业中关照群众的切身利益,让闽西人民因林而健康、因林而富裕、因林而幸福。

(作者单位:龙岩市林业局)

责任编辑/洪志猛

猜你喜欢

惠民民生全市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坚定不移抓教育 践行初心惠民生
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惠民生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