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情景模拟

2016-08-15刘耀彬封亦代

华东经济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包容性环境污染城市化

刘耀彬,封亦代

(南昌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情景模拟

刘耀彬,封亦代

(南昌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是健康城市化必要之路,体现了协调和共享的理念。分析中国城市化未来何去何从,需要预测分析与情景模拟。文章从经济、社会、城市功能、生态环境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将城市化率、环境污染、收入差距分为3种情况构建情景模拟模型,并通过中、长期的评价分析提出发展重点。结果表明:2个时期有相同重点;各情景得分随时间增长,不同情景得分差距随时间扩大;每个时期都应首先将重点放在收入差距缩小上,其次兼顾城市化率提升与环境改善,将生态建设与城市规划发展融合起来,做到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情景模拟;发展重点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6.05.016

一、引 言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1年发布的《产业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已经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1]。此时既是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的敏感期,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不小心就可能掉进经济增长放缓、人均收入难以提高的“中等收入陷阱”。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浓缩、超常规的发展模式使中国城市化总体上处于日益“压缩”的发展环境中,随着时间推移,其所积累的社会、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不断趋强,城市化风险和问题也日益突出[2]。因此,调整我国城市的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怎样的发展才是使中国城市化健康和谐的发展呢?2014年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中强调,包容性发展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发展,为了实现更多的就业以及平衡的发展,必须要实现包容性的增长[3]。同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因此,应该实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战略,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增长,保证社会各阶层都能平等地参与发展过程并从中受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

目前,对于包容性发展或是新型城市化的测度研究已经渐渐被学者重视。相关的实证研究主要或是在构建指标体系计算综合得分后,注重于区域的非均衡发展问题[4]、政府的绩效评价问题[5]、区域总体的得分趋势及发展思路问题[6-7];或是定性地决定中国城镇化推进中的主要问题后,对每个问题分别进行预测研究[8]。而对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本质内涵把握以及政策情景模拟的研究相对缺乏。

由此,本文在对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其情景进行模拟分析。从经济优化发展、社会公平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选择城市化率、环境污染、收入差距3个关键指标构建情景分析模型,对中期、长期内不同情景的评价得分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重点,从而为我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道路选择提供借鉴意义。

二、方法与指标

(一)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是假定某种现象或某种趋势将持续到未来的前提下,对预测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引起的后果做出预测的方法。它是探讨和制定未来发展战略和措施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涉及多指标、多情景、多方案,较为复杂,其未来往往难以准确预测。情景分析的内涵决定了它有抵御风险,拓展思维的功效[9],因此适用于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这样包含广泛,不确定程度高的问题。传统预测方法在面对未来状况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时常常会失效[10],而情景分析法能在正确描述城市发展现状的情况下,针对选择的关键指标的不同变化,探索出未来的城市发展不同可能性,从而由构建出的情景结果反推出目前应该推行的科学发展方式。

(二)指标选取

将包容性发展理念融入新型城市化道路之中需要考虑到3个基本内涵:第一,在时间上,充分考虑到对整个经济增长系统的包容,即前提、过程和结果的包容;因此它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第二,在空间上,体现了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的互动和互补关系,目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缩小区域差异;第三,在内容上,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和关键问题[11-13]。为此,围绕包容性发展赋予新型城市化的新内涵来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应经济集约、机会平等、成果共享、发展可持续4大特征,分别从经济、社会、城市功能、生态环境4个维度来刻画。同时,体现城市化的时空特征,以科学性、整体性、简明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以下10个指标进行衡量。

(1)社会经济特征:经济优化发展。经济优化发展是新型城市化的必然方向,也是包容性发展的前提,只有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可持续地保证社会财富的增加,创造更多机会。经济优化发展侧重衡量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因此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表示的经济发展指标衡量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用“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表示的产业结构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2)权利特征:社会公平发展。新型城市化要求“以人为本”,使人在城市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而包容性发展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能力,强调机会平等获取,改善财富分配。社会公平发展主要包括目前的公平和未来机会获取的公平,因此用“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表示的居民生活指标衡量总体收入公平、用“城乡可支配收入比”表示的收入差距指标衡量城乡间收入公平、用“国家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表示的社会保障指标衡量对未来公平的保护和促进。

(3)发展特征:城市功能提升发展。新型城市化要求城市基本功能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带来的基础公共服务与设施的提升为包容性发展的成果合理共享提供了保证。城市功能提升发展不光看重目前的城市发展水平,也看重未来的城市宜居程度。因此直接使用“城市化率”表示的城市化率指标衡量目前的城市化进程,用“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表示的居住环境指标衡量基础设施的优化,用“卫生机构床位数”表示的医疗卫生指标衡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

(4)生态特征:生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市化的战略目标,也是环境包容、人地和谐共生的体现。生态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目前的环境保护情况和未来能源的充沛性和可用性。因此用“工业废气排放量”表示的环境污染指标衡量目前的城市环境质量,用“传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表示的能源消耗指标衡量资源的利用情况。

本文利用熵值法相对客观地确定指标权重[14],由此计算出各情况的综合得分,进而对不同的情景进行评价和比较。采用的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研究的有效性,选取1995-2014年共20年的数据进行研究。本文的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指标及权重见表1所列。

表1 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指标体系

三、结果分析

(一)情景方案设计

为了便于分析,本文的情景设计将“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拆分为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新型”、“城市化”、“包容性”3个主要方面,选取关键指标进行情景的组合、评价、分析,据此辨别三者在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其中“新型”用环境污染指标代表,“包容性”用收入差距指标代表,“城市化”用城市化率指标代表。

这3个指标可以代表3个方面的依据是:①“新型城市化”的本质是城市现代化,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15],其中尤其注重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循环和生态[16],突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17]。因此用环境污染作为“新型”的关键指标。②“包容性发展”强调发展要能创造和扩大经济机会,并让所有成员平等的参与和收益[18],是一种益贫式的发展:或是强调收入方面的益贫,认为贫困人群的人均收入增长水平应高于富裕阶层[19];或是强调非收入方面的益贫,认为包容性发展随社会机会向低收入者倾斜而产生[20-21]。包容性主要关注收入分配问题,因此用收入差距作为“包容性”的关键指标。③用城市化率这个传统的评价指标作为“城市化”的关键指标,说明城市化进程。

将环境污染、收入差距、城市化率3个关键指标分为基准、良性、恶性3种基本情况进行组合,从而构建情景模拟模型。其中“基准”代表自然发展;良性代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如城市化率更快增加达到高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表现为包容、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恶性代表进一步恶化,如城市化率明显减缓变为低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继续增大导致不包容,环境污染问题继续恶化。城市化问题是复杂的,3个关键指标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使得分完全不同。本文用这3种基本情况对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可能情景进行全面的罗列和模拟,从而得到共27种情景。

综上,在设计情景时,本文将城市化率、环境污染、收入差距3个关键指标分别分为良性、基准、恶性3种基本情况,如城市化率分为高速、基准和低速,环境污染分为改善、基准和恶化,收入差距分为包容、基准和不包容,之后通过3个关键指标各3种基本情况的不同组合,得到27种情景,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27种情景

由1995-2014年间各指标数据计算其每年平均提高幅度,从而得到基准情况。由计算可得,城市化率平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居住环境(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平均每年增加0.6平方米,医疗卫生(卫生机构床位数)平均每年增加18.2万张床位,环境污染(工业废气排放量)平均每年增加30 879.6亿标立方米,能源消耗(传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平均每年减少0.25个百分点,居民生活(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平均每年减少0.75个百分点,收入差距(城乡可支配收入比)平均每年增加0.02,经济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平均每年减少0.1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平均每年减少0.1,社会保障(国家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平均每年增加831.5亿元。

对城市化率、环境污染、收入差距3个指标,本文分3种情况进行设计。由上文,三者的基准年增长分别为1、308 79.6和0.02。相对应的,本文设置城市化率在高速情况下年增长为1.2,在低速情况下年增长为0.8;设置环境污染在改善情况下年增长为24 703.7,在恶化情况下年增长为37 055.5;设置收入差距在包容情况下年增长为0.01,在不包容情况下年增长为0.03。进一步得到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情景设置结果见表2所列。

表2 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情景设置

(二)结果对比

将上述各指标数据按图1中的27种情景和表1中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得到每种情景在基年(2014年)、中期(2020年)、长期(2030年)的综合得分(图2)。

比较的原则是:情景在各时期里得分越高,说明其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评价越高,越符合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需要;基准-基准-基准的情景属于自然演变情景,如果得分小于该情景,则说明相应的政策方案不如自然演变方案,应该做出调整。

从总体上可以看出:①无论在中期还是长期,高速-改善-包容的情景得到的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评价都最高,而低速-恶化-不包容的情景的得分都最低。即在无论在未来6年内还是未来16年内,保持城市化高速增长、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并同时注重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促进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最优方式。②由于不同的假设,不同情景组合造成的得分差异会对中期和长期也产生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情景假设所造成的影响会进一步扩大。由图2可以看出,从2020年到2030年,不同情景造成的得分差异明显扩大,由轻微波动变为可以看出较大幅度变化。③不同情景假设下2个时期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综合得分的改变幅度不同,但得分排序的顺序一致。因此可以认为,无论对中期还是长期,使城市健康发展的重点是一致的。

图2 27组情景2014年、2020年、2030年得分情况对比

以下从3个关键指标对综合得分的影响进行分析。虽然高速-改善-包容的情景有最高综合得分,然而在现实中这很难马上达到,因此必须提炼出发展重点进行分步发展。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发展重点可以分为中期和长期重点,主要研究在2个期间内中国以怎样的模式发展才更有利于实现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通过比较不同的情景方案对得分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选出最有利于中国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方案。由上文可知,2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是相同的。将各情景得分进行排序(表3),比较城市化率、环境污染和收入差距3个关键指标随着综合得分值降低而不同的分布可以发现:①3个关键指标都处于良性的情景(高速-改善-包容)时有最高得分;②3个关键指标都处于恶性的情景(低速-恶化-不包容)时有最低得分;③对于3个关键指标情况不一致的情景,并不能得出诸如良性达到2个的情景一定比良性较少的情景得分更高的结论,而应该看每个指标具体的情况;④在3个关键指标中,收入差距对得分排序的影响最大,在得分前10名的情景中有9项收入差距这一指标都表现为包容型,而在得分倒数的10种情景中有9项收入差距这一指标都表现为不包容型;⑤收入差距指标的情况一定时,城市化率和环境污染指标对总得分的影响十分接近,但环境污染略优先于城市化率。如图3所示,以收入差距情况为包容为前提展开分析,环境污染和城市化率的得分排序情况为良良>良中>良劣(低速-改善)>中>良劣(高速-恶化)>中劣>劣劣,在这五种情况的内部,得分排序优先满足环境的良性或中性。从一方面看,同为良中/良劣/中/中劣时,改善的环境污染会使得分较高;从另一方面看,只有高速的城市化率(排序1、3、6)或只有改善的环境污染(排序1、2、4)都不能保证较高的得分。

表3 27种情景得分降序排列(2015年、2020年、2030年)

图3 收入差距指标为包容时的得分排序分布

四、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结论

(1)对指标权重进行降序排序,得到指标对得分影响从大到小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差距、能源消耗、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居住环境、环境污染、城市化率、居民生活。

(2)不同发展模式随时间推移将对综合得分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对发展重点偏离得越多,对城市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就越难挽回,因此要始终抓牢重点进行发展。

(3)中期和长期有相同的发展重点,在3个关键指标中,收入差距对得分排序的影响最大,城市化率和环境污染指标的影响差距很小,但环境污染略优先于城市化率。

(4)环境污染的影响可能被低估。本文所采用的得分计算仅考虑到当前的情况,而对指标在长期中可能造成的影响缺乏考虑,特别是没有考虑到环境污染对气候变化、城市和人的健康发展的长期影响及积累效应,因此可能低估了环境污染指标对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影响。类似低估在现实中也广泛存在,这种经济发展导致的环境负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政策的强制引导才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改善。

(二)政策启示

(1)明确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重点。首先,包容性问题是城市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要集中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其次,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硬支撑条件,城市发展是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保证,所以要将城市发展规划与生态联系和交织在一起进行发展,已经发展的城市要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环境优美的城市要抓住机遇进行发展,两者同时发展的城市要保持这种健康发展的态势。

(2)明确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界限和规律。首先,要明确城市化发展是一个缓慢、加速、再缓慢的过程,其全过程呈一条被稍微拉平的S形曲线[22],因此要摈弃唯速度的发展模式,推行以人为本的城市化。其次,要明确环境污染问题和收入差距问题是始终存在的,随着城市发展,完善的社会服务、良好的人文与自然环境及优越的城市品质等会越来越成为吸引人口聚集的动力[23],因此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与环境协调发展。

[1]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No.2[R].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

[2]张京祥,陈浩.中国的“压缩”城市化环境与规划应对[J].城市规划学刊,2010,54(6):10-21.

[3]李克强.合作推动非洲发展迈上新台阶[J].杭州(周刊),2014,12(5):6.

[4]刘晗,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对民生民富包容性的区域差异评价[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50-57.

[5]周小亮,刘万里.包容性发展水平测量评价的理论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2012,34(2):1-8.

[6]李红波,张小林.我国发达地区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及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 (6):60-64.

[7]魏婕,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的测度:1978-2009 [J].中国工业经济,2011,29(12):5-14.

[8]成艾华,魏后凯.中国特色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1):22-28.

[9]Peterson G D,Cumming G S,Carpenter S R.Scenario Planning:A Tool for Conservation in An Uncertain World[J]. Conservation Biology,2003(2):358-366.

[10]Holling C S,Meffe G K.Command and Control and The Pathology of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J].Conservation Biology,1996(10):328-337.

[11]董嘉明,庞亚君,王琳.准确把握新型城市化的内涵与特征——浙江省新型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经济,2008,25(7):62-63.

[12]于敏,王小林.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测量与评价[J].经济评论,2012,33(3):30-38.

[13]刘耀彬.中国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道路与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14]贾艳红,赵军,南忠仁,等.基于熵权法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牧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6,25(8):1003-1008.

[15]胡杰,李庆云,韦颜秋.我国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与演进动力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1):25-30.

[16]张静.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J].经济问题探索,2004,25(2):8-10.

[17]焦晓云.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困境、重点与对策探析——“城市病”治理的另一种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1):108-115.

[18]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亚洲发展展望[R].北京: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2007.

[19]Klasen S.Measuring and Monitoring Inclusive Growth:Multiple Definitions,Open Questions,and Some Constructive Proposals[R].Manila:Asian Development Band,2010.

[20]Ali I,Son H H.Measuring Inclusive Growth[J].Asian Development Review,2007,24(1):11-31.

[21]Zhuang J,Ali I.Poverty,Inequality,and Inclusive Growth in Asia[M].UK:Anthem Press,2010.

[22]简新华,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2010,56(3):28-39.

[23]黄顺江.城市社会背景下我国人本城镇化探索[J].城市发展研究,2014,21(11):7-10.

[责任编辑:程靖]

Scenario Simulation on Inclusiv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in China

LIU Yao-bin,FENG Yi-da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China)

Inclusiv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which embodies the concepts of coordination and sharing,is the necessary pathofhealthyurbanization.ItisnecessarytoapplyforecastandscenariosimulationtoanalyzewhatdirectionstofollowbyChina's urbanization.The paper builds indicators system from four dimensions-economic,social,urban fun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n constructs scenario simulation model by dividing three key indicators-urbanization rate,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ncome gap into three different conditions,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priorities through medium-term and long-term evaluation analysis.The result shows that:the two periods have the same priority;score and score differences grow over time;whatever the period,we should give the priority to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and then promote urbanization rat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integra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urban planning,an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w urbanization;inclusive development;scenario simulation;development priority

F291.1

A

1007-5097(2016)05-0099-05

2016-01-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ZD070)

刘耀彬(1970-),男,湖北麻城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封亦代(1992-),女,江西南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经济。

猜你喜欢

包容性环境污染城市化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
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