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消毒饮治疗寻常痤疮30例

2016-08-15宋业强

光明中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疗效

刘 芳 宋业强



中药消毒饮治疗寻常痤疮30例

刘芳1宋业强2

1.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济南 250011);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济南 250011)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消毒饮治疗脾胃湿热证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消毒饮,外用克林霉素磷酸脂凝胶;对照组患者只外用克林霉素磷酸脂凝胶,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6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愈显率为93.33%,对照组愈显率为36.67%。结论中药消毒饮治疗脾胃湿热证寻常痤疮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寻常痤疮;消毒饮;疗效

笔者跟师学习期间,观察导师运用中药消毒饮治疗脾胃湿热证寻常痤疮30例,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并进行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男12 例,女18例,年龄12 ~35岁(平均22岁),病程3月~8年(平均34.87月);对照组男7 例,女23例,年龄15 ~38岁(平均23.6岁),病程1月~10年(平均 36.5月)。按Pillsbury分类法分类[1],其中轻度(Ⅰ级)36例,总皮疹<30个;中度(Ⅱ、Ⅲ级)18例,皮疹总数<100个;重度(Ⅳ级)6例,除上述皮疹外,伴较多结节,囊肿,疼痛。并辨证为脾胃湿热证:颜面、胸背部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消毒饮(金银花、蒲公英各30 g,丹参、牡丹皮、紫草、生地黄、紫花地丁各15 g,栀子、皂角刺、黄芩、黄柏、白芷、甘草各9 g)每日1剂,400ml分早晚2次饭后温服,外用克林霉素磷酸脂凝胶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外用克林霉素磷酸脂凝胶每日2次。疗程均为6周。

1.2.2疗效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痊愈:皮疹及症状全部消失或遗留轻度色素沉着;显效:皮疹消退70%,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皮疹消退40%以上,面部油腻明显减少;无效:皮疹无改善。

1. 3统计学处理试验数据采用 SPSS 14. 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同类型痤疮治疗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治疗组疗效见表2。

表2 治疗组疗效比较 (例,%)

2.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中有2例患者服中药后出现轻度腹泻,调整药方后再无其他不适,未对试验造成明显影响,继续治疗。对照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损容性。中医名为粉刺,其特点是皮损丘疹如刺,可挑挤出白黄色豆腐渣样物质。早在《诸病源候论·卷之二十七·面疱候》中就有对本病症状的描述,曰:“面疱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因感染后可成红色小丘疹,顶端可有小脓疱,挤压破溃可留有瘢痕。本病可见于各年龄阶段,但多发于15~30岁的青年男女,近年来研究发现,痤疮平均发病年龄逐渐上升,从1984年的20.5岁上升到1994年的26.5岁[2]。皮损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多对称分布,常伴皮脂溢出明显。痤疮的原因,从西医角度分析,主要与雄激素产生增多、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及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四大原因相关;从中医角度而言,主要因肺经风热、肠胃湿热、痰湿瘀滞而致。

对于痤疮的治疗,日常护理要做到:养成温水洗面的习惯,忌食辛辣刺激,少食油腻、甜食,多吃水果、蔬菜,禁止自行用手挤压,不乱用化妆品。在此基础上,服药辅助治疗,效果更佳。

西医治疗多是内服抗生素类、维生素B类、维甲酸类、锌制剂、抗雄激素药物、糖皮质激素等,配合外用维A酸类、抗生素软膏(如2%红霉素软膏等)、硫磺制剂等,单用这些药物效果欠佳,且其比之中药不良反应多,依赖性大,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

中医在治疗痤疮方面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很多患者在求助西医治疗后,未获得满意疗效,转而寻求中医的帮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宋业强教授,根据自己30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痤疮的有效经验方:消毒饮。该方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为功。全方如下:金银花30 g,蒲公英30 g,丹参15 g,牡丹皮15 g,紫草12 g,生地黄15,紫花地丁15 g,栀子9 g,皂角刺9 g,黄芩9 g,黄柏9 g,白芷9 g,甘草9 g。皮脂溢出明显加茵陈12 g;痒甚加防风12 g。其中金银花、蒲公英均为清热解毒,散痈消肿之要药;丹参为活血化瘀药,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清热消痈;紫草、生地黄、牡丹皮均为清热凉血药,生地黄又能养阴生津,紫草又可活血解毒透疹; 栀子为清热泻火药,可奏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效;黄芩、黄柏为清热燥湿药;皂角刺消肿排脓;白芷辛散温通,可收散结消肿止痛之功,同时又能引药上行,作用于病位。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除湿,活血散结之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蒲公英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尚有抗炎、利胆、利尿等作用[3],使湿热从尿中代谢;黄柏有抗菌[4]及免疫调节作用;白芷对多种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有解热、抗炎、镇痛等作用,其抗炎镇痛的有效部位为脂溶性部位[5];丹参提取物丹参酮是一种缓和的雌激素样药物,起抗雄激素作用并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因而认为该药对痤疮杆菌也有抑制作用[6]。

综上所述,中药消毒饮对于脾胃湿热型的寻常痤疮,尤其是轻中度的痤疮,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借鉴运用。对于重度痤疮,只运用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故笔者选择患者时,选取了较少量的重度患者,对其治疗还应该结合火针、红蓝光等中西医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M ].3版.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6.

[2]胡婷婷,余茜,鞠强.青春期后座疮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11):718-720.

[3]江宁,宋新波. 蒲公英的药理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6(12):19-23.

[4]陈蕾, 邸大琳. 黄柏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药, 2006, 17( 5): 759- 760.

[5]何开家,张涵庆. 白芷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展[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22(3):59-62.

[6]石乃玉, 董华民, 黄海金. 丹参酮药理及临床应用[J]. 中国医师杂志, 2001,3(2):150-151.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4.037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4-0530-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韩赟2015-03-23)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