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晚”的语法化研究

2016-08-15陈晶

人间 2016年22期
关键词:词组代词副词

陈晶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早晚”的语法化研究

陈晶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早晚”一词从古到今已经演化出四种意义,从最初的名词词组表早晨和晚上含义到现在成为时间副词,类似于迟早,同时具有任指的语法意义,表示无论如何。这里我们已然可以看出“早晚”一词由实变虚,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语法化,并且在这一语法化过程中最早的意义并未被取代,而是在经历了语法化后成为现在这个身兼数职的词。本文通过历时层面来探究“早晚”一词的演变,并结合认知和语用学知识,分析其在使用中的渐变原因。

早晚;语法化;历时;副词

一、引言

中国传统语言学称语法化为实词虚化。在国内综合各家之言,语法化大致指语言中原本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而只表语法功能。语法化是一种渐变过程,在演变过程中意义由具体变为抽象,并且是随着使用者的使用而在不断演变。因此它不仅和词义本身有关也和句法有关。

“早晚”一词发展到现在,从共时层面上看已经有四种意义,经过在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使用率最高的是作名词和副词时,其中作副词的词频8.9638,大于作名词时的词频8.1489,“早晚”一词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是一对相反概念的字组合而成,而且在于它为什么经过历史演变后成为副词,并且作副词的使用频率超过名词而居于首位,这也间接表示出人们的使用习惯和对“早晚”认知上的变化。

二、“早晚”的历时演变考察

我们知道古汉语单音节词占优势,在文言文中分析大部分也是应该逐字分析,“早晚”也不例外。单纯从字面义来看,“早晚”是一对相反意义的词粘合而成,即就是早上和晚上组合之义。从语料库中检索,我们发现最早出现“早晚”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并且只有两例。而且此时的“早晚”并不是作为一个词单独使用。如:

(一)竦目而深视,专智以度事机,注心而候气色,见水痕则可以测敌济之早晚,观树动则可以辨来寇之。《兵法》

(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无早晚之失,寒温之灾,则入多。《韩非子·难二》

直到汉代,发现“早晚”一词有粘合倾向,已经脱离本来意义,开始有转喻的色彩,借早上和晚上的时间差,一前一后,用来表示时间顺序的先后,在这里已经可视为形容词。如:

(三)尚书作“历象日月”,则此言“数法”,是训“历象”二字,谓命羲和以历数之法观察日月星辰之早晚,以敬授人时也。《史记》

到了魏晋南北朝,“早晚”除了前述的两个意思之外,又增加了一个词义,那就是作疑问代词的用法,表示“何时”之义。这一词义的发展改变了“早晚”之前作为词组的格局,而是成为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词的用法。如:

(四)大业末,乐人王令言亦妙达音律。炀帝将幸江都,令言之子尝于户外弹胡琵琶,作翻调《安公子曲》,令言时卧室中,闻之惊起,曰:“变!变!”急呼其子曰:“此曲兴自早晚?”《魏晋六朝·北史》

隋唐五代后,随着“早晚”的使用增加,它的粘合程度越来越高,口语化也越来越明显。如:

(五)天边飞鸟东西没,尘里行人早晚休。《全唐诗》

(六)何当移白足,早晚凌苍山?《李白全集》

第四阶段,也就是在语义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晚”一词开始具有时间副词的功能,表示迟早,随时,成天之义。都和时间相关,但是已经无法具体指出实义,只能在句法里体现。这一阶段最初是在宋代开始逐渐兴起使用,到元明清达到稳固状态。如:

(七)早晚青山映黄发,相看万事一时休。《东坡文集》

(八)兰台麟阁,早晚飞诏下甘泉。《全宋词》

(九)老人道:“只可快走别处躲避,这里早晚要大厮杀也。”《水浒传》

三、“早晚”演变原因分析

首先“早晚”产生之初是作为一个词组出现,随着使用的频繁,它渐渐固化成具有早上和晚上之义的词。认知语言学说到人们交际要遵守足量不过量原则,即一个词可以表达清楚就不用两个词,那么“早晚”经过慢慢粘合固化,在人们脑中只需一个词就可表达词组义,但是如果单用“早”或“晚”却不能表达“早上”和“晚上”。

再者形容词先后之义具有时间顺序概念,而早和晚也是按先后顺序排列的词组。因此“早晚”是有先后的意味在,而我们知道隐喻贯穿在人们思维中,两个具有相似义的词是很容易产生迁移,互相代替,久而久之使用就成熟,当赋予“早晚”先后之义也就丰富了语言表达。

然后是疑问代词何时之义,代词和名词关系紧密,“早晚”理解成并列结构是早上和晚上,也可以是发问“是早是晚”,间接带有疑问语气,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时间的不确定,即“何时”。

最后,时间副词迟早、随时。由于“早晚“具有人们对于时间范围的理解在,早和晚是一个表时间的范围幅度,在这一幅度中发生的事情都是避免不了要发生,只是时间或早或晚,最初只限于这一幅度之内,后面人们就扩展到不限于这一幅度,逐渐就开始具有任指的时间义。

由上可知“早晚”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起初是作为词组的阶段,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早上和晚上的合称,一种是表示时间顺序先后之义。表先后之义由最初的松散到后来的固化,都说明了使用对词语演变的作用。再就是时间代词“何时”的用法,已经开始出现指代作用,还具有发问语气。再后来越来越虚,变成时间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从名词属性到形容词属性到代词属性再到副词属性,这也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即名词>形容词>代词>副词。人们最先开始认识世界都离不开事物,因此名词属性是最基本的。但到后面副词使用居于主导,人们交际表达时习惯使用认知隐喻手法加之使用人数增多逐渐被固化后,已变成普遍使用的意义。

[1]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汉语诱发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

[2]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J]当代语言学,1998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

[5]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J].语言科学,2005

[6]石毓智.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H141

A

1671-864X(2016)08-0285-01

陈晶,女,汉族,江西赣州,硕士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语言类型学。

猜你喜欢

词组代词副词
代词(一)
代词(二)
短句—副词+谓语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副词和副词词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