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资源 精准培育打造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2016-08-15

农民科技培训 2016年8期
关键词:市级长沙市农技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坚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工程、基础工程、重点工程,注重市级统筹,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培育机制,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年来,共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257期,培训农民超过两万人次,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突出打造“三支队伍”,实现培育对象集群

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以新型农业企业家为引领、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新型农技服务队伍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人才格局。一是打造新型农业企业家队伍。围绕新型农业企业家的特质,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改造为导向,以增强驾驭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为目标,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先后组织高级研修班18期,安排学员赴台湾等地考察学习,共培育现代农业领军人才1250人。二是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针对破解“谁来种地”的问题,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为目标,精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进行重点培养,全市已建立37930人的培育对象储备库,计划用四年时间进行轮训,目前已认定颁证新型职业农民1650名。三是打造新型农技服务队伍。结合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工作,突出提高农技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效能,从2014年开始,采取分类分批的方式,对全市1000多名农技服务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占农技服务人员总数的80%,有力促进了农技服务队伍结构的优化。目前,全市中高级职称基层农技人员占比已达35%。

二、突出抓好“三个统筹”,实现培育资源集约

充分发挥市级统筹作用,推动整合培育力量,集聚教学资源,有效破解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资金不足、师资缺乏等瓶颈问题。一是统筹培训力量。善用外力,与中国农大、浙江大学、台湾农协等专业培训机构开展长期战略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巧用内力,选聘省市专家教授担任老师,与100多名知名专家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了300多人的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凝聚合力,将中国农大、湖南农大、隆平培训、市县农广校等12家培训机构纳入市级统筹范围,充分利用乡镇农技站(农科教中心、农校)、龙头企业、田间学校承办培训项目,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培训、整乡整村推进。二是统筹培训资源。加大项目资源统筹力度,去年市本级共投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914万元,区县(市)配套投入培育资金1350万元,带动乡镇、田间学校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培育资金850万元。加大行政资源统筹力度,整合部、省、市、县四级培训资源,统筹调度市直各部门的培训资源,对涉及农业部门的培训项目实行统一管理,提高了职业农民培育效率。三是统筹管理服务。加强培训班管理服务规范化建设,市级会同区县(市)重点办好示范班和实验班,对区县(市)培训班市级派人现场指导,严格把好“三关”,即开班前的“方案审定关”,开班期间的“监督管理关”,培训后的“考核验收关”,实现了全市培训标准和程序的基本统一。同时,积极创新培训管理,推行“白加黑”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夜间时段组织学员开展课堂教学、专家面对面、学员分享会、主题班会、理论考试等活动,让集中教学有效时间增加50%以上,课程增加40%以上,学员到课率提高15个百分点。

三、突出搞好“三个对接”,实现培育目标精准

指导各地因产制宜、因人制宜设置培训专业和课程,确保农民和农技人员能够“学得到、带得走、用得上”。一是专业对接产业发展。在培训内容上更加聚焦产业发展前沿与实际,围绕长沙市农业主导产业设置培训课程,市级先后举办蔬菜带头人、稻田生态高效种养、生态农业等10多期产业专题示范培训班。二是课程对接岗位要求。按照加快农民职业化和农技服务人员专业化的发展导向,先后举办村级动物防疫员、花卉园艺工、蔬菜技术员等职业专题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农民和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三是人才对接市场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短板意识,围绕补齐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传统农民培训中的短板,重点培养的综合性农业人才,打造更加适合市场化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去年以来,全市结合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每年开办3至4期农业电子商务专题班,帮助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加快融入“互联网+”浪潮,有效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

四、突出推动“三个结合”,实现培育模式多元

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有效提高了培训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让农民由过去“要我学”变为现在的“我要学”。一是统一办班与自主培训相结合。采取重点专题由市级统筹,市县共办;产业专题由市级示范,县级承办;特色专题由市级统筹,部门联办;职业培训由市县指导,乡镇农校、田间学校承办等多种模式办班,构建常态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机制,基本做到“月月有培训、周周有活动”。二是课程教学与田间实训相结合。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现场参观和田间教学,建立了“三个课堂”“四个基地”的现场教学模式。“三个课堂”即固定课堂、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四个基地”即农业企业、实训基地、田间学校和科普教育基地。同时,打破田间实训的地域限制,创新异地实训模式,2014年以来,市县共组织异地考察学习35批次,参加学员2100人。三是短期集训与常态管理相结合。注重加强学员长期跟踪管理,对所有学员建有信息数据库,创新“微信+”管理模式,在全市组建了70多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级微信群、QQ群,邀请授课专家在微信群开设专栏,目前参与学员已达6000多人。先后成立“长沙市青年农业创业联合会”“长沙市现代青年农场主联盟”等组织,为新型职业农民相互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五、突出做实“三个到位”,实现培育机制长效

坚持把落实好认定管理、跟踪服务、政策扶持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内容,避免了“一训了之”的现象。一是做到认定管理到位。制定《长沙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包括基本要求、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和教育培训6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分初、中、高三级进行认定,认定结果统一纳入全市职业农民培育数据库,形成了分级培育、分级认定、分级奖励扶持的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650名,全部颁发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二是做到跟踪服务到位。对所有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进行了建档立卡,作为后续管理服务和政策扶持的依据。开展“科技指导员联农户”活动,建立跟踪服务指导员制度,去年共组织665名科技指导员,指导服务新型职业农民6580人。开展农科教结合“四进基地”活动,推动科技指导员进基地、科技专家和专家工作站进基地、科技成果进基地、科技项目进基地,去年以来共组织科技专家进基地65场。大力开展“气象为农”服务,去年为2万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发送服务信息350万条。三是做到政策扶持到位。长沙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培养现代农业领军人才的通知》《关于印发〈长沙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在项目资金安排、土地流转、生产配套设施用地、融资贷款等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予以政策扶持,各区县(市)也相应出台了配套扶持政策。通过精心培育、长效管理、大力扶持,让新型职业农民真正成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市级长沙市农技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市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探讨
市级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使用的技巧
长沙市控编减编工作的实践探索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95%市级政府带头 实现软件正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