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2016-08-15李昭洁武警警官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四川成都610000

人间 2016年22期
关键词:锻炼身体行为习惯体育锻炼

李昭洁(武警警官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四川 成都 610000)

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李昭洁
(武警警官学院军事教育训练系,四川 成都 610000)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现代“文明病”和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症结所在。而良好的锻炼身体行为习惯可以有效提高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力,预防这些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腰椎病、颈椎病、癌症等)的发生。[1]而习惯的养成关键在小学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少年儿童加强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这既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增强民族体质的需要。

小学生;锻炼身体;习惯养成

一、前言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科技的迅速提高,少年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也造成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多种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少年儿童加强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二、研究意义

(一)身体锻炼有益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研究资料显示;“不良的生活方式是现代‘文明病’和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症结所在。而良好的锻炼身体行为习惯可以有效提高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力,预防这些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腰椎病、颈椎病、癌症等)的发生。”长期规律的锻炼身体可提高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使血液循环加快,清洗排泄系统有害物质,避免有害物质在体内停留和扩散。科学实践证实,较长时间有节奏的深长呼吸,能使人体呼吸大量的氧气,吸收氧气量若超过平时的7~8倍,就可以抑制人体癌细胞的生长和繁殖。其次有氧锻炼还改善了心肌供氧状态,加快了心肌代谢,同时还使心肌肌纤维变粗,心收缩力增强,从而提高了心脏工作能力。哈佛大学的Paffenbarger曾做实验:他把哈佛大学的校友分成三个组:第一个组平常基本不锻炼;第二组有中等强度的锻炼,也就是说他们的能量消耗在每周1000—2500卡路里之间;经常参加高强度的体育锻炼的人分在第三组。分析发现,常参加中等强度体育锻炼的人、比不锻炼的人患心脏病的可能性降低了29%,而高强度锻炼的人患病率更降低了46%。其它的许多研究也表明了健身对心血管系统的正面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少年儿童加强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着重要意义,这既是我们学校的责任,也是增强民族体质的需要。[1]

(二)习惯从小养成。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好习惯。”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学生建立良好习惯的基础阶段,加强小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和终身健身的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为此,良好的锻炼习惯应该从小学时期开始培养。从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生活规律,有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个体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关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

小学阶段,是身体生长的旺盛时期,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对骨骼、肌肉的血液供应,使正处于旺盛造骨时期的骨组织获得更多原料,从而加速造骨过程;在参加各种体育健身运动过程中,使骨骼受到各种刺激,对骨骼的生长十分有益。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小学生要比同龄的不经常锻炼的学生身高高出4-8cm。持续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促进小学生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减少了心脏的压力,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健身还增加了动脉血管的弹性,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小学生经常参加体育健身能够增强记忆,提高分析综合能力。[3]加强视、听觉等感觉敏锐,还可消除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进而更有效地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锻炼身体有益良好品德培养。培养小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不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发育和神经系统的能力提升,还可陶冶小学生情操,建立良好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克服困难,磨炼刻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同时还能够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合作精神、竞争精神、责任感、意志品质和规则意识等社会适应能力。作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小学生个体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更有重要作用。

三、存在问题

(一)缺乏锻炼身体的时间。小学生大多数喜爱体育运动,且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但由于课业负担的不同造成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时间较少。多数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课余运动训练,怕影响学习,造成小学生没有完整规律的身体锻炼的时间。

(二)条件限制。小学生锻炼身体受场地器材不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影响较大。课外体育活动薄弱,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学习与进修机会少限制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

(三)社会引导欠缺。社区体育活动滞后,未形成促进小学生积极锻炼身体习惯养成的大环境,间接影响小学体育教育发展。

四、建议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是培养锻炼身体良好习惯的第一步。小学生了解身体锻炼的好处将会增加锻炼兴趣、有积极锻炼身体的自主意识,想锻炼、爱锻炼,终将使锻炼身体成为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规律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

(二)学校提供有利条件。学校可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器材及场地,并且有固定的锻炼身体时间安排,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高、专项多样、教学手法丰富。

(三)家庭营造锻炼氛围。小学生家长不仅形成口头鼓励小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并且在课余时间与孩子共同锻炼,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加强政府引导。学生锻炼能否落实到位、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绝非某一个部门的事情,政府在其中发挥的引导和统筹作用至关重要。政府要投入硬件设施,监督学校依法办学,保证了这两点,其他的事情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校。同时政府需要通过宣传,让家长明白一个逻辑,一味地让孩子学习,对他的未来发展反而作用有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失去了健康的体魄、社会交往能力等,将来付出的代价更大。

[1]让健身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更有益身体健康[EB/OL].http://jiankang.163.com/14/1013/11/A8EC4ST30038000R.html2015-9-23

[2]韩衍杰.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2003,3(2)

[3]陈大为.体育活动对情趣健康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2,3(1)

G622

A

1671-864X(2016)08-0252-01

猜你喜欢

锻炼身体行为习惯体育锻炼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绕着猴子走一圈
天天锻炼身体好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