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研究

2016-08-13罗文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旧城区旧城老城区

摘 要:城市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脚步,旧城区的改造更新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分析了旧城改造中历史文脉保护与居民环境改善、物质空间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利用现有资源改造与新建改造之间的普遍矛盾,根据现状提出南昌改造的建议。

关键词:旧城区改造;文脉保护

旧城区断壁残垣的老屋承载的是过去的文化底蕴,人们往往会有一个误区,认为旧城区的“脏乱差”必须全部拆除,夷为平地重新建设才是最好的改造方法。殊不知,丢弃的城市原有的历史痕迹被抹灭,使得过去的社会结构、文化脉络被瓦解,原有的城市结构、肌理被破坏,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让过去生活在旧城区中的人们感到陌生和冷漠。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改造旧城区成为当今时代背景下重要的问题。

一、旧城区历史文脉保护与居民生活环境改善

之间的矛盾

南昌市老城区人口多、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大量低矮破旧的楼房,建筑密度大且基础设施陈旧,造成人居环境拥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要求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意愿必然会增长。很多居民几代人生活在狭窄拥挤的老建筑中,因此出现不少小规模的私自乱搭乱建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原有建筑环境更加恶劣。首先,搭建建筑与原建筑和整体街道环境很不协调,使原有的历史建筑文脉被逐漸破坏;其次,造成了道路或楼道的拥堵与影响周边居民的安全,容易产生火灾等不良影响。在旧城的保护与改造过程中,一方面,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老城区历史文脉的被削弱,使它的重要性渐渐受到忽视,由量变到质变的改建、搭建,损害了老街区的传统文脉和规划肌理;另一方面,旧城区的各种机能被蚕食而日益衰退,沦为城市的老区。旧城区的环境恶化,有条件外迁的当地居民保留一部分人的户籍,他们希望旧房动迁可以获得较高的拆迁补偿,故留下老人在老房居住,或将旧房出租给进城务工者来赚取租金。诸如此类的现象破坏了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及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因此,某些当地政府为改善居民生活“顺应民意”,对旧城区采取推倒重来的解决方案。不少具有当地历史文脉风貌的中国城市老城区从此消失,为南昌旧城改造提供了前车之鉴。

二、旧城区物质空间保护与发展城市经济之间的矛盾

城市的健康富有活力的发展,需要城市的经济繁荣作为动力支持。在国内外旧城改造与环境改善上肩负着促进一个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使命。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忽视经济支持与社会发展目标的旧城改造活动也很难得到真正的成功。南昌的旧城改造中亟待解决的是旧城区陈旧破败与市民生活质量落后的问题,所以现今将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旧城改造的考虑范畴。南昌的老城区地处城市的中心地段,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及相对便利的生活条件,因此成为大量地产开发商竞相争夺的地段。大规模的破旧房屋被夷平的同时也被重新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旧城的环境,提高市民的居住生活水平,带动了城市中心地段的经济发展。但是地产开发商的根本目的是利润,为争取最大利润,这种改造过程中必然是高密度的商业建设,很少考虑去保护旧城原有的物质空间所形成的地域文化,这也是许多旧城区被破坏的原因。如上海石库门旧房改造作为成果的典型案例,不仅对上海特有的居住建筑群进行合理的保护与修缮,形成为集休闲、餐饮、旅游、观光与商业店铺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促进的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要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城市物质空间保护之间的矛盾。

三、旧城区利用现有资源改造与新建改造之间的矛盾

对于城市旧城区改造,我国城市大多采取将旧城区连根拔起推倒重建的改造方法,看似“高效”,实则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一方面,拆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噪音污染等不利环境的因素;另一方面,新建的建筑与周边整体建筑环境格格不入,影响整体街道风貌。据研究发现,欧美国家建筑平均使用寿命八十年至一百年以上,更迭过多位使用者,是一种环保的利用房屋方式,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某些政府过分追求政绩工程与城市化进程,及开发商谋求商业利润大量建设房屋,增加房屋空置率,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加剧了房产经泡沫的威胁。南昌经历近代城市变迁,随着历史层层叠加形成了现存的城市肌理,旧城改造不能进行无中生有的构建,如某些城市为促进旅游发展,拆除原有传统建筑,重新建设商业仿古街却充斥浓厚的商业气息,失去历史风貌与城市肌理的假古董使得城市历史文脉产生断层,这种改造是失败的。因此,旧城改造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留原场地中的建造智慧,同时采用更新保留的元素及特征的手法;一方面,提取场地传统符号,用现代的手法进行转译,形成富有历史痕迹的新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提取旧材料的“编制”肌理,获得城市更新的“新语言”。

四、旧城改造遵循的原则

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提到城市最重要的功能和目的:“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城市乃是人类之爱的一个器官,因而最优化的城市经济规模应是关怀人、陶冶人。”

(一)旧城改造要寻求空间规律,延续历史文脉

反观我国某些城市旧城改造,堕入了“千城一面”的尴尬境地:旧城改造与旅游开发大举“复古风”旗帜,仿古街、仿古建筑层出不穷,“假古董”遍地且愈演愈烈;“拆旧建新”忽视城市肌理,建设宽马路、大广场、摩天大楼,成为政绩攀比的工具,抹去人们对城市的回忆;老城区的街道及公共设施的改造“面子工程”,只具备短期美化视觉效果,却不能满足长期的使用,人行道砖面易出现空鼓现象,短期内要重新施工。如此反复,不仅浪费社会资源,同时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周边所形成的空间场所,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反映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旧城改造虽不可能完全照搬过去的环境,但在寻求空间规律及城市肌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掘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关注人对环境的情感体验。

(二)旧城改造兼顾经济繁荣发展,提升城市经济活力

城市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物质空间环境,更需要经济发展作为后盾支持。国内外大量旧城改造都肩负着振兴经济繁荣的使命,西方国家中心旧城改造从局部结合城市整体角度考虑开发与改造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发挥市民阶层的作用,这样通常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离开经济支持的改造活动往往很难取得成功。结合国外改造案例,我国的旧城改造解决的是人们生活质量的落后及区域破败的问题。城市的旧城区往往是城市商业区集中和人流量较多的地段,如北京的王府井、厦门的中山路、上海的南京路等老城区,往往蕴含着一个城市的传统与历史的记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知名度,通过改造不需要经过大量的宣传与商业培育,容易促进该地段的经济繁荣。

(三)保护旧城及其周边城市生态环境,创造宜人花园城市

对旧城环境合理规划,有节制地改造与充分利用南昌当地自然资源,使得老城区更加贴近自然。实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将人文环境再次升华,而使自然环境更好地得到提升。南昌699文化创意产业园改造值得借鉴,通过对废旧工厂选择性的拆除,对保留部分厂房建筑和设施,重新提取特有符号、元素,延续这些场所的建筑语言,使得更新后的环境富有历史记忆。工厂的荒废空地重新植树造林,种植当地特色的乔木灌木与地表植被,形成新的植物群落。又如中山岐江公园将原工厂周边的废水池改造成生态人工湿地,不仅很好地处理废水,同时实现自然景观的充分改造,创造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富有历史意义的船坞、龙门吊、水塔、烟囱通过做加法设计改造,保留的历史痕迹,留住人们对这里过去的记忆。这些改造后的场地成为城市中的“净化器”,过滤城市中的废气,制造清新洁净的空气。这优美的环境和宜人的景致能使人心旷神怡,环境陶冶人的同时,人们也因身心愉悦创造出优质的环境。

五、结语

旧城区改造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发展逐步推进,需要依据城市规划、文化、经济、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才能实现城市的健康稳定及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阮仪三,张艳华.以多层次的街区空間带动“步行区”的发展——上海市绍兴路“书画艺术街”保护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2001,(05):54-58.

[2]张世标,郭佳.老城区商业街道改造与管理探索——以厦门市中山路商业步行街为例[J].商业文化·社会经纬,2008,(02):195-197.

[3]郑江.基于历史文化保护视角下的老城区改造研究[J].安徽工业学院学报,2014,(02):45-47.

作者简介:

罗文艳,硕士,江西服装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猜你喜欢

旧城区旧城老城区
非遗文脉传承下城市旧城区更新设计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南昌市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
老城区科技企业上市的促进政策探讨
基于CiteSpace的旧城改造研究热点分析
对当前城市旧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调蓄池在新老城区雨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市旧城区人口疏解对接安置房收购基准价格测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