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分析

2016-08-12姚旭

教师·中 2016年7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关系启示

姚旭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离不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分析研究现状,归纳出了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通过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四点启示。

关键词: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关系;启示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0-0108-02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高校毕业生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其就业状况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科学地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必须把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纳入其中。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认识不清楚,就业质量便收不到预期效果,进而波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以及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国内已有大量文献关注就业质量问题, 有的瞄准政策体制,重点考察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有的聚焦劳资薪金,主要研究劳资关系以及资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有的侧重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方案,阐述了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策略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还有的则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差异性,分析了劳动者自身需求如职业期望、工作兴趣等。通过知网检索,可以发现从1973年至今,相关论文已有六十万余篇,且从2009年以来,每年被知网收录的此类文章都在四万篇以上。

不可否认,这些文献从各个方面研究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策略,形成了有现实意义的真知灼见,是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文献因为研究过于宽泛,或是仅从一个方面探讨,研究过于单一,进而忽视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各个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前期研究成果,本文将重点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二、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可分为外界因素如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高校教育发展水平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劳资关系、岗位发展前景、薪酬高低,以及内在因素如毕业生自身需求、技能水平、职业期望。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它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各因素之间也不例外。

(一)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方面

1.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高校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才培养方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

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决定着高校教育发展应该达到的水平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高校的职责就是培养人才以服务国计民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国家发展的走向、人民生活的需求,从而影响到高校的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才培养方案。甚至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决定了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应该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例如,2006年,《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下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这份文件在给高校毕业生带来新的就业契机的同时也为高校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培育学生的时候,高校将敬业奉献精神和以苦为乐精神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以期通过高校教育,培养出能够积极适应基层和中西部地区艰苦的就业环境,热爱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岗位,能够在艰苦环境中有效开展工作的人才。

2.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与高校毕业生自身需求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教育在线网站统计,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49万,比2014年增加了22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久议不明的话题。 与沿海地区人才过剩、就业困难不同的是广大中西部基层单位、偏远地区出现人才匮乏、招聘难的情况。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城乡经济基础差距大,导致“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两难并存。根据这一情况,教育部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切实制订了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等一系列措施,同时加大扶持和监督力度,一方面,对于高校毕业生西部基层单位就业给予适当的调控和倾斜;另一方面,通过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担保、税收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高校学生就业质量。通过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调整,在宏观上改变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就业环境,兼顾了高校毕业生自身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沿海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广大中西部基层单位、偏远地区的发展。

(二)高校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才培养方案同高校毕业生技能水平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

高校的专业设置状况是高校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具体表现,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专业对口程度高,就表示学生专业与岗位需求复合度高,相近程度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专业技能符合岗位需求,故而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可以在该岗位中得到发挥;如果专业对口程度低,就表示学生专业与岗位需求复合度低,相近程度小,学生在高校学习的专业技能不符合或基本符合岗位需求,故而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可以在该岗位中得到零发挥或部分发挥。通过前期研究数据发现,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即专业对口程度高,这部分毕业生往往在岗位上发挥着较好的作用,深受用人单位的重视。而那些从事与本专业不同或不相近的工作的毕业生,虽然暂时有了一份工作,但是专业优势往往得不到发挥。高校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将与职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到显要地位,强调人才培养应该面向生产实践的第一线。这种专业设置将有力地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同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劳资薪金与高校毕业生职业期望之间存在着互补的联系

劳资薪金是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最直接、最显著的指标。劳资薪金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雇佣者与被雇佣者的劳资关系,一是薪酬奖金的高低。劳资关系是被雇佣者在劳动过程中与雇佣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在劳动过程中,被雇佣者与雇佣者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被雇佣者的正当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以及在出现纠纷时,被雇佣者是否具有参与决策的权利等。薪酬奖金主要表现在薪酬奖金的份额数量上,毕业生薪金高就能更好地满足其生存需要,反之,如果薪酬低,则无法很好地保证甚至无法保证其基本的生活。因此,一般认为,就业质量的核心问题很大一部分就是劳动者的劳资薪金问题。

由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薪金水平高,吸引了大批人才。但是岗位匮乏,从而出现人才过剩,人才竞争压力大,资方对于劳方的工作质量要求较高,工作量大等情况,进而导致很多高校毕业生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牺牲健康,加班加点工作。很多毕业生错过了与异性交友的机会,进而出现很多“大龄剩男”“大龄剩女”,甚至有些人不得不面临生孩子丢工作的尴尬局面。在出现纠纷时,资方多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被雇佣者的正当权益并没有得到保障。

相反,中西部基层单位、偏远地区虽然当下经济不发达,但是民风淳朴,资方对于人才急切而渴望,环境好,压力小。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薪酬低、福利差、设施缺乏等不利状况都会得到改善,总体来说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资方关注劳方需求,为了留住人才,资方肯尽最大可能为劳方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劳资关系和谐。2011年清华大学毕业生焦三牛选择支援西部发展,到基层工作,通过工作得到了锻炼,也受到了重用,《人民日报》以“清华毕业生为何主动去西部工作”为题对其进行了采访。但是很多高校毕业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和工作经历匮乏,对工作的前景认知不清,期望太高,工作满意度低,稳定性小,对于从学生到职工的突变显得难以适应,不知所措。

三、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所得到的启示

因为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高校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才培养方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所以要提高高校教育发展水平,扶持高校发展,监督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完善,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国家需求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培育。这样,毕业生就更符合国家需求,同时也能有效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而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因为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和毕业生自身需求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所以国家要切实制定鼓励性政策,狠抓落实,为高校毕业生出台激励、支持政策,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广大中西部基层单位、偏远地区工作。如此也可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因为高校教育发展水平与人才培养方案同高校毕业生技能水平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所以高校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落后于时代或已经饱和了的专业是没有竞争力的,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不能很好地就业,甚至由于专业完全不对口而不能就业,更不要提就业质量了。高校应该结合自身传统优势切实制订符合当前市场需要和今后社会发展趋势的专业,那么其毕业生就业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因为劳资薪金与高校毕业生职业期望之间存在着互补的联系,如果将劳资薪金与高校毕业生职业期望进行有机结合,采用“二分法,两点论”,在客观分析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基层及偏远地区目前就业状况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引入高校毕业生职业期望分析,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帮助高校毕业生对工作前景进行预判,提高毕业生心理适应能力,对毕业生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就业指导,设立专业的指导帮扶中心,必要时进行一对一指导。那么就可以有助于他们及时调整心态,少走弯路,有效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李 艳.关于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分析.就业与创业,2010,(5):21—22.

班正昌.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高职教育,2006,(6):46—48.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关系启示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