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本中心,深度解读

2016-08-12王强

教师·中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句文眼文脉

王强

摘 要:文本解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深化课文思想情感的根基,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激发、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文本中心”为研究的前提,在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文句的捕捉、文眼的挖掘、文味的品读、文脉的把握这几方面入手,就如何实现文本的深入解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文本中心;文句;文眼;文味;文脉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0-0025-02

文本是理解作者情感、体验文章魅力、引导读者阅读的关键,也是解读的中心。只有紧抓文本,才能加强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本文在研究中结合了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实际经验,深入探讨了如何以文本为中心进行解读。

一、抓文句,披文入情

读者是文章直接面对的对象,也是情感的分享者。通常情况下,读者是从文本的语句入手,通过解读每一个字词,实现与文本的亲密接触。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文句,潜入文字的背后,挖出内里的深刻含义。

例如,在《我的早年生活》的教学中,我从文句入手,把握每一个与作者情感牵绊的语句,让学生在品读的同时体会丘吉尔生活中的“矛盾”与“意外”,从而加深学生对丘吉尔在思想与情感上的感知。学生们纷纷在文句中找到了这些“矛盾”:“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那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段毫无意义和毫无乐趣的时期……生活中尽是不舒适、限制和漫无目的的单调”。通过这些语句的“搜获”,学生们看出了丘吉尔对考试的排斥,也发现了作者在用词、用句上的诙谐幽默,从而拉近了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知道丘吉尔不再仅是一个历史上的伟人,而是一个与他们有着相同想法、共同意见的12岁的孩子。另外,我还让学生将文句中的经典字词与语句摘取出来,让学生能在字词之间了解丘吉尔的为人。

文本中每一段文句都有存在的价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阅读文本中的长句与短句,把握长句中具体的、细腻的、丰富的修饰语,从中感受到文句的深刻意蕴;链接短句的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对短句进行全面的分析。

二、盯文眼,高屋建瓴

文眼是观察文本内里、探究文本之“心”的重要窗口。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必须捕捉文眼,让学生能够感知、发现文本中的精彩世界,从而提高解读的兴趣。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文本中最为传神、最能表现出文章主旨的词语或者语句,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读懂这篇课文。

以《背影》的教学为例,我让学生在阅读整篇文章之后,就引导学生找到这篇文章的文眼。我先介绍了文眼的功能,让学生了解到文眼是整篇文章艺术构思的凝聚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用。随后,我让学生回答:“同学们,在朱自清的这篇文章中,主要描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回答:“父亲的背影。”也有同学指出是朱自清对父亲的情感。我肯定了每一个学生的答案,随后又提出问题:“你是从哪里直接勘查到本文的中心的?”学生指出文本的第一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就可以看出作者想要描述的对象和其中夹杂的情感。我随即强调,这句话只为全文的阅读打开了一个窗口,虽然在语言描述上较为简单,没有过于复杂的情感,但是却为细致的描述与情感的抒发打下了良好的根基。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逐渐把握了这篇文本的文眼。另外,我还引导学生以个别的字词入手,把握诗文的文眼。以杜甫著名诗词《孤雁》的解读为例,我首先从“一诗一眼”的解释入手,让学生了解到“诗眼”的重要性。随后又让学生在《孤雁》中找到“诗眼”,学生们认为“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且反映了主题思想的字,并以此作为切入口,将“诗眼”定位为“孤”。

教师在文眼的挖掘中,不能直观地告诉学生文眼的位置,而是应该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找到这样的句子或者字词。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以文眼作为入手点,找到文本中切合文眼的语句、段落,开展个性化的文本解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文本的重点,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三、品文味,意蕴生成

对文本的解读不能过于浅显,而应该纵深开展,尊重文本的主旨,通过仔细品读,品味文本的意味。诸多课文都是大家的经典之作,凝结了血与肉、灵与气,这些课文比一般文本更具有艺术性、表现力。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感知文字的温度、言语的冷暖,品味文本的滋味。

以《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为例,马致远的这首散曲夹杂了一份挥之不去的思想情绪,隐隐透露出一种凄苦愁楚的文味。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文本的意蕴,品读其中的文味,我在教学初始阶段播放了一首《远方的寂静》,让学生心灵得到平静的同时,为学生情感的生成、文味的品读创造一定的氛围。这时我再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或者阅读过的有关于思乡主题的诗句,激发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兴趣,通过知识的串联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随后,我对《天净沙·秋思》进行了范读,让学生把握我在朗读上的节奏,体会感情基调。再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音乐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下来,我从散曲的景物入手,让学生单独挑出曲中描绘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等景物,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景物描述的特点。学生们纷纷给出了回答。这时我再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散曲的内容,让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萌生与作者一样的情感,成为一个远在他乡、漂泊不定的“断肠人”。在步步引导与细细品味之下,学生都体会到了《天净沙·秋思》中的苦涩,对文本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文味不能只依靠教师的讲解,而需要学生自己去一遍一遍地朗诵与品读,同时也需要教师借助音乐或者图片等多重多媒体素材,让文本的味道变得更加丰富,“香味”也体现得更加直观,这样才能让文本在色香味俱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品读的兴趣,也为营造高效的文本解读课堂奠定良好的根基。

四、把文脉,寻枝摘果

文脉是一篇文章的整体脉络,它贯穿于这篇文章之中,为文章的筋骨。通过理清文本的文脉,不仅能够从上下文入手,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还能将作者的写作方式内化为自己的创作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为此,教师应该从文本的结构、行文的脉络入手,让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避免犯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教师在理清文脉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与文本实现充分的对话,让学生在理解文本观点的基础上,整理出文章发展的整体脉络。另外,教师不应该过于强调对课文进行分段,而是应该在学生理清文脉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激起学生解读的欲望,避免文本解读落入俗套。

总而言之,在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文为本”,在突出文本中心地位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主解读的权利,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与监督作用,实现文本的解读。

参考文献:

孙克铸.读出韵味 教出文味——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朗读语感的培养.新课程(中学),2015,(7).

周彦敏.深挖“文眼”,绽放课堂精彩.基础教育论坛(小学版),2015,(36).

猜你喜欢

文句文眼文脉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用关键文句展示作文的思维层次——以“八省联考”卷作文“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为例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
用灿烂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
文本解读,“文”为核心
紧扣文眼有效实施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