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穿短裤的毕加索

2016-08-09杨晨颖

风采童装 2016年3期
关键词:马拉加毕加索画作

文│杨晨颖

EDUCATION·美丽素质教育

爱穿短裤的毕加索

文│杨晨颖

美丽素质教育

经过对儿童教育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bébé团队正式推出“美丽素质教育”概念。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这里,“美丽”不是一个形容词,它开启的是另一个空间——精神世界。

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时间被各种学习任务占据,留给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不断被挤压,虽然“琴棋书画”一样不落,但学到的只是技术而非艺术。“美丽素质教育”的诞生就是提醒家长甚至社会,关注孩子精神世界的建设。从美丽的事物入手,让孩子学会观察、感悟和思考。

可以肯定,在中产阶级崛起的时期,能够丰富孩子精神领域的“美丽素质教育”将具有持续的生命力,懂得感悟“美”的孩子会更加热爱生活。

“穷尽一生时间,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

这是毕加索的名言,也是现在学习美术的孩子必受的启蒙教育之一。于是,临摹、模仿毕加索超现实主义时期画作成为许多儿童绘画班的基础课程。

姑且不论这样的教学成果怎样,我们从美丽素质教育角度出发,探讨一下孩子应该怎样去认识毕加索。

众所周知,毕加索的艺术生涯被分为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和超现实主义时期。其超现实主义时期的画作看似“儿童画”,其实美的任性,美的叛逆。

这份叛逆,早在他的童年就埋下了种子。

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小城马拉加,是地中海太阳海岸的一个港口城市。虽然毕加索对艺术的“觉醒”是在巴塞罗那,出名是在巴黎,但他作品的最深处却有着马拉加的影子。

在远古的腓尼时期,马拉加就已是地中海地区一个重要的贸易场所,这里长满了葡萄藤和婆娑的林木,亚热带的鲜花到处盛开,翠绿粗壮的仙人掌高过院墙。那时,马拉加还保存着斗牛的风俗,强壮生命之间的博弈和猩红的鲜血对一个孩子的影响绝对不会是云淡风轻。所以,在毕加索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干脆、饱满的色彩和外放、激烈的情感。

所有人都歌颂毕加索是一个天才,童年时期就可以让作为美术老师的父亲放下画笔,甘拜下风。他所有童年时期的画作中,笔触、线条、光影、解构都无可挑剔。但世人的夸赞却是毕加索一生的缺憾——童年没有画过儿童画。

虽然他的父亲就是毕加索的启蒙老师,但从后期的一些画作中可以看出,在他眼中,父亲是严肃、严厉、古板、不苟言笑的。由此可以猜想,父亲让他学习画画的技法,接受传统的艺术观念,这些使他并不快乐。相反母亲的形象是质朴、温柔、饱满的,从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对母亲这种包容的爱有深深的依恋,以致于改了名字,跟随母姓——毕加索。

所以,毕加索叛逆的因子在童年就开始潜伏了。

14岁,毕加索在父亲的坚持下参加了巴塞罗纳加泰罗尼美术学校的入学会考。他不但在一天中完成需要一个月准备的作品(包括古典、静物、人体素描及油画),而且技巧娴熟、构图精细,被教授们一致推崇为天才。对毕加索而言,这一阶段的学习让他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充满了自信,但那时学院派刻板的教育也让他无法忍受,叛逆的种子被激活了。为了摆脱乏味的“作业”,他开始寻找灵感的突破口。此时的他不再追求技法有多好,而是开始考虑人性,构思“大作”。终于,在16岁那年,他创作了《科学与慈善》,这是毕加索艺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所有的人都想看懂画,但为何不试着去理解鸟儿的歌唱?我们为什么喜欢夜色、花朵等环绕于身旁的事物,却不试着去了解它们,而对绘画却如此苛求?”

——毕加索

带着荣誉的光环和对艺术的初感悟,毕加索来到马德里,进入西班牙最高美术学府——圣菲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继续深造。但一进入校门,他又感到了失望。他受不了那里的空洞、教条和死气沉沉,除了去画室,他几乎放弃了所有课程。而是三天两头去马德里最著名的普拉多美术馆,仔细观察、品味和临摹格列柯、提香、鲁本斯等创作的作品,这时他的艺术修为快速成长起来。

与此同时,巴黎已经成为了欧洲的艺术中心,他带着对巴黎的向往,混迹在巴塞罗那的艺术先锋地——四猫咖啡馆。这个咖啡馆是巴黎先进思潮影响下的产物,聚集了一批“文艺青年”。但时间不长,毕加索就觉得巴塞罗那这个地方限制住了他的手脚,决定奔赴巴黎,从此开启了他艺术生涯中的蓝色时期。

可以这样理解,毕加索一直在寻求解放,解放被父亲管制的生活,解放被技巧固化的脑子,这已经成为了毕加索的执念,甚至导致他不喜欢参加上流社会的聚会,甚至经常穿着充满活力的短裤出席各种活动。

当他的艺术之路步上正轨,我们真正了解了毕加索的敏感与伟大。他的作品可以明显表达他的情绪,比如忧伤的蓝色时期,恋爱的粉红时期等。直到他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更加强烈的表达了他的个人情感。透过这些作品,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社会的发展轨迹。

可以说,毕加索的作品不是为了视觉美感而创作的。正如他自己所说:“重要的不在艺术家做了什么,而在他是什么。如果塞尚的生活及思想像布朗肖那样,或者他的苹果画得再美十倍,也绝不可能引起我的兴趣。强烈吸引我们的是塞尚的焦虑,这是塞尚的启示,还有梵高的痛苦,那是人类真实的戏剧。”

“学院派的美术教育是错误的,老师不仅欺骗了学生,而且手法是如此的天衣无缝,以致于我们连一丁点儿事实真相的影子也无法寻回,万神庙、维纳斯、仙女乃至纳尔西斯的美都是谎言。所有的人都想看懂画,但为何不试着去理解鸟儿的歌唱?我们为什么喜欢夜色、花朵等环绕于身旁的事物,却不试着去了解它们,而对绘画却如此苛求?尤其大家都知道艺术家努力创作亦基于生活所需,艺术家自己也是这世上微不足道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并不需要赋予艺术比自然万物更特别的重要性。那些企图要解释图画的人,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迷路歧途之上。”这是毕加索的观点。

放到现在来看,这个言论是极端的、不客观的,扎实的绘画技巧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在儿童教育的范畴,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和其“伪儿童画”的价值就体现于此,引导孩子感悟周围事物的美好,在画画时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要让艺术气息真正感染到孩子的精神世界,而不只是停留在画布上。

猜你喜欢

马拉加毕加索画作
《梦》和毕加索
《牛》毕加索
学生画作欣赏
看不懂没关系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