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性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6-08-05王连宫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矛盾性河南省工业

◎王连宫

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性问题及解决措施

◎王连宫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现阶段河南省在经济发展中却存在经济总量大而不强;发展速度快而质量低;发展投入多而效益少,以及创新能力缺乏,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人力资源发展水平较低等矛盾性问题。因此,河南省要在国家战略的框架下,结合省情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特点和优势,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切实解决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性问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加油。本文分析了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性问题和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现阶段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矛盾性问题

建国以来,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15年我省生产总值34939.38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五,中部第一。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着矛盾性问题,其表现为:

经济总量较大,但是经济投入较高,较高的经济投入和经济产出不相符。经济发展不但要看“量”,更重要的是看“质”。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一直在各个经济体的发展进程中上演。似乎是只有高投入,才会有高效益。这个问题在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中也有所体现。在短期内,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可能会带来经济的高增长,但是对长期来说,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随着经济资源的日益减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人口红利的减少、环境压力增大、资本回报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的叠加,会严重束缚后续经济的发展。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发面为代价的,而且还会造成产能过剩、资源浪费。例如,河南省矿产资源丰富,但是长期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使得资源效益难以发挥,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开发效率低下。

河南省产业结构以及产业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

农业存在的问题。在2013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即农业占的比重是12.6%。农业产值在总产值的比重中不断下降,这是符合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的。但是,在农业生产结构内,农、林、牧、副、渔比例不均。种植业比重偏大,林业比重偏低,牧业的产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林业和渔业的产值比重仍然维持在低水平上。农业生产结构的比例不均衡导致农产品结构过于单一,而且易形成农产品结构性过剩。优质特色产品不多,单调的农产品过剩,这就很难满足市场上多样的需求。此外,河南省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业设施装备条件差,相关配套服务不完善,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比如现阶段河南省的一些地区的农业还是靠天吃饭的。河南大多数农业生产是以小户家庭的模式生产的,这不利于农业生产风险的分担;也不利于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和农业装备的投入,同时,河南省也存在着农产品加工比重低,产品加工多为粗加工为主,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等矛盾性问题,这些因素都直接的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工业存在的问题。2013年数据显示,河南省工业在全省生产总值比重是55.4%。其中轻、重工业比例为32.9%:67.1%。从数据上来看可以清楚的发现,现阶段河南省的工业处于主导地位,构成了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从工业结构内部看,轻工业比重低,重工业比重高,轻重工业比重不均。轻工业是和人民日常生活更加紧密的产业,轻工业的比重低会导致人民消费品不足或单一,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南省的工业本身也存在着以传统的工业为主,例如煤炭生产、金属冶炼、建材加工、化学化工等处于工业初级加工阶段的问题。工业的增长是长时期以扩大规模和过度投资拉动的,资源密集型工业企业较多,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较少,具有高技术含量、低碳环保、自主创新的工业企业比重低,在传统工业日益衰落的今天,经济发展依此模式继续发展是难以为继的,而现阶段河南省工业发展基于这种发展模式的思想依然存在,而且以“高技术、新能源、高环保”等新的增长点和新优势还尚未形成。因此,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发展模式新探索刻不容缓。

第三产业存在的问题。河南省经济数据表明,第三产业在河南省总产值的比重为32.0%,由此可见,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河南省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不足的,这和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相比差距不小。而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的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像科技教育、金融保险、旅游观光、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却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可以创造出巨大的就业岗位,在承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但河南省的第三产业发展却差强人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这又会对河南省城镇化的发展形成阻碍。

人力资本开发程度不够,自主创新不足。索罗模型所表达的是经济长期持续的增长决于技术水平。打造“经济的升级版”取决于“技术升级版”的有效实施。河南省经济所面临的粗放式发展问题,产业结构内部本身发展问题,都是由技术水平发展不足造成的。数据显示,2012年河南省财政用于科学技术支出是9.6亿元,而同为中部省份的湖南省在2012年用于科学技术的财政资金为47.1亿元。科技支出金额少只是自主创新不足的原因之一,对人力资本开发重视不够也是造成自主创新不足的另一重要原因。河南省人口基数大,待受教育人口较多,这也使得人均资本投入较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具有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也较匮乏,这些因素都抑制了河南省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小企业发展滞后。河南省和苏浙及其他沿海城市相比,中小企业面临着以下问题:

中小企业数量和河南省人口数量不相称且分布不均。近几年来,河南省的中小企业数量虽有所增加,但是仍显不足,而且在河南省各地区分布不均。

中小企业在金融信贷和获得国家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十分有限。由于企业的规模有限而且产值不高,这就使得企业的融资渠道太过单一,再加上个别地区和个别部门的暗箱操作,又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以及融资成本增加。

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限制,又会使企业在科技研发,公司管理、人才引用等方面不足,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难以立足,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矛盾性的原因

早期对产业和地区职能定位单一

纵观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农业发展史。由于河南省是我国农业资源大省,农产品如小麦,玉米等作物产量较高,而且也为了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河南省逐步地发展成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并且也将河南省的产业定位局限于第一产业。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思想使得河南省在发展工业和服务业时缺乏思想意识,实践经验,这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持久并难以改变。

市场经济机制规则不健全且缺乏市场经济思想。改革开放早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过程中,河南省经济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滞后导致市场经济机制不成熟,造成河南省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较为缓慢,市场经济规则不完善。而后时期,河南省为了使企业融入市场化之中,也对制度、法规、政策等进行了调整,这使得河南省在市场化进程中取得一些进步。但是由于一些部门如金融部门的市场化进程缓慢、对国有企业的重视度高、企业受政府干预较多等因素的影响,河南省的市场化也受到了一些限制,从而制约着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

地理和思想观念的限制

河南省人口众多,使得人均的资本存量不足,而且长期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人们的自给自足和小农意识。河南省地处内陆,没有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对国外先进的思想、管理技术较为缺乏,这也使得河南早期的开放意识不强,失去了发展的时机。有的地方长期发展意识不足,只顾眼前短期利益,发展粗放型的加工业,使得资源回报率不高,产业技术升级缓慢。

河南省解决经济发展中矛盾性问题的措施

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

转变工业发展的方式,由粗放型的工业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解决阻碍工业增长模式转变的决心和毅力不能变,不可只谈问题,要切切实实的做。要在增强资源的利用率上下功夫,资源是有限的,要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无尽的财富。通过对工业实施技术升级改进,拓展发展新思路,实现工业发展长链条,高附加值的目标。要对利于环境和保护环境的产业和企业实施政府财政补贴和奖励,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加快发展以智能终端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的重大决策,全力打造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通过将工业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通过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来带动河南省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的转变,增强传统企业的现代竞争力,推动河南省传统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壮大一、二、三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阶段河南省要积极建设农田水利等一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同时要积极建设农产品交易网,实现农产品供需平衡,以便稳定农产品价格,避免因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结合河南省地理、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生产农作物,实现农产品的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需求。要培育新型农民,拓展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思路,学习市场化运作,让农民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农业生产。

工业的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通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一方面学习东部地区的先进的技术,市场运作模式,另一方面要带动河南省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要重视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承接,现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单纯是劳动要素的投入,而且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投入也占有较大的比例。通过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一方面可以解决非农人口的就业,也可以解决农业人口的就业,以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河南省现阶段缺少战略性高技术产业,通过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来为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的转移提供资金的积累和部分技术支持。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利用中原有利的地理区位,将郑州建设成国家的交通枢纽,带动物流,金融,通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加大对城市和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对郑州航空的建设要进行顶层设计,向相关方面发展先进的城市借鉴学习。河南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嵩山少林寺,云台山,洛阳等一批历史名都享誉海内。要打造出一批名扬海内的旅游品牌,推动项目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开拓旅游市场。要对市场、社会服务等投资旅游等软环境的建设,创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以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教育

要大力发展教育,一方面发展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也要发展职业教育。河南经济发展中矛盾性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是河南科学文化的提高,“经济升级”离不开自主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而人才来于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不仅仅要对教育事业进行资金和人才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升级改造,所谓换硬件易,改软件难。同时要对科研机制进行改造升级,消除束缚科研创新的因素,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坚决查处并依法严惩。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强河南省企业

要着力打造一批河南省的优质品牌企业,要引导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进行持续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要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信贷新模式,给予朝阳产业以及有前景产业的中小企业以财政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强化企业产品的质量管理,对质量低劣,信誉差的企业要严厉打击,净化河南省企业品牌,提升河南省企业的美誉度。要结合各地区的特殊情况,开办和本地区特点相关的特色产业,并重点发展一批有优势并且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有潜力的企业,使之成为中小企业的榜样以及未来类似产业中的佼佼者。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矛盾性河南省工业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大大方方的输家》:一部先锋性与矛盾性并存的小说
自尊在网络成瘾与矛盾性的家庭环境中的中介作用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英美法系对价原则的矛盾性及其解读
《黑暗的心》中康拉德生态意识的矛盾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