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刮痧联合走罐法治疗颈肩综合征临床观察

2016-08-02彭天忠龚惠华胡穗发周成谢桂熊佳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南昌330008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颈椎病

彭天忠,龚惠华,胡穗发,周成,谢桂,熊佳(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南昌 330008)



刮痧联合走罐法治疗颈肩综合征临床观察

彭天忠,龚惠华,胡穗发,周成,谢桂,熊佳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南昌 330008)

【摘要】目的观察刮痧联合走罐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刮痧联合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刮痧联合走罐治疗颈肩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刮痧疗法;走罐疗法;颈肩综合征;颈椎病

颈肩综合征是以颈椎关节失稳及其周围肌肉韧带劳损所造成的颈后、肩背疼痛不适,甚至颈部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候群的疾患,为中老年常见多发病。近年来,因为工作繁重、精神紧张和思想高度集中,长期维持低头等不良姿势,颈肩综合征发病呈增加趋势,且发病趋向年轻化[1]。笔者运用刮痧联合走罐法治疗颈肩综合征取得了较为满意效果[2],为了系统、科学观察其临床疗效,笔者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采用刮痧联合走罐治疗颈肩综合征80例,并与针刺治疗颈肩综合征8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6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中,男32例,女48例;平均年龄(48±11)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7 d;左侧26例,右侧34例,两侧20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47例;平均年龄(46±11)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5 d;左侧28例,右侧31例,两侧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侧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3]中相关标准。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暴露颈、肩及肩胛部患处皮肤,常规皮肤及刮痧板消毒,用消毒棉棒蘸取刮痧油均匀涂于患部,医者右手持刮痧板与皮肤成45°角,刮拭经络以督脉、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为主,沿着风府-颈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中俞-肩井-秉风-肩髎为施治线路,从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顺序操作,用力适中、均匀,由轻渐重,颈、肩、肩胛部及手太阳小肠经压痛点和条索状结节处可稍加重刮,刮拭面尽量拉长,点线面三者兼顾,点是刺激穴位,线是经脉循行线,面是作用皮部。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使刮拭的作用力传达到深层组织,而不是仅在皮肤表面进行摩擦。一般持续15 min,患处可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点,重者呈斑片状,如刮至患者自觉背部温热感更佳。然后即可进行拔罐治疗,此时借助刮痧油润滑皮肤尚未干时,用玻璃罐进行走罐方法,即将火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至使所拔皮肤潮红或瘀血,触之略有阻碍感或隆突感,再用点火法吸附3~5个火罐于大椎、肩井、秉风、肩中俞、肩外俞和阿是穴(痛点敏感处),留罐5 min。以上治疗一般隔3日1次,4次为1个疗程,休息2~3 d后,仍有症状者,可进行下1个疗程。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切勿受凉,治疗后嘱咐患者适量饮温开水。

2.2对照组

根据X线摄片提示的病变部位及症状,选取病变相应及相邻上下颈椎之夹脊穴及曲垣、天宗、秉风、肩井、局部阿是穴。患者取坐位,两臂自然放在治疗床上,腧穴部位常规消毒。定位后,颈夹脊穴用0.30 mm ×50 mm不锈钢毫针,针尖向前直刺,进针1.2~1.5寸,在进针得气后继续行针至针感向两侧上肢传导。其余穴位常规消毒后,用0.30 mm×50 mm不锈钢毫针针刺得气,刺入0.8~1寸。采用平补平泻法,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针刺7 d后休息1 d,15 d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6天、治疗第9天、治疗第12天和治疗第15天分别评价病变部位疼痛、压痛,功能受限的范围和肌肉痉挛的情况,以及中医症状积分。

参照2002年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修改制定[4-5](见表1)。舌脉做具体描述,不记分。

3.2疗效标准

采用积分法,积分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修改制定;疗效判定采用尼莫地平法。

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配对差值满足正态性时,用配对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时,用配对秩和检验。组间比较,满足正态性时,方差齐性用t检验,方差不齐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时,用成组比较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治疗结果

3.4.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和第15天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都显著。治疗组治疗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2天和治疗第15天中医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症状积分方面,刮痧联合走罐治疗优于针刺治疗。详见表2。

表1 颈肩综合征中医症状积分标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第3天  治疗第6天  治疗第9天  治疗第12天  治疗第15天治疗组 80 46.62±4.01 36.52±4.281)2) 30.74±4.121)2) 24.05±4.691)2) 17.82±4.351)2) 11.33±3.911)2)对照组 80 47.18±4.04 42.42±4.321) 38.82±4.221) 32.16±4.511) 26.01±4.401) 19.67±3.681)

3.4.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105,P<0.05),即刮痧联合走罐治疗对于改善颈肩综合征的症状比针刺治疗效果好。详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颈肩综合征包括颈型颈椎病、颈椎小关节错位、肩背部筋膜炎、颈肌劳损。这些患者常伴有胸椎上段关节失稳或小关节错位,故与颈椎病不同,其多因外感风寒湿邪,劳倦过度,使气血瘀阻于经脉,不通则痛,以督脉、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为主,加之疼痛不动,痉挛的肌肉条索和局部瘀血水肿的机化粘连,影响颈肩背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的收缩和伸展功能,同时也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6-9]。

刮痧联合走罐法治疗本病,先以刮痧,一则能宣通气机,活血化瘀,以消除疼痛,二则还能调节患部肌肉组织的收缩与舒张,使过度紧张或挛急的肌肉、筋膜、肌腱等软组织得以弛缓,粘连的组织得以松解。同时,在反复刮痧的物理刺激作用下,降低了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减少了向中枢的信号传递,使局部组织疼痛降低,而耐受性提高[10]。而后联合走罐,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11-14]。走罐对局部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运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畅通经络,使气血得以调整;走罐又增加了刺激的范围及强度,具有类似按摩的作用[15]。走罐时,随着皮肤毛细血管的扩张,使患部气血通畅,缓解或消除局部组织痉挛,解除疼痛[2]。

本研究结果表明,刮痧联合走罐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病变部位疼痛、压痛、功能受限的范围以及肌肉痉挛等情况,同时患者经济负担轻,易于接受,疗程短,疗效好,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三文,汪厚根.谈颈肩综合征的中医外治[J].中医外治杂志, 1999,8(4):38-39.

[2]彭天忠,万国强,单人定.刮痧联合走罐法治疗颈肩综合症18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4(7):68-69.

[3]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 1993,31(8):472-476.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46-349.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6]陈苏赣.针罐配合推拿治疗颈肩背综合征32例[J].针灸临床杂志, 2004,20(3):18.

[7]许扬,赵英凯,程建斌.颈肩综合征的临床辨证思路与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针灸,2007,27(5):379-382.

[8]张学梅,王芬,方晓丽.温通针法治疗颈肩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1):645-647.

[9]麻丽华.颈肩综合征病人的治疗与预防[J].全科护理,2011,9(19): 1736-1737.

[10]才华.刮痧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背部肌筋膜炎52例[C].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12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115-116.

[11]罗刚,唐正友.走罐配合瘀点滞针术治疗腰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1):1044.

[12]蒋乔燕.走罐结合刮痧治疗背部肌筋膜炎[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21):18-19.

[13]王玉华,杨建.姜汁走罐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7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4):365.

[14]刘志丹,俞琳娜.结筋点短刺电针配合走罐治疗肩胛提肌劳损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6):414-416.

[15]董俊球.走罐疗法治疗颈背肌筋膜综合征108例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8):104-106.

【中图分类号】R246.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6.0713

文章编号:1005-0957(2016)06-0713-03

收稿日期2015-12-20

基金项目:江西省南昌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洪科发技字(0014)196 号]

作者简介:彭天忠(1983-),男,主治医师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Skin Scraping plus Movable Cupp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Neck-shoulder Syndrome

PENG Tian-zhong,GONG Hui-hua,HU Sui-fa,ZHOU Cheng,XIE Gui,XIONG Jia.
Nanchang Hongd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8,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skin scraping plus movable cupping in treating neck-shoulder syndrome. MethodOne hundred and eighty patients with neck-shoulder syndrome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skin scraping plus movable cupp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acupuncture.Result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88.8%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7.5%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Skin scraping plus movable cupping 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neck-shoulder syndrome.

[Key words]Skin scraping therapy;Movable cupping therapy;Neck-shoulder syndrome;Cervical spondylosis

猜你喜欢

颈椎病
年轻人颈肩痛,多半不是颈椎病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颈椎病良方葛根汤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应用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温经通络汤配合优值牵引法治疗颈椎病74例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