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焦裕禄精神指导美术创作油画《焦裕禄》创作回顾

2016-08-01

环球慈善 2016年6期
关键词:兰考焦裕禄题材

1.树立文化使命 作好每个环节

我们都是中原工学院教师,有幸承担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选题油画《焦裕禄》的创作任务。自2006年申请《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选题的创作任务起至今,经过收集与研究创作素材,深入生活,构思和绘制,总共已将近3年。3年来,创作组始终在焦裕禄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工作。油画《焦裕禄》的创作过程,既是我们为弘扬焦裕禄精神所做的艺术实践的历程,也是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用焦裕禄精神充实和激励自身的历程。

2005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正式启动,美术创作由国家组织实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都前所未有的。这项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文化工程旨在展示国家形象,振奋民族精神。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办公室发布的共100余个选题,题材范围为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被列入选题目录。我们的创作方案通过了多轮评审。在2007年初,创作组进入初选作者名单。我们认真领会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深入生活,深化对选题内涵的理解,反复地对草图进行修改完善。在2007年5月正式签约承担了这项由国家下达的油画《焦裕禄》的创作任务,目前已进入正稿绘制阶段。

自长篇通讯报道《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发表后,从1964年到1966年的上半年,我国的美术家们曾以巨大的热情创作以焦裕禄的事迹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当年以焦裕禄为题材的美术作品的产生,既有来自有组织的创作活动,如筹办大型的焦裕禄专题展览,先后有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1965年)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焦裕禄专题展览(未展出,1966年),都集中了当时规格最高的美术创作队伍开展创作活动。此外,还有全国和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和文艺团体主持的美术作品展览所组织的焦裕禄题材的作品,中央和地方的报纸杂志和各地美术出版社的专题约稿等。作品形式有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宣传画、连环画、插图等。可以说是全国各个行当的美术工作者都动起来了。此后,这一题材的美术创作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而被冷落。“文革”前夕曾经有过焦裕禄题材美术创作的高潮,其间产生了不少这一题材的好作品,对传播焦裕禄的事迹和他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年的美术家们在短期内完成的这些作品,有许多方面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首先,是创作者的情感。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是使艺术作品产生感人力量的先决条件。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英雄人物形象尤为重要。

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由于“造反派”认为领导筹办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焦裕禄事迹展览的是“砸三旧”的对象:中宣部、文化部和北京市委。在一些政治野心家的导演下,“红卫兵”以“干扰文化大革命”、“干扰路线斗争的大方向”为由,封掉了北京、兰考两地正在展出和筹办中的焦裕禄事迹展览。在动乱中,大量已经完成和接近完成的以焦裕禄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原作已下落不明。在我们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焦裕禄选题作图文资料调研时,接触到当年的美术作品主要是曾经刊载在报刊上的作品。

从一些回忆文章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当年的作者们对焦裕禄的敬仰之情,在他们的心目中,焦裕禄是最纯粹的共产党人,是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是使艺术作品产生感人的力量的先决条件。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英雄人物形象尤为重要。当年为焦裕禄题材创作美术作品,曾组织了有较大规模的美术作者队伍。他们的第一件事是到兰考深入生活。在焦书记工作过的地方,他们从基层的干部群众中了解到的是鲜活的焦书记的形象,感受到的是兰考人民对焦书记的信赖与怀念之情。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他们收集形象素材的方式。他们是通过现场速写获得第一手的形象素材的。有的作者,如参加过这一活动的鲁迅美术学院李泽浩教授,至今仍保存着他当年在兰考所作的大量的农民和农村环境的现场写生,包括焦书记深入基层时曾与饲养员同吃同住的牲口棚及饲养员肖大爷的速写。老一代美术家对焦裕禄题材的创作热情和深入生活的创作方式是不会随着岁月的推移而过时的。

当年焦裕禄题材的美术创作也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较明显的是因为赶时间而使一些作品在艺术上相对地显得有些粗糙。也有一些作品存在政治标签式的简单化倾向,如为了表现焦裕禄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就画焦裕禄手握毛选迎风前进。我们今天应该历史地看待这些问题,不能因此而从整体上怀疑当年焦裕禄题材美术创作的积极意义。当时的艺术家不可能像今天的我们,能从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和解放生产力的角度来理解和表现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题材的美术创作的起起落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从“文革”前夕至今的政治动向和文艺导向。在“四人帮”的文化专制施虐时,焦裕禄题材的美术创作被压制甚至被扼杀,但焦裕禄作为共产党人榜样的光辉终究是“四人帮”阻挡不住的。2006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办公室经中央办公厅同意发布选题目录,把《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列入国家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选题,肯定了焦裕禄和他的事迹曾经对我国历史发生过的重大影响。由国家主持焦裕禄选题的历史画创作,反映了党和政府对焦裕禄的高度评价,是凝聚党心民心之举,是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

焦裕禄的心里总装着党和人民,他把自己的工作和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他作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永远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我们在完成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油画《焦裕禄》的过程中,在思考焦裕禄精神本质的同时,也启示我们思考当代美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家有了更大的自我个性发展的空间,各种艺术样式与风格流派争相竞艳。但是当代的美术家在强调自我的时候,不要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淡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审美需求。应该注意的是,在试图把中国美术“与西方体系接轨”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的艺术殖民。一段时间内,反映我们民族奋斗精神和奋斗历史的重大题材曾有被冷落的倾向,便是一个危险的征候。我们的美术事业需要有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本体的价值体系和文化立场,要把美术家的自我发展融入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复兴的伟大目标之中。美术的任务不只是艺术家的自我陶醉和满足少数人的闲情逸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更多的美术家投身于建设先进文化的宏伟事业,致力于表现中国人民的伟大业绩,歌颂我们民族的英雄和他们的战斗史诗,创作出具有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激发奋斗热情的作品。当代的中国美术家应该向焦裕禄同志学习,首先要学习他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品质,牢记国家和民族赋予美术家的文化使命。

河南是焦裕禄工作过并最终为之献身的地方,焦裕禄最感人的事迹和最重要的精神思想都产生在河南的兰考县。美术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样式不可替代的。历史画、历史雕塑在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方面,有其独到的视觉和心理效应的优势。发挥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特长,表现国家历史的大事,创作以焦裕禄为主题的美术作品,传播焦裕禄的光辉事迹,弘扬焦裕禄精神,是我们河南美术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创作油画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选题油画《焦裕禄》的动力,而准确地领会选题内涵是做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首要条件。如何调动绘画元素准确地把握焦裕禄这个选题的精神内涵,反映历史真实,如何对待当代社会对特定历史人物的感受,作为当代的美术家,创作组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油画《焦裕禄》。从最初草图到最后定稿,作品构图经历了数次重大变体。每次都与我们认识的深化相关。

有关焦裕禄的报告文学、回忆录等文字资料对人物和事件做了全方位的展开,前期大量的案头工作有助于我们切入工作。然而,单纯依靠文字资料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搜集与研究文献素材,只是前期创作中的一个环节。历史画不是史料文字的绘画版本,更重要的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真实,也不仅仅是情节和场景的真实。历史题材的创作构思还要求作者有足够的情感积累。到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深入生活,以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在实地获取情感氛围的真实体验,是一项与搜集可视素材同样重要的工作任务。我们这样做也是受到了焦裕禄同志注重调查研究的精神的感召。在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这样才能使视觉心理得到触发,使视觉联想走向活跃,从而使《焦裕禄》选题的内涵得到形象化和情感化的体现。我们油画《焦裕禄》创作组自2006年起,共78次深入到兰考农村体验生活,访问当地的干部群众,收集创作素材,征求当地农民对我们所做的草图的意见,还参加了农村的植树造林劳动。

在当今的兰考,想要寻找60年代初焦裕禄刚到那里工作时悲凉的乡野景貌,想要寻找一块盐碱地、一个光秃的沙丘,已不再可能。画面的环境素材找不到了,人们的精神状态、衣着打扮,也和当初大不相同了。然而,焦裕禄的意义并没有随着往日那片荒芜的土地一同逝去。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在今天的兰考,有一样东西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乡亲们对焦书记的深厚情感。听说我们要画焦书记的事迹,当地的农民都十分热情,他们争着给画家当模特。当我们提出付给这些农民模特报酬时,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他们说:“要不是我们得了焦书记的益,哪有今天?!”我们带着草图照片到兰考深入生活时,请焦裕禄的亲属及乡亲们对草图评头品足,他们积极地给画稿提意见出主意,使我们深受感动。我们在兰考找到的不只是画面需要的具体形象和动态素材,更是焦裕禄这个人物的党性光辉和人格魅力。这也让我们认识到要画好焦裕禄,就先要经得起兰考人民的评价。

在2007年初通过的初选稿中,我们着力表达了焦裕禄的历史事迹,画面场景广阔,人物众多。画面左侧的近景表现焦裕禄带领群众深挖黏土,封盖沙丘的事迹;画面右侧的前景,描绘了人们种植泡桐,以林网防风固沙的场面,这些就是当年被焦裕禄称为“扎针”和“贴膏药”的措施。画面的远景还表现了人们挖排涝沟、治理盐碱的场景。焦裕禄最被人们称颂的治理“三害”的事迹都被综合在画面之中了。

以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文艺创作不能游离于历史事件。油画《焦裕禄》构思的切入是不能脱离“上个世纪60年代初和‘兰考”这特定的历史年代和环境,不能脱离具体的情节的,但它的终极目标是在历史背景中创造凝炼和感人的艺术形象。初选评审结束之后,我们对初选稿进行了重新审视,觉得人物还不够突出,画面还不够感人。我们反复思考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关系,思考以焦裕禄为主题的历史画如何避免使人物淹没在叙事之中。我们在兰考深入生活,最真切和最强烈的感受是人们对焦书记的深厚情感。焦裕禄是一块丰碑,是一块镌刻在兰考人民心中的丰碑,只有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层面上,才能更深刻地挖掘和表现人物的内涵。

焦裕禄同志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这句名言同样适合于指导我们的艺术创作。历史画创作也存在如何以亲身的调查研究为决策依据,如何创新工作的课题。随着党的执政观的发展,对焦裕禄精神在认识上也有了新的发展,认识更完整更准确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以绘画形象诠释焦裕禄精神时有新的作为。只有这样,才能从作品内涵与作品形式的双重层面上避免与已有的焦裕禄题材美术作品雷同。

创作组曾参加过兰考的春季植树活动。当看到植树的农民用手举、肩扛、车推等形式,把树苗运向另一块田地时,我们被天地间人群和树苗的剪影震撼了。我们直觉地把这组图像和40多年前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联系起来。这是综合了人物和环境,综合了动势和情感的图像。虽然只是一个劳作的片断,却可以发展出以一当十的画面。画稿中,人们肩扛的树苗形成相互交错的线条,让人联系到革命战争年代中将士们的进军景象。虽然这里没有敌人也没有刀枪,却在和自然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抗争,他们的勇气并不亚于战士的豪情。树干、树根和人的相互呼应,产生出强烈的视觉刺激,衍生出深刻象征内涵——焦书记是扎根于人民的干部。

有了清醒的认识,我们反复斟酌,下决心改动原有的方案,几乎推翻了原有的初选稿。新构图中的人物活动集中为人们在焦书记的带领下扛着树苗走向沙荒的场景,人物中包含有焦裕禄的朋友老农民和林业技术员。画面人数虽然减少了,但情节更集中了,情感更醇厚了,焦裕禄的形象也更有感染力了。2007年5月,调整后的油画《焦裕禄》方案报送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办公室审查,成为该选题的定稿。

在为定稿补充形象素材时,我们又来到兰考,了解到那些40多年前焦裕禄书记访贫问苦的对象和他树立的劳动模范,大多已经去世了。这使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我们的责任,如果我们这一代美术工作者不抓紧创作焦裕禄题材的作品,以后的作者会有更多的困难。如今,我们从乡亲中了解到的大多是一些从父辈那里听来的关于焦裕禄,以及一些非常感性的少年时的记忆片断,对我们的构思仍有很多启发。有老人回忆说,“他家常着呢,挖排涝沟时和我们一起干活,有人告诉我这是焦书记,我当时还不信。”这样朴素的话语提示着作者,一定要下功夫去表现焦书记和农民群众之间生动的相互关系。反思原来画稿中的焦裕禄与周围人群的交流交代得不够明确。在定稿的深化稿中,焦裕禄面部被处理成朝向身边农民进行交流的半侧面形象,周围的人物也都作了相应的调整。改动后的画面中,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形成了一个更为紧密的整体,“焦裕禄精神”作为选题的核心内涵也更加鲜明了。

油画《焦裕禄》画稿的变化反映了创作组在创作进展中的思考与探索。我们最终把构思的诉求点集中在体现焦裕禄心系群众的公仆精神,把表达方式放在他带领干部群众、改造贫困环境的劳动场景上。我们选择的这个场景,来自焦书记为民思谋的科学决策,历史事实已证明了兰考造林固沙的效应。这个场景是被公众广泛认同,具有视觉冲击力,能产生情感共鸣效应的场景。我们的体会是:有了对“焦裕禄精神”认识的不断深化,才有了油画《焦裕禄》构思内涵和艺术形式的进展。

猜你喜欢

兰考焦裕禄题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又访兰考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
兰考交卷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