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莱顿的“作者—译者主仆论”

2016-08-01王哲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1期
关键词:奴隶原文译者

王哲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1

引言:

作者与译者的关系一直是西方翻译史上的核心问题。译者到底应该处于什么样地位,有人认为译者是从属于作者的翻译机器,也有人认为译者是拥有独立思想的翻译主体,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到底孰是孰非,笔者认为不可一概而论。下面,本文将通过详细解读约翰·德莱顿的“作者-译者主仆论”来说明作者与译者的最佳关系。

一、约翰·德莱顿及其“作者-译者主仆论”

约翰·德莱顿是英国古典主义流派的创始人,复辟王朝的桂冠诗人,17世纪最伟大的翻译家。他的翻译原则有:1、翻译是艺术;2、翻译必须掌握原作特征;3、翻译必须考虑读者;4、译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5、翻译可以借用外来语;6、翻译可以分为词译、释译和拟译三类。(谭载喜,2004:120-122)

在此我们重点研究德莱顿翻译原则的第4项,即“译者必须绝对服从原作的意思”。他主张译者在译文的措辞上可以有某种自由,但在意思上却是受原文严格约束的。他把译者比作奴隶,认为奴隶只能在别人的庄园里劳动,给葡萄追肥剪枝,然而酿出的酒却是主人的。创作者是他自己思想和言语的主人,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调整更动它们,直到和谐悦目。翻译者却没有这样的特权,他必须受原作思想的制约,只能在别人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里谱写音乐,主要目的是把其中的意味传递给读者,因此他的音乐不总是和原作一样悦耳动听。(谭载喜,2004:122)由此可以看出,德莱顿所说的“作者是主人,译者是奴隶”思想就是典型的“作者-译者主仆论”观点。他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翻译行为中,译者必须以作者的意思为转移,不允许对作者有任何偏离和歪曲。他将译者比作葡萄园里的奴隶,奴隶们听从主人的吩咐,辛辛苦苦地种植并培养葡萄,待葡萄成熟后再精心地酿造成葡萄酒。为了能让人们品尝到味道正宗又甘甜香醇的葡萄酒,这些奴隶可谓费尽了心思。但是,到最后这些美味的葡萄酒却是以主人的名义销售出去的,与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翻译过程中也是如此,德莱顿认为,译者应该完全遵循作者的意图,不能有任何的修饰或改编。译者在解读原文、翻译原文的过程中应当与原作亦步亦趋,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翻译出的译文不能参杂任何译者的个人情感。并且,译者所耗费的时间,脑力以及精力等都被视为理所应当的付出,而翻译后的译文最后也只能笼罩在原作者的名义下,读者在阅读译文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原作者而不是默默无闻的译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德莱顿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奴隶同样是有思想的个体,葡萄酒的成功酿造与他们有意识的劳动是分不开的,而赚了钱的主人也要为奴隶们的衣食住行买单。同理,译者是拥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优秀的译文同样离不开译者的重要作用。

二、作者与译者的最佳关系

前面说到德莱顿的“作者-译者主仆论”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葡萄园主人每天都要给奴隶提供食物、衣服还有住所等等。一个成功的商人,是不会狠狠虐待自己的奴隶的,因为他知道,他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奴隶的辛勤劳作。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所以,主人会善待自己的奴隶,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贡献出所有的智慧,为主人赚取更多的钱财,同时,他们自己也就能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这时的主人和奴隶之间仿佛已经不再是主仆的关系,他们更像是一组合作对象。主人出财,奴隶出力,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赚取最大的利益。这就是最佳的伙伴关系。同理,作者与译者之间也必须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达到最佳关系才能翻译出优秀的译文。

作者与译者的最佳关系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译者不能是作者的主人。一篇优秀的译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忠实于原文,因此,译者不能将自己摆在主人的位置,以免出现翻译过程中的自由主义。所谓的自由主义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任意修改原作,造成译文与原作内容相距甚远,甚至出现文化扭曲的现象。译文的读者大都是不懂原作的人,想要借此来了解原作的语言和文化,因此译者必须保留原作的文化和特点。

其次,译者也不是作者的仆人。当然,忠实于原文,不等同于盲目地跟从。译者应该保持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特的翻译风格。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译者可以适当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原作的文章类型、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政治因素和读者的受众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原文做出适当地改编,译出不失原文风格又能被读者接受的好译文。最佳的关系就是伙伴关系,不追求你超越我、还是我超越你,携手合作、共同进步才是取得成功的最强武器。

三、总结

“作者-译者主仆论”在西方翻译史的舆论高峰上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现在看来这一观点可能存在着诸多的错误,但是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西方翻译史的发展与进步。直到现在,依然可以将其作为研究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材料。我们应该辩证去看待、接受进而研究这一观点,结合现代翻译方面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更加卓越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谭载喜,2004.西方翻译简史[M].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1日.

[2]牛云平,杨秀敏.2014.西方译论中的作者-译者主仆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

[3]大久保 友博.2012.近代英国翻訳論解題と訳文 ジョンドライデン前三篇[J].『翻訳研究への招待』7号.p:107-124.

猜你喜欢

奴隶原文译者
船难揭示奴隶贸易真相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蚂蚁奴隶的反抗
My First Sea Journey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手机奴隶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