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构建思路

2016-08-01赵娜沈绍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医药工作

赵娜 沈绍武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医药综合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中医药综合统计工作实际情况,研究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内容,以逐步开创中医药综合统计新局面。

关键词: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建设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8.001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8-0001-03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在医疗、教育、科研、文化等方面快速发展。如何了解中医药总体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为中医药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及制定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以有效保障中医药事业在维护国民健康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的作用,是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国务院、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度重视中医药综合统计建设工作,相继出台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国中医药办发〔2012〕28号)、《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规划发〔2013〕32号)、《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等文件均将中医药综合统计作为内容之一,要求建设中医药综合统计调查制度、统计系统等。

中医药综合统计承担中医药资源投入、分配与利用,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效益,居民健康水平等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咨询等重要基础性工

1 中医药综合统计建设概况

1.1 现状分析

1.1.1 管理机构 目前中医药综合统计管理国家层面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规划投资处负责,部分工作委托相关科研院所承担。在省级层面,全国仅有9个省(区、市)有负责中医药统计调查工作的专门(含兼职)处室或人员,10个省(区、市)每年编制专门的全省中医药统计资料,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订有全省中医药统计工作管理办法,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订有全省中医药统计调查制度[1]。如湖北省自1996年至今,每年要求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上报年度统计报表,并应用信息系统汇总分析,形成全省中医医院统计分析报告。

1.1.2 统计制度 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行业专家开展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调查制度研究,主要包括中医药统计工作管理办法、中医药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专家论证等方式,目前已形成《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调查制度》等研究成果。

1.1.3 统计调查 中医药综合统计调查分为常规和专项2种。常规调查主要负责对全国中医医疗质量的监测,对象包括中医医院、部分社区,以及农村中医医疗机构;专项调查主要有2001年开展的十省市中医医疗需求与服务调查、2004年开展的全国民族医药基本情况调查、2010年开展的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等,编制出版了《中国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等成果。

1.1.4 统计服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每年编制“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介绍中医资源、中医医疗机构运营与服务、中医教育、中医科研、中医财政拨款等内容;发布中医药统计分析提要报告,科学反映中医药发展水平及趋势。

1.2 存在的问题

1.2.1 体制机制不健全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及中医医疗机构未配备专门的统计部门或相应数量的专、兼职统计人员,导致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展统计工作及研究,也使统计职责不清,以及统计调查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另外,统计调查数出多门、数据重复采集,加重了统计人员工作负担。

1.2.2 法规体系不完善 全国中医药综合统计领域尚未正式颁布统一的调查制度,统计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统计工作量大;而统计调查仅限于总体、概况性的调查,无定期稳定的中医药基础数据和信息为国家中医药政策制定和决策服务[2],且统计调查交叉重复现象普遍存在。

1.2.3 指标体系不完善 我国现行中医药统计模式和内容基本套用西医格式,缺乏中医特色和内涵,不利于中医按自身规律继承和发展[3]。目前反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数据主要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的统计资料整理而来,而现行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仅有29个中医药特色指标,不能满足管理部门、中医医疗机构统计决策需求[2]。虽多次开展专项调查,但大都为一次性调查,数据连续性差。各省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本省中医药统计需求组织的统计调查由于统计口径不一,导致数据难以整合和共享、对比分析难度大、结果使用不广泛。

1.2.4 数据质量有待提高 ①由于缺乏系统而完整的中医医疗机构统计调查指标体系,中医药综合统计调查指标统计口径不一,存在重复统计、多余统计、过时统计、虚设统计等[4];②没有标准统一且能满足中医药需求的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使统计数据连续性差、质量难以保证、数据利用度低。

1.2.5 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①统计分析方法单一,分析广度和深度不够,依靠财政及社会投入取得的资料因开发方式单一及向社会公众发布手段与方式的局限,而得不到及时广泛的利用;②目前使用的中医药统计数据大多来源于卫生统计,该数据递交给中医药管理部门存在时间延迟,中医药管理部门对数据整理分析需要一定时间,不能及时向社会提供统计资料,影响中医药统计服务质量和效率。

2 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构建思路

2.1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中医药综合统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保障中医药综合统计工作顺利运行的基础,也是规范中医药综合统计常态化运行、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中医药综合统计的突破和创新。首先,应在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中医药综合统计专职处室,对中医药管理部门不健全的地方,采取在卫生统计机构加挂中医药综合统计中心牌子的方式,落实中医药统计专职人员;其次,需落实各级中医药综合统计处室和人员工作职责,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运作方式、管理权限等;最后,应建立各级中医药综合统计处室和人员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业务交流和数据共享,建立统计工作监管、激励机制,加大中医药综合统计经费投入,重视中医药综合统计人才队伍建设。

2.2 完善制度规范

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规范是构建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中医药综合统计全局目标的有利措施和手段。①贯彻落实《中医药综合统计调查制度》,按照该制度严格执行中医药综合统计各项工作,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度和指标体系,深入挖掘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科学谋划中医药发展战略,切实提升中医药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依据;②制定中医药综合统计标准规范,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分类,包括信息基础标准、信息技术标准、信息管理标准、信息工作标准4类,全面推进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化,实现中医药综合统计数据资源共享利用。

2.3 构建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是认知中医药资源的基本途径,是统计数据的载体,是获得中医医疗资源配置、了解中医药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反映中医药行业的活动形态。国家级层面,可以从统计需求入手,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专家访问等方法,以《中医药事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为指导,以《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为基础,结合《全国中医医疗管理统计报表制度》《中医基本情况现状调查方案》《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要求》等规范标准,构建中医药综合统计行业统一的指标体系,全面反映中医医疗机构基本情况,确保统计指标系统、全面、可操作,突出中医药特色[2]。

2.4 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平台

中医药综合统计技术平台包括中医药综合统计系统及数据中心。可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建设B/S结构模式的信息系统,覆盖国家、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及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实现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的网络直报、汇总及统计分析等,严格控制数据质量,转变传统中医药统计调查方式,规范中医药统计工作流程,及时、准确获取全国中医药综合统计数据,实现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动态监控、统计分析和数据交换,从而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以及中医医疗机构的业务经营,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资源支持。

2.5 组建工作团队

中医药综合统计工作团队负责所辖范围内的中医药综合统计具体工作,是具体建设、推动和促进者,包括中医药综合统计专家团队、数据管理团队及区域统计工作协作组。专家团队应包括国家级技术专家委员会、省级技术专家组,负责指导、主持或参与中医药综合统计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和审查,对中医药综合统计工作建设、运行、技术交流等提供意见及建议,同时负责指导中医医疗机构等开展中医药综合统计咨询工作,共同完善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数据管理团队由数理统计、数据挖掘、信息管理等专业人才组成,负责开展数据分析、编制统计分析报告及年鉴等数据应用工作,及时在授权政府网站发布统计调查数据,为省级中医药综合统计部门统计决策、社会公众数据咨询等提供服务;区域统计工作协作组依据行政区划划分,同一行政区划或相邻行政区划的中医医疗机构组成同一区域协作组,统筹所辖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综合统计技术协作、培训及经验交流等工作。

2.6 组建学术组织

中医药综合统计学术组织是中医药综合统计行业的学术中心,可推动中医药综合统计学术发展。国家级层面应成立国家级中医药综合统计学会,各省(区、市)可在国家级中医药综合统计学会的影响及本省(区、市)实际情况下组建省级中医药综合统计分会。中医药综合统计学术机构负责组织、筹办国内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协调中医药统计学术课题研究工作,推广中医药综合统计研究成果和先进管理经验;为行政机关和社会公众提供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技术应用,有关标准研制、认证以及信息咨询等服务;协助培训中医药综合统计业务人员,配合有关部门评定中医药综合统计业务人员技术水平;组织编写专业书刊,编辑出版专业刊物等。

3 小结

近些年,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项利好政策带来中医药发展的春天。在此背景下,中医药资源投入、分配与利用,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效益,居民健康水平等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咨询将更加重要,而中医药综合统计作为这些工作的承担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中医药综合统计在管理、工作与服务方面的发展一直以来相对滞后,缺乏健全完整的体系,导致在工作进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和阻力。本文通过分析中医药综合统计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制度规范、构建指标体系、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平台、组建工作团队、组建学术组织6个方面提出建立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以指导和促进统计工作向标准化、信息化、流程化、规范化方向转变。本文所提出的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构建思路还有待在具体实施中进一步验证完善。

参考文献:

[1] 付文娇,沈绍武,肖勇,等.我国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统计工作现状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6):110-112.

[2] 胡铁骊,阳赣萍,孙淑贞.构建中医药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的研究[C]//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一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论文集.北京,2014:104-107.

[3] 熊凤梅.加强中医医院统计工作的思考与展望[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15(7):537-539.

[4] 廖海容.试论我国政府统计现状及其制度改革——以统计数据研究为角度[D].上海:复旦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中医药工作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两会聚焦:中医药战“疫”收获何种启示
不工作,爽飞了?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