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陈年:文艺不应是一种优越感

2016-07-30汪洋

中欧商业评论 2016年7期
关键词:凡客穆旦周杰伦

文/汪洋



致陈年:文艺不应是一种优越感

文/汪洋

对他人措辞剧烈的批评,往往是某种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可悲表达。

有些人戏谑地评论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时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种暧昧的语句,将某个时期的一群人贴上标签。有趣的是,一些在那个时代未作恶的老人和晚辈谈论当年的偶像时,年轻人的评价也常常会让老人感觉受到了侮辱,于是对年轻人喋喋不休地说教,潜台词是“青春时的我,在你们眼里居然是个弱智”。

当凡客创始人陈年在电视节目中说,“穆旦应该甩周杰伦几十万条街吧,100年后大家肯定都记得穆旦,周杰伦肯定就是垃圾了”,也意味着一大群人的品位被狠狠贬低了。陈年因此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就不足为怪。随之,已经相对沉寂的凡客又被挖出来,遭到各种抱怨。

凡客与周杰伦,因何不同?

凡客和周杰伦都是粉丝经济的受益者。前者依靠结构化的短句进行病毒式传播,这种语言模因在社会文化中有着类似生物基因功能,可以复制、记忆和传播。同时它们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活性递减,直到丧失功能。凡客当初请韩寒、王珞丹、李宇春等青年偶像代言,也是试图将这些偶像的粉丝导入凡客。

为了应对想象中汹涌而来的粉丝群,凡客进行了迅速的扩张。而陈年想象中,凡客在中国如优衣库、无印良品在日本那样成为国民品牌的好日子却没有到来,反而优衣库、无印良品在中国四处开花。

不论周杰伦的歌曲文学价值如何,它和优衣库、无印良品一样,拥趸是自然成长的,而不是靠外部的强力催生的。病毒式传播、请明星代言、低价刺激都是某种来自外部的强力,或者说资本的力量。手握巨额融资的陈年既高估了钱的力量,也低估了芸芸众生的判断力,可以通过一些事件吸引他人的注意,但如何维持他人的注意力呢?

人否定自己都需要心理成本。因此,周杰伦的粉丝不可能轻易地否定周杰伦,而凡客曾经的顾客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否认凡客,甚至传播关于凡客的负面评价。原因就在于,凡客并没有吸引到用户投入情感,与用户的“我”产生真正的联系。

有点思想,有点悲情

按陈年所言,他受了雷军的“棒喝”,幡然醒悟要把单品做到极致,请了日本设计师,精制白衬衫。然而单品爆款对于服装行业极有可能是个悖论,白衬衫只是人们若干穿着场景中的某一种选择。和手机作为终端设备不同,它缺乏想象的空间。如果周杰伦一年到头只唱一首成名曲,将唱腔改良到极致,虽不至于饿死,但知名度一定会萎缩到连陈年批评他的兴致都没有了。

实际上,为了维系粉丝的注意力,周杰伦的曲风一直在变化。变化既跟随了听众自身的年龄增长,也带来某种丰富感。相反,单一意味着乏味,人很难对此产生情感和维系对它的情感。

中国制造升级的某种难处,在于历史造成的企业创始人的精神世界不够丰富。在升级时,他们优先考虑产品的功能,忽略了产品对消费者带来感性价值,对设计美感的轻视自然很难给消费者带来更舒适的体验,也难以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情感。因此,企业家有文艺气息,有很好的品位,本身是加分项。

陈年无疑是文艺的,然而这种文艺更多地体现在他与其他企业家相比时产生的一种优越。文艺的商人给人感觉多少有点浪漫,理想主义,不那么有铜臭味儿。不过,当凡客大举扩张的时候,还是某种“敢花钱,才能赚大钱”的欲望驱动下的冒进。陈年一次次撰文检讨,把反思暴露给公众看,大概因为他是个有点思想、又有点悲情的企业家。

穆旦是中国少数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诗人,这点,陈年没有说错。但优秀的诗人都是面对自己的内心在写作,读者的多寡与他们没有关系,甚至被读者二次解读,他们也不会介意。而陈年是一个商人,必然要面对消费者的目光。

日本著名设计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曾严格区别过艺术和设计的区别:“艺术是艺术家在面对社会时的意志表达,其发生的根本立足点是作为个体的本人。因此,只有艺术家本人,才能掌握其艺术发生的根源。这就是艺术的孤傲和直率之处……而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

正因如此,相信方文山等词作者并不将自己视为诗人,尽管诗在历史上也曾经是各民族的歌词,唐诗、宋词大多也是当时的歌词。不过,近几百年来,人们默认诗和歌词面对人们不同的需求,后者是社会化的,带着更多“制造”的痕迹,需要听众的喜爱。

将事情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来自对事情本身发自内心的喜爱,如果真的喜欢,会让自己成为某种程度上的专家,而不至于在库存积压如山的时候才亲自去试穿,去体验,也不至于如陈年自己反思的“凡客最鼎盛时,我却穿Prada”。

把穆旦的诗编入“凡客体”,以及将穆旦和周杰伦、方文山相比较,也许表明了说话者某种说不清的焦虑——关于永恒和极致的焦虑。同时,相信陈年是真心崇拜穆旦的,崇拜别人也暗示了一种希望被其他人崇拜的渴求。读穆旦的人如何如何,听周杰伦的人又如何如何,差距就这样在自我暗示中产生了。这种渴求又来自其对地位差异的认同。也可以说,对他人措辞剧烈的批评,往往是某种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可悲表达。

陈年写过一本自传体小说《归去来》,投资人王功权称,他读完哭了,并认为是他读过最好的商人写作。但放下这本书,他马上叫停了鼎晖对凡客的投资计划。王功权也写诗,写文言诗,他赞助某学者出版了《二十世纪中华词选》,厚厚的三大本。对他而言是一笔极小的支出,对学者而言是一笔巨资。学者投桃报李,在这套书中选了梁启超7首词,黄遵宪3首词,选了王功权20多首。100年后大家肯定都记得穆旦,当这套书作为文献资料出现在100年后某些读者的案头时,王功权也在其中。

猜你喜欢

凡客穆旦周杰伦
《穆旦诗编年汇校》的意义
穆旦《我看》(节选)
不及格的周杰伦,说好不哭还是哭了!
凡客诚品:百亿元销售额的跃进
当我们谈论周杰伦时
凡客复出 开卖文艺T恤
故地重游的凡客,归人还是过客?
凡客诚品:如何在引爆潮流之后生存 是个问题
凡客诚品:如何在引爆潮流之后生存 是个问题
不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