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2016-07-29郑贤浩

2016年25期
关键词:纳西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郑贤浩

摘要: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纳西族的历史特殊性、文化心理差异性和信仰复杂性,要按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结合纳西族的文化心理,更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西族;心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提出的,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并要求中国公民做到的基本价值理念,是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和升华。在丽江12个世居民族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06876人,占总人口的56.79%。其中,纳西族人口为240580人,占总人口的19.33%。纳西族有其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在不违背我们党的方针的基础上,结合其实际,形成其认同的文化心理基础、培育平台和载体。

一、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性

中国有56个民族,纳西族只是其中一种,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复杂,主要表现在纳西族的历史跟其他民族不一样、文化与其他民族存在差异和信仰比较复杂。

(一)纳西族的文化心理的特殊

由于丽江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丽江坝子四面环山,虽有金沙江,但不能用于航运,历史上只有一条茶马古道与外界相连,纳西族长期生活在相对独立、与外界联系较少的环境中,产生了与丽江其他民族不一样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一般观念比校保守,安于现状,往往希望保持平稳,不思变革,很难接受新事物,缺少创新精神。纳西族的共同心理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信、积极向上心的心态。纳西族是从寒冷的西北高原迁移到现在的集聚地——丽江,他们经过了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历程:一个从无到有,凭着勤劳的双手改天换地,从部落发展成为如今丽江的一个先进民族,并对周边的其他民族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与他们一起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尤其重要的是纳西族善于学习,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各种文明都能被纳西族消化并进行文化再造,以提升自己民族心理的内涵。这种正面、积极、主动、广泛的学习态度,开明开放,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心理,无不是积极向上对自己美好未来充满自信的印证和体现。

2、团结意识。纳西族人心里深深地印着:我是纳西儿女。由此产生很强的自尊和内聚力。在遇上困难和危机时,纳西族人就会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渡过一次次难关。

3、包容之心。纳西族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都表现出包容的心理特征。在文化心态上,在积极传承和保持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虚心向汉族、白族等其他民族学习,吸取精华,融会贯通,反过来影响其他民族。因此,纳西族虽然只有丽江五分之一的人口,却能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

4、含蓄厚道。纳西民族的性格比较沉稳、处事小心、含蓄内敛、厚道纯朴、对人比较友善。

(二)纳西族的宗教信仰特殊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在民族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宗教在民族心理为其产生和发展奠定的文化基础上,通过与文化的融合而渗入民族心理,从而影响一个民族的心理。纳西族在中华民族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重视生命和对现实生活非常依恋的现实主义心理特征。纳西族对生命抱着一种积极、肯定、尊重的态度。由于对多种神灵的崇拜而导致的泛神思想,从而产生的“信而不笃”的宗教观,使纳西族并不把人的一生希望寄托在西方极乐世界和来生来世,他们重视活着这几十年的幸福和安宁,强调个人的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对人生充满深深地热爱。纳西族很重视人生价值的追求,理性把握“生”的社会意义,坦然面对“死。从而形成了顺应天命、热爱生活、珍惜现实拥有、自强不息的人生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纳西族心理特征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从三个层面提出了三个目标:一是要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二是要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三是求要中国公民要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道德规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指导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思想道德意识和支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这个社会制度下的价值要求。从本质上看,纳西族集体传统文化心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致的。因此,从纳西族集体心理特征的角度出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可行的。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结合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和心理特征,可以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价值目标的价值

纳西族集体心理特征,是一代代纳西人相传的无数民族经验的总结,而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除了一定的生存基础外,更主要的是因为有着相应的纳西族社会结构作为纳西族心理特征的支撑。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经过近百年的实践,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其实质是民族文化、集体心理传承和积累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理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把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而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这就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中华民族集体心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支撑下,一代代相传提供了重要保证。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对促进当地的社会进步与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成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和平崛起相结合,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情相结合,实现中国梦等。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成果,作为不同历史时期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真正起到了行动指南的作用。

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看来,一个民族的集体心理特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心理,也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不改初心的前提下,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来加以概括,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为价值准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经过人们长期而艰辛的探索形成的集体心理,由少数群体的理想慢慢地转向共同心理的结果。一个人有了远大理想,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就有了奋斗的动力。国家和民族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就会团结在一起,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最终实现共同的社会目标。纳西族集体心理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本地区的社会发展,影响这个民族的思想和行动。现阶段,纳西族地区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党的领导下,打好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是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价值观

少数民族对于国家的认同和热爱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政治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政治现实问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国家认同心理意识社会遗传的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非理性思维变成理性思维的一种创造过程。

纳西族自古以来就很爱国,主要表现在:一是纳西族非常热爱家乡。“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一个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爱的人,就谈不上什么爱国。爱自己的家乡就是爱国。二是纳西族非常热爱自己的语言。在受汉文化影响深远的今天,只要有两个纳西人在一起就会不由自主地讲纳西语,纳西父母教娃娃也是从学纳西语学起。没有纳西人这种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就不会有现在的东巴文化。

纳西是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人们熟知的《木府风云》就把纳西族的智慧和勇敢表现得淋漓尽致。丽江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娶个纳西婆,当得骡子驮。”人们不会忘记,纳西妇女背上大筐大筐的蔬菜和水果。纳西妇女的服饰上的星星和月亮,寓意是的披星戴月,也就是要起早贪黑地辛勤劳动。最值得一提的是:纳西人娶亲,新娘一到就直接系上围裙做饭招呼亲朋好友了。今天,在丽江各行各业工作的纳西人都非常爱岗敬业,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纳西是一个诚实守信的民族,是一个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民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纳西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的民族心理。

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民族精神为依托,顺应时代发展,促进社会不断发展的崇高精神。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全人类营养,结合新的社会发展特点和时代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一栋老旧的普通民房,我们可以推倒重建。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重建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只能在原来建筑上加固装饰。同样的道理,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都不可能完全由外来文化重新塑造,而是以传统民族文化和心理特征为基础。因此,在纳西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把握好"文化心理适应"的问题,立足于对纳西族民族文化有益资源的挖掘,做到把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创新、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建设实践、民族文化凝聚功能的发挥相结合,唤醒和激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的民族集体心理,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单位:中共宁蒗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成秀梅,余林.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茂名学院学报,第20卷第2期.

[2]周俊华.论纳西族的共同心理特征.学术探索,2004年第2期.

猜你喜欢

纳西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纳西族民间乐器
——纳西琵琶
新生代纳西族音乐人的传统痕迹和自我构建
纳西族情歌“时本授”探析
玉龙山下“育苗人”:记纳西族“老关工”和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