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首丹心著青史
——读《郭崇毅传奇人生》有感

2016-07-29杨立新

大江南北 2016年7期
关键词:郭老传奇安徽

□ 杨立新



白首丹心著青史
——读《郭崇毅传奇人生》有感

□杨立新

200 报8》年视1点2月新闻5日版,《曾人刊民登日特别报道《郭崇毅:政府参事的楷模》,文章报道了安徽大包干的功臣、安徽省政府参事郭崇毅,在1978年我国农村改革的前夕,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大量调研得来的第一手材料,怀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在短短五个月内,连续三次上书中央,直言进谏,为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重大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日,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联合向全国发出《关于学习政府参事楷模郭崇毅的通知》。

现在,一部全面介绍郭崇毅生平事迹的纪实著作《郭崇毅传奇人生》就摆在我的案头。捧读该书,一位站在青史里的正直老人不觉走进我的心间,令我心潮澎湃,感慨系之。同样,让我感动的还有该书的作者、年逾八旬的安徽池州老作家丁育民先生。

丁老是家父的挚友,我尊敬的前辈。当我问及为何要为郭崇毅立传?丁老慨然答道:“因为郭崇毅是个一辈子敢讲真话的硬汉子,我从心底里敬佩他!”

早在20年前,由家父主编的《黄淮潮》杂志就连载了丁老撰写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的改革由农村开始、农村的改革由安徽开始:安徽农村改革从哪里发端?》,详细介绍了郭老冒着风险,最早向中央反映安徽农村包产到户情况的经过。但丁老感到郭老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隐藏在心里,为了记录历史,便萌生了为郭老作传的念头。当他向郭老提出这一想法时,哪知郭老对过去的坎坷经历不愿提及,更不愿回忆记录:“过去的都过去了,现在再翻出来,有些人看了会不高兴的。”在丁老的反复劝说下,郭老终于松了口:“这几天,我想了想,你的话有一定道理。既然这么多年风风雨雨都过来了,还顾忌别人高不高兴做什么呢?重要的是讲真话、说实情。趁我脑子还没糊涂,你要记录就记录吧。我想开了,吐出来总比烂在肚子里强呀。留给后人,也许会有点意义。”

从此以后,丁老便经常奔波往返于住地池州和郭老在合肥的家。已是衰暮之年的郭老经常住院,采访时断时续,但两位老人都不忘彼此的约定,把这件事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丁老前后在郭老府上住了数月之久,郭老将他手头珍藏的原始资料,悉数交付丁老。当郭老讲述他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那些曲折惊险、可歌可泣的传奇经历,不仅令丁老听得动容落泪,也使郭老因打开尘封的记忆而彻夜难眠。丁老挑灯熬夜爬格子,将这些极其珍贵的口述史料一一录于笔下。写好一章,即由郭老抱病亲自过目审定,并将初稿由郭老亲自送省政协文史委审阅盖章认可。

2002年郭老病故后,丁老开始撰写初稿的后续部分。但此时的丁老也已步入古稀之年,握笔手发颤,写不成字了。想起郭老的重托,丁老心急如焚,就向女儿学起电脑打字。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将经郭老抱病口述、亲自审阅的30万字书稿敲了下来,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丁老的心血呀!

去年年初,《郭崇毅传奇人生》由光明日报出版社付梓面世。欣喜之余,丁老坦陈:“我一个年迈之人,苦苦撰写郭老的传奇人生,不是为了扬什么名,也不要什么稿酬,只是为了不辜负郭老的信任,表达我心中的一片崇敬之情。历史就是历史,我不信往事都成烟,更不信青史尽成灰。能把真实的历史留下来,传给后人,吾心足矣!”他还赋诗一首自贺:“逝水年华八十春,郭老事迹尚留痕。传奇人生留青史,一身正气万古存!”

打开《郭崇毅传奇人生》卷首的《序》,就感到此书非同寻常,让读者一下子就掂出了这部披露大量珍贵原始史料图书的分量。我一口气连读数遍,深为感动。

《序》文由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陈进玉撰写。他对该书及其作者予以高度评价:“郭崇毅参事的一生堪称传奇,但人们对他的全部事迹了解不多,现在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遗憾。殊为难得的是,作者丁育民先生系传主生前好友,书中内容或由郭崇毅参事亲口所述,或是亲手交付原始史料,郭崇毅参事还亲自审定了该书内容。诚如丁育民先生指出的,他写这本书,前后20载,八易其稿。因此,本书可谓是极为珍贵的亲历、亲见、亲闻之作,完整、客观、生动地再现了郭崇毅参事光辉的一生,具有很强的史料性和可读性。”他称“这是一部值得向全国政府参事和广大读者推荐的好书”。

传奇老人郭崇毅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却随着《郭崇毅传奇人生》的出版奏响了历史的回声。全国政府参事楷模郭崇毅,矗立在中国农村改革的青史里,让后人永远怀念和景仰!

猜你喜欢

郭老传奇安徽
信仰是历史洪流中闪光的金子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安徽医学》稿约
75年的党龄 一生的信仰
坚持,造就传奇
忆郭启儒
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罗·润麒先生
逍遥传奇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