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狂欢夜

2016-07-28秋叶张金秀

神州民俗 2016年7期
关键词:拉巴火把节阿比

秋叶 张金秀

云披红日恰含山,烈炬参差竟往还;

万朵莲花开海市,满天星斗落人间。

明代正德年间,四川状元杨升庵 (1488-1559,四川新都人) 被贬官云南永昌,途经西昌时住在泸山寺庙里,时值彝族民众过火把节,看见四周火把齐明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在此写下了这一千古传颂的火把节诗句。

时隔近半个世纪,我们依然可以想象那彝家火光,多么壮观!

火把节,凉山彝语中称为“都者”即“祭火”。在每年的彝历猪月下弦月第九日,也就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举行。夜幕降临,数万火把燃起,一片火的海洋中,人们围着篝火彻夜唱歌、跳舞,凉山狂欢夜又要来了!

天神淫威,彝民无奈燃火把

火把节的起源传说繁多,其中流传区域最广、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纪念远古时期彝族英雄阿体拉巴战胜了斯惹阿比,并带领彝族民众战胜了自然灾害,喜获丰收。

相传,远古时候,彝族居住的地方,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人们过着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的生活。天神恩体古兹知道后,派斯惹阿比到人间强令彝族人民把生产出来的果实当贡品缴纳。斯惹阿比一来,便凶神恶煞地向彝族人民索要这样那样的礼物,不给的话,就动手捣毁人们播种的庄稼。

彝族有个机智勇敢的青年阿体拉巴,与斯惹阿比论道:“你凭什么破坏我们人间的幸福生活?”斯惹阿比蛮横地说:“我是天上的天官,奉天王之命,来要贡品的,谁敢和我比摔跤?要是你们赢了,我就转回天上去,再不管人间的事;要是不敢来比,我就拔光所有从地上长出的东西,让你们饿死。”斯惹阿比为显一显浑身的蛮力气,选了头黄牛双手一托,就把牛摔到山脚下去了。随后,他又找了头大水牛,双手抓住牛角,用力一扭,就把水牛扭倒在地。

因为这段历史,过火把节时,首先要斗牛。但人们谁也不愿充当那凶神恶煞的斯惹阿比,只好让牛与牛斗角,凉山彝族火把节斗牛习俗就从这儿来的。阿体拉巴看到斯惹阿比的挑战后,毫不犹豫地与他比摔跤,他俩摔了三天三夜,最后斯惹阿比被阿体拉巴摔死了。人们看到阿体拉巴获胜后,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英雄身边,弹奏起月琴,吹奏起短笛,姑娘们随着乐曲,不停地拍手,跺脚,这就是今天凉山彝族姑娘跳朵乐荷(凉山彝族最具特色的一种女子集体歌舞形式)的由来。

天神恩体古兹得知斯惹阿比被阿体拉巴摔死的消息后大怒,要阿体拉巴赔还与斯惹阿比一模一样的“原人”,如果赔不出“原人”的话,他就派“天虫”到人间吃光人们播种的庄稼,让人们饥荒而死。后来在云雀的调解下,天神规定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地上所有的动物都要帮助阿体拉巴向天神恩体古兹赔罪。有钱的土司,要杀牛敬祭天神;中等人家,要杀猪、杀羊敬祭天神;穷人家也要杀只鸡敬祭,就算孤寡老人也要做个荞粑馍馍来敬祭,就连吃泥巴的石蚌,也得做个泥粑粑来敬祭。要不然,害虫要来吃庄稼,天神就要降下冰雹来打庄稼,野兽要来糟蹋粮食……

地上的人们遵之,每当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居住在凉山的彝族民众,家家户户忙着杀牛,杀猪,宰羊,杀鸡敬祭天神,又怕天神不知道,一到黄昏,大伙就点燃九十九捆干蒿枝和九十九蒿枝火把上告天神。同时,用火把驱除害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凉山彝族火把节。

迎火:杀牛取火,全家团圆

火把节的第一天,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一起,宰杀共同出资购置的牛。打牛时,打牛手口中念咒“打妖魔,打鬼怪,打灾鬼,打饿鬼,保佑全村各家人丁平安,牛羊发展,五谷丰登……”牛宰后剥其皮,剖其肚,取牛胆观其胆汁占卜:汁多为平安年,汁少村寨可能不平静,无汁为凶兆。把牛肉以户头分给每一家,据说吃了牛肉吉祥平安。女人们会准备节日饭菜,丰盛晚餐做好后,先由家里的长辈将酒肉和荞粑分别盛好,放在祭案上祭祖,再由长辈从祭案上取少许食物品尝,随后全家才开始节日的晚餐。

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并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由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孩子们摇着火把,大声念唱:“来唱火把歌/点上三把火/来呀耍火把/祭骟牛是兹莫/祭阉羊是富家子弟/祭鸡的是个穷小伙/祭鸡蛋的是个单身汉……”

颂火:唱歌跳舞外,还有彝家选美比赛

火把节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热闹而隆重。一大早,村寨里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火把节集会地,参与或观看摔跤、赛马、斗牛、斗鸡等民间体育竞技活动,参加朵乐荷、达体舞等文艺娱乐活动以及彝家选美比赛,同时,弹口弦、月琴,吹马布、葫芦笙,吹竖笛,唱山歌,唱情歌……这一天也是彝家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光,情侣们交换信物,女子打上黄伞与情人约会。晚上,众人高举火把,围绕篝火彻夜狂欢。

“朵乐荷”即火把调,是由彝族女子参加表演的集体歌舞,由一人领唱领舞,其余舞者逆时针方向边歌边舞。领唱一句,众人重复合应一句,如此往复,即兴表演,众舞者一手执黄伞,一手牵着前人的荷包带或前后互牵花巾两端,形成圆圈缓步而舞,唱着《朵乐荷》:“今晚来过火把节朵乐荷/林中的林王来打火把哟/草中的草王来打火把哟/大家都来打火把/年轻的姑娘/来跳三圈朵乐荷……”除固定的歌词外,多为领唱者即兴创词。

火把节最为重要的是评选美女活动。评委由各村寨中素有威望的老者组成,在火把节的整个活动中巡视察访,经过反复酝酿评议,最后才选出当年当地火把节聚会场的美女。选美没有特定标准,但以彝族不成文的传统审美观作为依据,一般来说既要看外在的相貌,也要结合平时的品德。选中的美女从相貌上看要身材高挑,脖颈如头年生的母山羊颈项般细而长,胸脯如野斑鸠的胸脯一样丰满,腰肢如马蜂般纤细,腿似仙鹤一样修长,手指纤细秀丽,皮肤像绸锻细嫩润滑,头发乌黑而浓密,眼睛大而亮如秋月,眉毛黑而细长如柳叶,睫毛长而弯如杉树枝,鼻梁隆且直如山脉,嘴薄恰适中,脸蛋红而润。

送火,焚灭邪恶妖魔

火把节第三天,彝语称“都沙”,其意为“送火神”或“送节”。各村寨除继续过节外,黄昏时,各家各户都要把各自前两天没有点完的火把集中到十字路口上(一般在村子地势较低处),堆放在一起,先把它堆放成猪、牛、羊、马等牲畜通常吸盐水时的木槽型,再捡些小石块压在槽型的火把杆上,一般在每个槽上放9个小石块,表示无数,然后把家里杀的祭祀鸡的鸡翅毛、股骨一起焚烧成灰烬,象征邪恶的妖魔随之焚灭。大人们口中还默默念道:“今年过了火把节,但愿我家粮食堆成山,牛羊遍山坡,美人出我寨,勇士能人出我方,万物聚我家”等祝福语,以求家人安居乐业,吉祥如意。

“东方狂欢节”盛名远扬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前往凉山州普格县和布拖县拍摄制作了反映两县彝族火把节盛况的新闻专题片并在国内放映,进一步扩大了凉山彝族火把节的影响。2006年5月,凉山彝族火把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11月,彝族火把节入选“中国十大民俗节”。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美誉的彝族狂欢节,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参与盛会狂欢。

2016年凉山火把节将于7月27日盛大开幕,至8月2日结束。期间,还会举行火把节点火仪式、彝族原生态火把狂欢以及传统斗牛、彝族式摔跤、射箭、传统选美等精彩的活动,还有民间高手倾情献艺。狂欢夜,到场的游客都可以手持火把,尽情“玩火”,尽兴而归!

猜你喜欢

拉巴火把节阿比
植物之最
阿比·瓦尔堡的幽灵学
火把节的情歌
事关拉巴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火把节之夜》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