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创新与思考

2016-07-28章黎东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绿叶菜菜农价格指数

章黎东

上海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恢复农业保险业务的地区之一。2004年,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家专业运营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在上海成立。近年来,上海农业保险依托各级农业部门,不断探索,积极开拓,勇于创新,逐步形成了“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以险养险”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截至2014年末,上海农业保险深度达至3.48%,保险密度超过320元/人。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从2008年起,上海市在稳定绿叶菜生产保险业务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了地产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在农业保险从传统的保障自然风险向市场风险过渡上进行了有益的创新与实践。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的实施,实现了生产保险与价格指数保险两者互为补充,有效增强了农民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在确保绿叶菜有效供给、保持价格基本稳定、保障菜农经济收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背景情况

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上海以及江浙地区的居民在蔬菜消费上历来青睐绿叶菜,如青菜、鸡毛菜、生菜等,素有“三天不见青,两眼冒金星”之说。同时,绿叶菜不宜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主要依靠本地生产和供应。上海作为一座拥有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绿叶菜的自给率在95%以上,因此,确保以绿叶菜为主的地产蔬菜均衡供应和价格稳定,历来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在上世纪90年代,政府开始引入农业生产金融保险机制,积极推动开展蔬菜生产保险,在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根据蔬菜生产灾后损失程度给予菜农一定的保险赔付,为保障绿叶菜生产供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一保险只能解决菜农对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隐忧,而事实上市场风险对菜农的影响往往大于自然风险,特别在风调雨顺的年份,由于产量高、长势好,又扎堆上市,导致绿叶菜供过于求,其结果势必带来价格下挫,甚至低于菜农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0年,上海市农委会同相关部门创新开发了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

主要做法

上海开展的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是指以绿叶菜前三年平均市场价格(本市26家标准化菜场前三年同期的零售价格数据)作为基本指数,并根据历史平均产量的70%确定亩均产量,如果绿叶菜市场价格下跌到基本指数以下,其跌幅对应的金额由保险公司予以赔付。以2015年“夏淡”期间9月4日的青菜为例,采集本市26家标准化菜市场零售均价 6.25元/公斤,而前三年市场同期综合平均价格为8.65元,相比跌幅24.6%,则按其生产成本同比例跌幅进行相应赔付。每亩按照青菜产量700公斤和生产成本1.89元/公斤计算,每亩菜农可获赔付325元(同比跌幅24.6%×亩产量 700公斤×1.89元/公斤)。具体做法:

(一)政府主导推进。一是建立工作机制。为应对绿叶菜的自然和市场风险,上海专门成立了由市农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蔬菜与食用菌行业协会以及安信农业保险公司等单位组成的工作推进小组,各区县也建立了本地区的工作推进小组,加强工作协调与联动。二是提供保费支持。市级财政给予50%保费的专项补贴,各区县和乡镇结合各自情况给予相应配套补贴,投保菜农的投入不低于保费的10%,做到了政府支持和个人投入相结合,使菜农在减轻经济负担的同时保持风险抵御能力。三是优化政策设计。在保险时节上,突出“夏淡”和“冬淡”两个重点时段(“夏淡”一般为每年的6月16日至9月15日,“冬淡”一般为当年的12月16日至次年的3月15日),这两个时节正值蔬菜生产淡季,容易造成绿叶菜供应短缺。在保险品种上,根据市民的消费习惯,分别选定“夏淡”和“冬淡”的保险品种。在投保对象上,以蔬菜生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优先投保对象。通过对保险时节、品种和对象的优化设计,做到了绿叶菜均衡播种、均衡生产、均衡上市“三均衡”,避免了绿叶菜产量的大起大落,保障了生产有序、供应稳定。四是加强数据采集。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的理赔依据是市场价格,做好对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市场价格采集点的选择,是确保保险赔付的基础。市农委制定了采集方案,落实了采集点,依托市统计局调查队伍,实现数据采集“定菜场、定摊位、定时间、定品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农资价格和劳动力成本逐年上涨,以及CPI指数波动等情况,科学做好影响绿叶菜价格因素的基础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

(二)市场主体运作。一是指定操作主体。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也是上海市唯一一家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在推进绿叶菜保险过程中,严格按茬口承保,做到“见菜承保”,区县农委则对承保信息进行抽样核实。二是及时进行理赔赔付。根据价格数据系统自动进行理赔处理,将出险情况及时通知各区县的支公司,由支公司核实绿叶菜上市情况,对已经上市的遭受损失的农户,开通理赔绿色通道优先处理,第一时间将赔款发放到农户手中。三是带动分散农户投保。目前专业化、组织化水平较高的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龙头企业都已参加了蔬菜保险。为了鼓励分散的蔬菜种植户也参与保险,安信农保对于合作社、龙头企业、园艺场实行优惠费率,在标准费率的基础上予以一定程度的优惠,由此带动了分散农户参加合作社投保。

主要成效

2010年上海创新推出的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以来,到2015年底,累积承保面积达到103万亩、投保金额1.12亿元,参保农户35836户,实际赔付面积68万亩、赔付金额8923万元,惠及农户11454户,在保供应、稳菜价、惠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综合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了淡季绿叶菜的有效供应。自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实施以来,“两淡”期间上海市绿叶菜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尤其是在夏季也达到了21万亩以上,其中“夏淡”绿叶菜投保13万亩次左右,“冬淡”绿叶菜投保8万亩次左右,日均供应量从2009年的3500吨左右增加到当前的4000吨以上,增幅超过10%。

2. 解决了“菜贱伤农”的问题。到2015年底,投保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的农户共获得赔款金额8923.26万元(“夏淡”赔付3986.36万元,“冬淡”赔付4936.9万元),赔付率达到79.6%(“夏淡”赔付率65.2%,“冬淡”赔付率96.7%)。正是由于投保该保险,使得菜农因市场价格走低所造成的损失得到合理赔付,减少了损失,稳定了生产,解决了“菜贱伤农”问题。

3. 解决了“菜贵伤民”的问题。市民绿叶菜消费得到稳定供应,“两淡”期间绿叶菜价格波动区间收窄,尤其是灾害天气发生后高价菜天数明显减少。近几年,“夏淡”期间绿叶菜供应增加使上海成为全国大中城市中鲜菜价格唯一下降的城市。据定点监测,2015年青菜每公斤田头交易均价1.82元,最高月均价与最低月均价价格差为1.8元,波动区间较前三年进一步收窄。

4. 减少了保险公司的保险理赔成本。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以政府公布的价格指数为标准,在理赔过程中,不需经过现场勘查、评估等环节,一方面减少了从承保到理赔各个环节的人力成本,提高了理赔的效率;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不断总结和完善,坚持“一品、一户、一期(一个上市期)、一单”的“四个一”原则,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减少了理赔的纠纷,提高了保险公司的信誉度。

5. 创新和丰富了农业金融服务的内涵。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是借鉴金融保险的先进理念,同时结合上海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而开发的创新型保险项目,属国内首创。价格指数保险承担的是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突破了传统农业保险只保自然灾害或病虫害风险,为农民提供了生产、流通两个环节的风险保障,是农业保险发展思路的一大创新,同时也为政府保障蔬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提供了新的调控手段。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2011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二等奖。

几点体会

1. 创新农业保险品种是上海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通过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政策的引导,发挥市场机制,农民的蔬菜生产品种结构得到了优化完善,如蔬菜“夏淡”保险品种从最初以青菜为主逐步扩大到鸡毛菜、生菜等5种符合市民消费习惯偏好、需求量大的绿叶菜,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解决了菜农生产和市场风险问题。这是上海综合运用政策引导和金融保险手段,在农业领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探索。

2. 加强政府与市场“两手”协同是破解“菜贵伤民、菜贱伤农”难题的有效途径。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左右手,两只手如何协同用力是成败的关键。作为探索蔬菜金融保险的先行者,政府职能部门面对千变万化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注重左右手的协同,随时调整着力点和力度。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抓住了绿叶菜生产主体和保险公司这两大蔬菜保险机制内的市场主体,为两大市场主体创造了合作双赢的机会,政府与市场(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两手”协同解决了菜贵伤民、菜贱伤农难题。

3. 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是完善农业补贴“绿箱”政策的有力抓手。上海开展绿叶菜价格指数保险的探索,减轻了菜农所承受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压力,增强了绿叶菜的市场抗波动能力,提高了政府职能部门对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避免了因政府干预过多造成农产品市场价格被扭曲的问题,是将农业补贴由“黄箱”政策转变为“绿箱”政策的有效途径,也是利用WTO“绿箱”政策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益尝试,值得总结推广。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猜你喜欢

绿叶菜菜农价格指数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多吃绿叶菜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2020年12月中国稀土价格指数及四大功能材料价格指数
牛奶
——叶菜
牛奶应搭配绿叶菜吃吗?
各种价格指数
露水露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