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7-27李希玲

河北中医 2016年2期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生活质量

李希玲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医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希玲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的内科护理操作,观察组60例予中医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优良率93.3%,高于对照组(85.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6.7%)高于对照组(70.0%,P<0.05)。结论中医护理相对于常规内科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生活质量;预后;中医护理学

心血管疾病是由一系列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所组成的,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推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其死亡率也持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严重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2]。2011-03—2014-10,笔者采用针对性中医护理措施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并与常规护理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120例均为我科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43~75岁,平均(59.8±6.7)岁;心力衰竭12例,心肌梗死9例,心绞痛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心力衰竭合并缺血性心肌病8例,心力衰竭合并扩张型心肌病12例。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3~75岁,平均(57.2±8.1)岁;心力衰竭14例,心肌梗死10例,心绞痛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心力衰竭合并缺血性心肌病12例,心力衰竭合并扩张型心肌病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结合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发绀、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水肿等)、体征(心脏增大征、心音异常变化、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律失常、脉搏的异常变化等)及辅助检查(血液检查、血压监测、心电图、B超等),符合心血管疾病及相应诊断。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

1.3.2观察组给予针对性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包括日常起居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中医按摩等方面,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3.2.1日常起居护理由于老年人的体质差异较大,不同的患者其身体功能水平不同,在日常生活的起居护理中要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中医护理。对于寒凝心脉患者,尤其要注意避免风寒,尽量多采取保暖措施,用来缓解四肢的寒冷情况。另外,在病房里要格外注意室内温度控制,防止患者出现风寒;对于心肾气阴亏的患者,要格外劝说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要注意休息,并进行适当的活动。

1.3.2.2心理护理由于心血管患者多为老年人,在长期慢性疾病的影响下多数患者心理上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焦虑、烦躁等心理疾病,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要格外注意,平日的交谈应该注意措辞,避免引起患者不良的情绪反应。家属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等方式放松患者的紧张心理,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3饮食护理对于心血管患者,平时饮食应格外注意,清淡饮食是首要的,避免过咸、油腻、辛辣等刺激的食物。另外,戒烟、戒酒十分必要,养成一种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患者来说意义重大。1.3.2.4中医按摩对于心血管患者,护理人员或家属可以进行中医按摩,包括全身按摩以及足底按摩,通过刺激穴位,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另外,按摩时手法应该由轻到重,并且防止用力过度,引起不必要的心血管反应,加速病情的发展。1.4观察指标①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失眠、纳差、呼吸困难等,对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进行评分,每项10分,总分100分,规定>50分为优,41~50分为良,31~40分为差,<30分为特差。②统计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规定满意为患者情绪良好,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临床症状改善,各项生命体征正常;基本满意为患者情绪一般,愿意配合治疗,临床症状部分改善,生命体征平稳;不满意为患者情绪不平稳,依从性差,临床症状无改善,生命体征变化较大。

2结果

2.12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2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护理后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2.2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2可见,2组护理后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3讨论

心血管疾病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具有长期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心血管疾病长期困扰患者,根治的几率很小,多数患者终身带病,最终导致死亡[3]。治疗上常常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另外,心血管疾病种类繁多,病情变化多样,病因复杂,求根溯源依然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4]。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革新,目前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介入治疗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患者能够早期得到救治,缓解疾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寿命[5]。在临床护理方面,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配合积极的内科治疗能够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6],改善患者身心健康。研究发现,在正规的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中医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7]。笔者通过对60例观察组患者按照中医传统的辨证施治的原则给予中医护理,包括日常起居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中医按摩等方面,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3.3%,明显高于常规内科护理的对照组85.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中医护理能够根据中医理论,按照辨证进行个性化的临床护理,其相对于常规内科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盈.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76-177,180.

[2]Posadas-Sánchez R,Posadas-Romero C,Ocampo-Arcos WA,et al.Premature and seve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 Mexican male with markedly low 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 levels and a mutation in the 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gene: a family study[J].Int J Mol Med,2014,33(6):1570-1576.

[3]王楠楠,贺阳.中医情志护理心血管系统疾病[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4):139-140.

[4]Bellmann B,Tschöpe C.Heart failure.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Herz,2014,39(3):306-311.

[5]季姗姗,王旭东,张莉,等.中医护理对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722-2724.

[6]Hartley L,Flowers N,Lee MS,et al.Tai chi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4):CD010366.

[7]张丽娟,肖青,张敏,等.中医护理继续教育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9-61.

(本文编辑:李珊珊)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2.042

作者简介:李希玲(1971—),女,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病及介入护理,心血管病中医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2-0292-02

(收稿日期:2014-04-14)

猜你喜欢

心血管疾病生活质量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