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问题

2016-07-26杨旦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7期

杨旦

[摘 要]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求助制度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三大部分)在现阶段的主要形式。本文将就农村合作医疗机制运行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入手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合作医疗机制问题;解决问题对策

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医疗求助制度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三大部分)在现阶段的主要形式。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指以农村居民为对象,由政府、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医疗预防保健基金并按一定的比例补偿的各种形式的医疗保健制,而本文将就农村合作医疗机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问题

林淑周提出: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她认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不同于一般商品,单凭“看不见”的手不可能有效解决农村医疗保障中的市场失灵、消费不足或过度,以及效率损失的问题[1]。

笔者认为:农村医疗改革面对市场经济多元治理的趋势,市场、政府在医疗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便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二、出现农村医疗合作运行机制问题的原因

市场、政府在医疗公共产品的供给上,出现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等一系列的问题,笔者认为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公共医疗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公共产品。 这些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能将不付费者从这种服务的利益中排除出去,容易产生”免费搭便车”的现象,因而私人根本不会提供或不充分提供相应的信息,出现公共医疗卫生领域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这个领域充满着”市场失灵”,所以医疗卫生事业想通过市场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困难的。

其二,保障制度的缺失。改革开放到2002年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走向衰落、解体。20世纪80年代,政府对合作医疗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从1979—1989年,中央政府几乎未出台任何关于合作医疗的专门性文件。因而改革开放到2002年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走向衰落、解体。

其三,乡村医疗机构许多变成追求收入最大化的市场主体,从而导致医疗费用上涨。从1985年以来,以私人和私人合伙制形式开业的村级卫生院一直维持在50%左右,即使是集体办的许多村级卫生室也被私人承包。在激励结构发生变化之后,供方诱导下的过度消费问题以及不主动降低医药成本问题,在乡村的医疗机构普遍存在,许多乡村医疗机构变成追求收入最大化的市场主体,从而导致医疗费用的上涨。

所以,即使农村合作医疗具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但在具体的运行机制中,依然会出现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等问题。

三、解决农村医疗合作运行机制问题的对策

潘寄青认为我国对农村医疗应采取“计划与市场并行”的运作模式,一方面可以借助市场力量,吸引更多的资金加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来,另一方面可以规避医疗卫生机构过分商业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出现;[2]

笔者则认为: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政府应当处主导地位,并应强调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政府主导,可以保证筹资的稳定性。以政府作为后盾,显然是有着坚实的经济实力和政策保障,这样运行的新农村合作医疗自然稳定性较强。

其次,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合作医疗,可以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设计,更高层次的顶层设计可以带来更可观的惠民效益。

再次,从非政府角度来说,我国非政府组织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非政府组织对市场失灵都具有弥补性,且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整合。由于非政府组织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且非政府组织可以弥补政府的效率低下,非政府组织的广泛性也会对政府部门形成监督,有效推动政府自身建设。

注释:

[1]林淑周.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原因及启示[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潘寄青、苏超、汪宗林.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角度对我国农村医疗改革的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林淑周.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变迁原因及启示[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李立清、李燕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年第1期.

[3]潘寄青、苏超、汪宗林.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角度对我国农村医疗改革的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4]王文娟、王凌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夯实“三农”发展基础[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9期.

[5]黄靖.非政府组织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以医疗卫生供给为研究领域[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6]秦颖.论公共产品的本质-兼论公共产品理论的局限性[J].经济学家.2006年3月.

[7]吴立武.公、私产品界定标准局限性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3月.

[8]陈凤舟.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9]白瑞峰.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J].西北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