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素质的教育

2016-07-26吴秀莉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生物

吴秀莉

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是中国教育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重视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乃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中学生要想成为未来科技高度发达社会里一名合格的公民,无论他是一名生物学家还是一名普通百姓,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即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下面就谈谈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素质教育。

一、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应把重点放在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即课堂教学上去研究,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并从教材中提炼出科学的观点、方法及其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渗透科学素质教育。

教材中生物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较多。例如为什么施肥过浓植物会出现萎蔫现象,蛇的“功”与“过”,园艺上为啥常对侧枝加以取舍,就可以造成一定形状的树冠,各个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等等,这些都是科学教育的素材。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明白,学好生物,掌握了生物的结构、生理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就能够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造福社会。比如在讲植物生长激素时,引入顶端优势原理,使学生知道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时,利用顶端优势原理,可以提高产量。在讲环境保护时,介绍了教材中环境污染的原因、如何保护环境,并要求学生亲自去调查学校附近的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提出保护环境的书面建议。这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今后职业要求的生物素质水准,从而具备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物常识与技能,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

教材中记述了不少科学发现的经过及科学家传记,例如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探索夏天食物为什么容易变质的著名的科学实验,这就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索、勇于实验,就有可能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这些内容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科学精神的熏陶。

教材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自然界一切生命现象都是有它的物质基础的。例如,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的镶嵌结构是膜的选择透性的物质基础;DNA的双螺旋结构是遗传物质复制和传递的物质基础等。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生物体各器官、系统之间,各代谢活动之间,各生命特征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以及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等系统与其他器官系统的协调;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之间的对立统一;遗传与变异之间的关系等。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观点,例如生物个体内各种生理作用都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和作用,同时,生物的生理作用也制约和影响着环境。生物从无到有,不断变化发展的进化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表现为个体发育中的各种生理变化,在群体的水平上,就表现为物种的演变和进化。通过对这些基本观点的诠释与剖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发挥实验教学的特殊作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教材中广泛地采用了过程模式和情景模式,通过加强实验和创设情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

首先,教师可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特点,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来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味与情趣,从而对未认识或未充分认识的生物过程和现象有直观的了解。比如在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时,可通过演示一段木本植物枝条下端插入稀释的红墨水里,过了一段时间只有木质部(导管分部在木质部)变红色的实验来引起学生的科学好奇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其次,在进行分组实验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还要使其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实验现象,最后总结出实验结果等一系列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诸如定性实验、解剖实验等基本方法。除了教材中给出的分组实验外,课本上的“动动手”小实验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材料,学生可以自己动脑动手独立完成,既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又有利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再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实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质有重要作用。例如,让学生观察青蛙的受精卵发育成青蛙的过程并作记录,这类实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能力。又如,让学生设计并观察某一种动物的某种行为,这类实习可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再如,让学生学习测定肺活量的方法,这类实习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还有,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树林、草地、池塘、农田等进行实地考察,或对周围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进行考察、研究的能力。教师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要使学生懂得科学发现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唯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才能使偶然变为必然。为此教师要从演示实验入手,借助于仪器、设备,用规范的语言、清晰的操作排除实验过程中的偶然性和次要的干扰因素,才能精确地发现规律,把握现象和事物的本质。另外,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疑难,让学生懂得成功往往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获得的。例如,在观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有的学生反复几次制成的滤纸条都不理想,分不出四条色素带,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原因,鼓励他们继续实验,结果经过分析是因为滤液细线划得太粗,以致烧杯里的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而造成,注意划滤液细线的方法后终于成功了。这样通过实践使学生明白,观察与实验必须与科学思维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取得科学上的突破。这种科学素质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将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寓科学素质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是生物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项突出进展,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端正思想,明确任务,更重要的是尽快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这样,才能使科学素质教育避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其目的。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