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词多义现象的隐喻认知研究

2016-07-26李秉芬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一词多义认知隐喻

李秉芬

[摘 要]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必然,符合人脑记忆及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一词多义的形成与隐喻认知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类以身体经验为基础,通过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根据相似性原则,将一个概念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由旧词衍生或派生出新义的认知过程。

[关键词]一词多义;认知;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现象是一个词语有多种具有互相联系意义的语言现象,是通过人为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

一、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

“所有词汇的所有意义最终是来自身体经验”(Malinowski),持经验主义语言观的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词不是事物本身的模印,而是事物在心灵中造成的图像的反映(洪堡特 1988:45)。语言中词语的意义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而是人类用语言符号来描述其自身经历的主客观世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经验,并赋予它们名称,从而形成语言中反映主客观经验世界的一个个概念的。

原始的概念往往是对某些具体语境下的具体事物的指称,其语义是单一的、具体的。随着人类体验的增多,每一个事物或现象如果都用一个特定的词汇来指称,势必会产生庞大的词汇和表达式,这样容易造成人脑记忆的沉重负担,反而不利于掌握和交际。出于语言的经济、实用原则,用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表达不同的意义就成了语言发展的必然,它便于人们简便、有效地交流和认识世界。

认知语言学认为,尽管语言符号在基本范畴等级上有一定的任意性,但是在构成上位范畴的词或词组乃至短语和句子的过程中是有理据的。这种理据不在于通过形式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的事物,而在于反映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即语言形式相对于人的认知结构来说不是任意的。多义词的多义义项与原始语义之间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语义关联,这种语义关联背后隐藏着的语义理据是一种心理联想,它主要是通过隐喻和转喻两大认知手段来实现的。

二、一词多义现象的隐喻认知

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一种语言的装饰,更是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隐喻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赵艳芳)。人类通常是按照“认识自我→认识周围的事物→认识较远的事物→认识抽象的概念”这样一个认知模式来认识世界的,当人类需要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的时候,采用隐喻的思维方式,根据事物间的相似性,借助已知的事物去类比、认识和理解新的事物,用一种事情或经验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情或经验,从而完成语义的延伸和抽象概念的表达。

隐喻的主要功能是扩展语言,通过隐喻思维来扩展词义和词汇。在语言的产生和使用过程中,人们创造和使用的词汇,其初始意义往往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当人们逐步从这些具体概念中获得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往往又会借助这些表达具体事物的词语去表达抽象的概念,从而出现一词多义现象,或者进一步发展、生成新的词语。

隐喻的另一个重要认知功能是使语言具有再生性。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发展,大量新的事物不断涌现。当我们需要表达新事物、新概念或新观念而现有的语料库又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时,我们需要创造新词或赋予旧词新的意义。隐喻为新语言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据。隐喻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人的形象思维能力、人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隐喻是语义创造最有力的方式,语言研究对隐喻的普遍性已达成共识:无论在书面语还是在口语中,隐喻随处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稍作留意就会发现语言使用者随时都会创造出一个个新的隐喻,而且这些新的隐喻在特定的语境中很容易为接受者理解。

语言的创造力不在于词汇的不断增长,而在于词汇之间联系方式的创新,隐喻就是这种创新最突出的体现。用旧词表达新义是满足人们交际需要的既简单又方便的途径。人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新事物、新发现都赋予全新的名称,那样语言中的词势必将变得数目庞大而不便使用。Lakoff和Johnso (1980)认为,人类的概念体系从根本上说是通过隐喻构建起来的,而且构建过程是动态的,目标概念的内容随着新隐喻的出现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本来不相关的事物或概念中发现相似点,建立想象丰富的联系,新概念的表达方式或旧词的新义便应运而生。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一些我们原有的词语通过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改变了原有的意义,或转移,或引申,或词义范围的扩大,使原本单调的词义变得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这其中也有隐喻认知在发挥着作用。例如,“防火墙”原来是消防专用语,指“防火隔离带”。经过隐喻思维后的网络词语“防火墙”则是指对病毒、黑客进行防范的安全措施。现在,“防火墙”已经开始被用于非网络的场合,意义被泛化,指“对某种事物、现象或行为进行防范的措施”。又如,“踢”原是指“用脚触击”的动作,在网络BBS、聊天室中意义有所转移,形容在聊天室的某一房间,由于粗俗表现而被“房间管理员”请出房间的动作,等等。

人类以身体经验为基础,通过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根据相似性原则,将一个概念域的概念投射到另一个概念域,完成词义的衍生或派生,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隐喻认知机制。它通过用具体、常用概念来关联抽象概念,用实体概念来关联非实体概念,用简单概念来关联复杂概念,从而实现词义的拓展甚至是新词的形成。

一词多义是人类身体经验的认知结果,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必然,符合人脑记忆及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其“多义”是以某个语义原型为基础的,各义项之间有着深层的语义联系。如果我们在分析多义词汇的义项时,能够分辨出原型(或核心意义),充分考虑各义项之间的语义理据因素,根据各义项内在的联系来进行义项划分和排列,将有助于学习者整体把握多义词汇的语义系统特征,促进学习者词汇的习得。

参考文献:

[1] 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一词多义认知隐喻
《活的隐喻》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