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委观点

2016-07-25

中国民商 2016年7期
关键词:杠杆市场经济用地

东南大学教授

万科独立董事

华生 否决重组将损害广大投资者利益

宝能举牌以后,董事会一直没有举行过正式会议进行讨论,是不应该的。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华润作为大股东,都应该提出召开董事会。因为在成熟市场,当有人举牌特别是举牌方已成为大股东,唯一有权威的发言人是董事会。董事会一直没有开会研究,反过来却以个人名义发表意见。我对管理层一些做法是有公开批评的。

如果是华润要坐实第一大股东,即使过去错失机会,那要拿出实际行动来,用什么样的战略性的资产,用什么样的资源能够保证万科在今后10年、20年有更好发展,比深圳地铁作为战略伙伴更好,这样能够给广大中小投资者带来实际利益。

如果说预案被否决马上复牌后,投资者肯定会受到巨大损失。万科股票复牌之前,尽可能全面公开地披露关系到现有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切身利益的真实信息,是证券市场公平公正原则的要求,也是广大投资者的要求和权利。

刘守英

德清试点极大释放集体建设用地价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德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离不开一整套成体系的制度供给的支持。德清试点对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制度化、法治化,形成理论和制度成果,做了重要贡献。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价值,是消除有关部门疑虑,只要有规范、完善的安排,农民是能够很好地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两种所有制土地平等进入市场,不是无稽之谈。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必须有更系统的设计,尤其在征地制度与宅基地制度改革上与之联动设计,释放更大制度红利。

李佐军

推进人本改革发展人本市场经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随着改革进入新阶段及改革对象和改革形势的变化,今后的改革策略必须做出调整。笔者认为主要是“人本改革”。

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改革对象是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改革的方向定位于人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表述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明确了改革的价值理念目标——以人为本;二是吸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述。人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没有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表述,而且充分吸纳了其核心词,只是加了两个字——人本,充分体现了继承性;三是包含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四是兼顾了法治的市场经济表述。

陈志武

中国的金融市场政府管制太多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现在中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股市和互联网金融,政府参与的太多、管制的太多,这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以股市为例,之所以每个人一谈起来都摇头,根本的原因不在于中国的股民不理性,而是政府的那些管制太多造成的。因为管制太随意了以后,理性的人也不会表现得理性。

你一天来一个熔断机制,然后过了几天又改变掉,明天又说大股东,6个月或者更长时间不能卖手中持有的这些股权。我最后被逼得不得不做短线交易。这样一来如果我稍微理性一点,就必须得像其他的股民一样,赚了一点钱就抛,就跑路。

曹远征

供给侧改革需要金融创新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

中国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

供给侧的改革需要金融政策相配合。如果用负债率和GDP相比,中国的杠杆很高,但严重的资产负债表和整个资产规模相比,中国杠杆只有50%。中国杠杆很特别的问题在于:一是期限错位很严重,很多借短贷长。第二是杠杆很不光滑,互相不传递。中国居民的杠杆率最低,杠杆最高的是企业。第三,企业杠杆很高,变得比较脆弱。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在稳住杠杆的前提下去产能,另外就是发展金融市场,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资产配置,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简约的结构。效率提升就要进行供给侧的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要进行金融创新,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常修泽

发展民营经济需解决六个问题

当前根据我国改革的总体情况,就发展民营经济来讲,有六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应该放开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都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凡是我国政府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该向国内民间资本开放。

第二,应实行“两平一同”。即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第三,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中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四,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应给民营企业家提供一个好的公共服务体系。

第五,民企自身要抱团。用产权市场来组合民间资本,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集团。

第六,政府自身改革。主要是改革政府的审批制,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间环节、减轻企业负担。

猜你喜欢

杠杆市场经济用地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