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一个孩子都是勇敢的

2016-07-25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积木尝试挑战

随着孩子的成长,其接触的新鲜事物和学到的知识都在不断增加,而绝大多数的知识、运动、事物以及环境等,都是他从未接触过的。一方面孩子因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会渴望尝试,另一方面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确也使其有意无意地回避未知事物。因此,培养幼儿敢于尝试、敢于认知、敢于探索、迎难而上的挑战精神尤为重要。

对孩子来说,挑战意味着什么

成长路上的“第一次” 郭 萍老师 韩 瑛老师

在孩子成长的路程中,总会碰到许多未曾经历过的事情,像自己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去买东西,或是第一次单独在家。这些“第一次”,对孩子来说像是一次奇妙的探险,无疑也是一种挑战。自己第一次完成某件事的经验都是难忘的记忆。孩子的成长,好比爬楼梯或是转弯似的,有时会因某个缘由或契机,一跃得到成长。能独立做好一件事,挑战成功了,这种成就感,是激励孩子勇敢跨越的良方。

在幼儿园,每年做幼小衔接主题时,大班孩子都有个活动——“今晚不回家”。对日托幼儿来说,离开父母在幼儿园住一晚,既新鲜又充满挑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家长也是一种考验。6岁的孩子经历离别,一天24小时,离开熟悉的床褥、熟悉的房间、熟悉的爸爸妈妈,有男孩到点还不肯睡,有女孩悄悄落泪,还有女孩提心吊胆,主动提出要老师帮忙轻拍肩背,才肯安心睡觉。更有父母悄悄来到教室,准备候上一宿,甚至多看一眼也好。当然,大部分孩子都能安然入睡,因为他们发现,白天平淡无奇的幼儿园,到了晚上居然这么有趣。小朋友们拿着手电筒在校园里寻找宝物,成了动画片中的“夺宝奇兵”。找到宝物,还能和老师们交换礼物。白天在一起学习的同学,晚上穿了睡衣,来一场睡衣party,因小吵小闹不愉快的小伙伴,见到彼此的着装,“扑哧”个声笑出了声。大家坦诚相见,一个个开心得不得了。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是童年土地上一株清新的野百合。它让孩子明白,第一次,充满了刺激,充满了神秘,让孩子的成长历程更加有意义。

孩子为什么缺乏挑战性

受多种因素影响 劳青青老师

孩子从一出生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面临挑战时,不同的孩子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从挑战的角度看,挑战有难有易,难度适当的挑战能够激发孩子的斗志,难度太大或者太小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对此的兴趣。

从幼儿的角度看,首先是成熟因素,幼儿动作的发展受生理成熟度的影响,也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关键期和敏感期。某一活动或者某一事件对幼儿产生了挑战,其实也就是对幼儿已有经验的考验。其次是个性因素,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面对挑战所作出的反应是不同的。再次是性别因素,如体育活动中的挑战,男孩在大肌肉的协调动作方面比女孩强一些,女孩则在跳跃和手的精细动作等方面比男孩强。这些会直接影响幼儿在活动中的挑战行为。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当孩子在面临挑战时,家长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行为。家长是积极引导孩子去勇敢地应对挑战,还是选择回避,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从幼儿园教育角度看,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和幼儿面对挑战时所作出的反应,同样会影响个体对挑战的认识。教师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决定着幼儿对这一活动的兴趣度,直接影响着孩子。教师通过材料的变化、增加活动规则等方法改变难度,能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从而让幼儿积累经验,不断地从挑战中得到锻炼。

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变胆小 沈清可妈妈

小公园里,女儿正全副武装,得意地向我们展示她“精湛”的轮滑技术。“盈盈,慢一点,别摔跤……”我几乎要冲口而出,但硬生生地咽了回去。

“小心……别……”这曾是我的口头禅,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我怕女儿受伤,遭受失败,所以总是提醒她。我的刻意,反而造成了女儿怕这怕那,强化了她的负面行为,导致了负面的结果。于是,我努力不让自己“多嘴”。

后来,我带女儿去日本玩。在社区公园里,很多穿着单衫的日本孩子在尽情地玩耍。边上没有一个家长。女儿跃跃欲试,她在那些小朋友中显然是“大个子”,但明显畏首畏尾,在钻一个由一道道圆环组成的山洞装置时,因为圆环与圆环间距离逐渐变大,女儿缩在当中,不敢再往前半步,而后面排着队的日本孩子,并没有埋怨和催促,其中一个哥哥还不停地鼓励她。女儿就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慢慢地向前移动了。

所以,要让孩子勇敢面对挑战,首先家长要改变,要“放手”,“放手”是对孩子的信任与鼓励。这样,孩子在玩耍中,知道有困难要靠自己。在这样的“疯玩”中,孩子拥有了解决问题的勇气与能力。

既然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那么我们就有责任训练和培养孩子,让他自己有勇气与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给孩子空间,给孩子鼓励,把挑战成功的满足感、成就感还给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的挑战性

寻找教育契机 刁怡然妈妈

我的女儿聪明可爱,但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她胆小,不自信,害怕接受她没有把握的挑战,输不起,等等。

在发现孩子的缺点后,我们一直想法引导她逐渐克服心理上的小障碍。不仅是口头的鼓励,更是帮孩子一起找到解决办法。

为了锻炼孩子的胆量,我办理了各种亲子训练营活动卡,鼓励孩子去尝试攀岩、走绳索之类的挑战,但是收效甚微。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带孩子参加了卖报纸的活动,主办方免费发放20份报纸,让孩子拿去卖,每份一元。开始时女儿非常胆怯,不敢叫卖。当她看见竞争非常激烈时,就更没自信了。十几分钟过去,她在广场上东跑跑,西跑跑,又累又失望,就委屈地找我们求救。我们除了鼓励她,还给了建议:可以尝试去其他竞争不大的地方,找自己想打招呼的叔叔阿姨问问。我们希望她能自己解决问题,做出突破。过了几分钟,她终于迈出了第一步,问一个行人叔叔是否可以买一份报纸,居然成交了。孩子非常开心,变得自信了,对我说:妈妈,报纸卖出去了,这是我自己做到的。那一刻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她的喜悦。孩子受到了鼓励,一发不可收,在广场上不断地跑,不断地问,有成交的,当然也有被拒绝的,但她始终坚持着。这次活动,教会了孩子要勇于尝试,坚持就会有收获。自此,女儿逐渐变得自信起来。我们也不断地提供机会,锻炼她的胆量和能力。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会有一座又一座需要挑战的高山,作为家长要陪伴孩子多经历挑战,逐步提高她的心理承受能力,直到有一天她能自己勇于攀爬更高的山,拥有从容面对逆境并淡定处理的智慧。

设置合理的困难梯度 橙 橙妈妈

儿子橙橙继承了他爸爸性格中的仔细谨慎,这好处很多:学走路时稳稳当当,甚少摔跤;外出时规规矩矩,不乱跑……坏处也有,最突出的就是对于新奇事物一般不愿意尝试,特别依赖大人。

橙橙爸买回小块拼搭积木,橙橙见是直升机,非常兴奋。我却有点担心,儿子从小不爱积木,再加上依赖性强,会不会到时全变成爸爸妈妈的手工呢?阵势摆开之后,我让橙橙找相应的积木。果然,儿子翻了一小会儿,无法从较多的小块积木中找到需要的积木,马上说:“妈妈,你给我找,我找不到。”我没有答应,只是点着图片教他仔细观察积木颜色、形状,然后将积木划了一个小一点的范围让他继续找。这次他很顺利地找到了,照着图片的样子进行拼搭。问题又来了,很少玩积木的他,面对这么小的积木,怎么也对不齐。儿子又急了:“妈妈,我不会拼,你来。”我手把着手告诉他对齐的方法,尝试了几次后,他终于会拼了。也许是成功的喜悦激励了他,接下来他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越来越少,主动积极地尝试着、摸索着。连续几个晚上,他在我们的陪同下会很耐心地坐上近两个小时,自己寻找积木,自己找到拼搭之处,动手操作着。

橙橙的表现让我们刮目相看。后来,我们又买了一套玩具——方块之谜。这套玩具中有各种形状的积木,有多种拼法。在我进行了一次示范之后,他就非常感兴趣地开始慢慢摸索,最后能独立将图册上的几种组合都拼出来,也几乎不提让我们帮忙的话了。我想,应该是儿子体验到了自己完成的乐趣与满足,更愿意独立探索了吧。

对孩子来说,人生是一条漫漫长路,需要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我们家长所要做的,就是耐心地陪伴他们,让他们有信心,有勇气。

从家长和孩子两方面着手 王钰晴老师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挑战性可以从提升家长挑战性教育意识、培养幼儿挑战意愿两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提升家长挑战性教育意识。要强化家长这样的理念:挑战性尝试是幼儿必须面对的认识社会的技能。拥有挑战性意识的幼儿会在后续的各类教育里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有能力来面对挫折。而对幼儿进行挑战性教育首先要有这方面的意识。

其次,幼儿挑战性教育的难点是如何培养幼儿挑战意愿,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遇到的实际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对应的处理办法千差万别。

培养孩子的挑战意愿,可以尝试运用以下这些方法。

鼓励法。多用赞美等鼓励的方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使其勇于挑战。

演示法。通过演示,向孩子说明挑战的对象并没有那么可怕和困难,消除其胆怯心理。

陪练法。家长一起参与,用游戏使孩子对挑战的对象产生兴趣。

奖励法。一旦孩子完成挑战,就给予奖励,养成其乐于挑战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孩子产生奖励依赖。

讲道理。通过对孩子讲清挑战的意义,以及如果不完成挑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促使其自发地完成挑战。

链接

爸爸妈妈,请别这样做

孩子想要荡秋千,家长认为太危险,不让孩子尝试。

孩子想要帮忙拿碗筷,家长害怕摔坏碗,孩子可能被划伤,拒绝其帮忙。

孩子想要自己吃饭,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或者自己吃会浪费时间,为了贪图省事,于是仍采取喂饭的方式。

孩子不敢独自滑滑梯,家长并没有引导,而是认为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于是孩子只能看着同龄人玩,“望梯兴叹”。

孩子宁愿一直做熟悉的运动,不愿尝试其他陌生的游戏,比如愿意一直骑木马,而不想去尝试滑滑梯。家长觉得这样也没什么。

爸爸妈妈不妨和孩子一起阅读

日本作家筒井赖子的绘本故事《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一个5岁的孩子“第一次”独自上街去买东西,那可是个伟大的探险啊。虽然只是去离家不远的街口小店,可对小主人公来说充满着一桩接一桩的冒险事件──你看,5岁的小惠手里握着硬币冲进小巷时,是多么紧张与不安啊,连走路都同手同脚了。可是透过那个倔强的小小的背影,我们看到了一种期待,不正是这种体验的一次次重叠,才让孩子们走向了自立吗?短短的一条小巷,风一般的自行车、摔跤、墨镜叔叔、胖大妈……当最后小惠大声地喊出“买牛奶”、淌下一滴眼泪时,小惠在这一瞬间成长了。

猜你喜欢

积木尝试挑战
堆积木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有趣的积木
尝试
玩积木
尝试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