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赏石要提倡『工匠精神』

2016-07-23

中华奇石 2016年7期
关键词:石友赏石观赏石

艺术应为时代而歌,赏石要因时势而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一号召,迅速在全社会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深入贯彻和践行。我认为,对于中国赏石界来说,提倡“工匠精神”同样迫切。

“工匠精神”是指生产者对于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的提出,源于我国的工业产品质量低下、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的现状,是市场倒逼出来的一条出路。对于我们赏石界来说,何尝不是如此?这几年我国观赏石事业虽然发展快、势头猛,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与此不相称的是,有很多石友自认为不错的作品,依然登不了大雅之堂,进不了博物馆、上不了拍卖会、入不了品牌店,流浪在马路边的地摊上、蜇居于展会小帐篷内的木板上。大部分石商经营效益差、勉强糊口度日。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固然很多,但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的观赏石作品,没有按照艺术品的标准去打造、没有按文化产品的特点去营销、没有按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去包装。体现在赏玩的态度上,最典型的是“三不现象”:不洗泥土的懒汉作法、不注品名的文盲作派、不配底座的光脚作风。即使稍微玩得好的一些石友,这些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诸如题名千篇一律、配座简单粗糙、拍照模糊不清、展陈马马虎虎、赏析离题万里,包装用牛奶箱旧报纸等问题不一而足。现在已经到了该反思“下一步怎么玩”的时候了。提升赏石水平,以“工匠精神”推动观赏石进档升级是必然的选择。

倡导“工匠精神”,对于做强做大观赏石产业、弘扬传统赏石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升观赏石的艺术感染力

任何艺术品的感染力都与艺术品的思想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如果在其艺术性的加工创作方面精益求精,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观赏石中,艺术性主要通过线条、色彩、光线效果、布局和题名、配座、拍照、赏析、展陈等环节来表现。2014年,我到台湾参加“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我所展示的“东坡肘子”肉形石在台湾引起了轰动,现场观众摩肩接踵、千人争睹,被《台湾新生报》誉为“中华第一肉石”,台北故宫学者称其为台北故宫镇院之宝“东坡肉”的妹妹石,海内外影响很大。这样一个令人自豪的展出效果,主要源自参展前认真细致的准备,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力求完美。仅配座一个环节,就下了功夫:一是聘请名家制作。作者是我国工艺美术家、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建果(曾任北京花丝镶嵌工艺厂技术总工) ;二是采用宫廷工艺——花丝镶嵌,经过拔丝、压片、酷胎、錾刻、掐丝、粘丝、搓丝、镖丝、添丝、编丝、酸洗、烧蓝、焊接、镶嵌、组装等十几道高难度工序。三是内涵丰富,设计突出了展览主题,其造型采用了上下两层复合台式加海水江牙回字纹的方案,寓意台湾将来必定要结束两岸分离状态,回归大陆。这个配座是李建果女士和她两个徒弟耗时三个月才完工。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东坡肘子”的辉煌,却不知道它背后精雕细琢的辛苦。每个制作环节都离不开焊接,都是在经历了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之后始得完成。通过赴台湾的那次石展,我再次深深体会到: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打造具有视觉冲击力、震撼人心的精品名石,非执着的“工匠精神”不能为之。

二是有利于增强观赏石的市场竞争力

走出目前观赏石市场低迷、产业化步伐艰难的困境,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打铁还得自身硬,最紧迫的一项工作,就是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要教育引导石友、石商、石农,不仅仅把观赏石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奇石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在题名、配座、赏析、展陈等方面,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创作出能够打动人心的一流观赏石作品,给客户和买家无可挑剔的体验和感受,以赏石作品卓尔不群的艺术魅力吸引人、打动人。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就是我们观赏石产业的希望所在。近来赏石界“卓玛手串”屡爆高价,便是最好的证明。前日国内知名石友卓玛夫妇来张家口市参观“中华第一肉石馆”。我与她见面,获悉她的筋脉石作品“康定情歌”,已经有人出价超过7位数。这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更出人意料的是,她的心理价位是8位数。是什么让她的筋脉石手串具有如此非凡的身价?我想主要源于她时尚的创作理念、协调的色彩搭配、精湛的加工技艺、考究的配饰材料,加之与圆润漂亮筋脉石的和谐组合。一句话,是一种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赋予了她作品特殊的价值。

三是有利扩大观赏石的

社会影响力

文化艺术的精品力作,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某种情况下,一部作品可以改变一门艺术的命运,现实中这种例子很多。众所周知,黄梅戏是传统戏曲中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但它在解放前是安庆地区的黄梅调,外界知之者不多,远不能和昆曲、秦腔、京剧等相比。但在上世纪50年代初,用黄梅调音乐改编的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天仙配》(严凤英主演)之后,迅速红遍了全国,黄梅戏一跃而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观赏石是天然的石质艺术品,这是圈子内的共识。但是,在时下主流文化艺术圈内,对此并不以为然。中国观赏石协会在观赏石申请“非遗”的过程中,曾经向国家有关部门的专家领导作了大量的解释说服工作,最后才得以被接受。但到目前为止,观赏石艺术仍然没列入国家社会科学的体系范畴之中,国家博物馆也没有观赏石精品的收藏与展示,国内大型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鲜有观赏石成交的纪录。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的观赏石作品精品少、名品少,缺乏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公众的认可度低。所以我们制作精品、打造名石,要力争每一个环节细致、精致、极致,进而以“工匠精神”打出一片观赏石事业新的天地来。

猜你喜欢

石友赏石观赏石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石友天地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景
赏石拍卖新观察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