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赏石审美文化之我见

2016-07-23

中华奇石 2016年7期
关键词:赏石观赏石精品

赏石作为一项既悠久,又崭新的文化艺术活动,已由过去的“旧时王谢堂前燕”,转变为现在的“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代赏石呈现出艺术化、商业化、大众化、生活化的新趋势,并日渐成为主旋律。随着“互联网+”赏石的快速发展,赏石已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形势十分喜人,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赏石界的少数研究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由于心浮意躁、唯利是图或疏于监管,导致赏石活动低俗化、功利性的倾向严重,在他们眼里,石头终究还是石头,顶多好看、好玩、值钱而已,因此参评的展石、玩家的藏石和家居之石数量虽多,却质量不高;包装设计日趋奢华夸张,却缺乏个性特色;文化审美只有广度,没有深度,更没有温度。总之,高雅不足而庸俗有余。台湾及海外一些资深赏石家对当前中国赏石现状:赏石没有美学做底线十分堪忧,声称“没有真正美学做底线,很难有一片天地”,那么,当代赏石审美文化如何健康有序地发展呢?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的赏石实践,笔者认为应当着重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精品意识

从某种意义讲,赏石即审美,奇石的真正价值就是审美价值。石头集自然、社会、艺术美于一身,是主体和客体的融合,但石头不同于工艺品,它的天然性,不可重复性是其他艺术品无法比拟的,因此我们在充分肯定人的审美主观性的同时,不可忽视石头自身的客观性。无论你在石头上如何装饰打扮,但最终比拼的还是石头本身。说到底,我们要靠石头来说话。

纵观当前石市、石展、石馆中的标准石、文玩石、小品石、组合石和家居之石等,新出的精品不多,一些小品石玩家告诉我“小品主石早期表层干净,俏色带包浆,而现在却比较稀少,取而代之的是灰暗粗劣的砂石。”退一步讲,即使目前获奖的或者市场标高的所谓精品名石,恐怕也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或者反复的推敲,很难让人爱不释手。长此以往,不仅影响观赏石展示的效果和大众的审美品味,还会制约这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也许人们会问,何谓精品?目前市面上众说纷纭,各持有据。通过国标评定有之、通过口耳相传有之、通过大众点评有之,但是这些标准和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我们在择石时要因情施策,综合评定。“质、色、形、纹、韵”作为评价一块石头的基本指标,是获得业界一致认同的,但五者兼俱的精品石非常稀少,多数石头是以其中几项要素最为奇特而令人瞩目。因此,我个人认为,专家点头,群众拍手的观赏石,才是精品石。

在“形”和“纹”的评判上,当前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抽象理论的研究工作,改变传统以象形为标准评判精品石的做法,将抽象审美纳入精品石的评选范畴之内。王朝闻在《雨花石珍品集》序言中称“有些石头虽然不像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当作装饰画来欣赏”;吴冠中在《养在深闺人未识》中谈到张家界奇石时说“人们习惯于以猴子望太平,童子拜观音等形象的联想来歌颂自然界形式之美,还往往用栩栩如生形容其酷似,其实许多石头本身就很美,美就美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也是跨界融合和国际赏石理论接轨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要重视赏石命名,从一定意义上讲,对观赏石的命名,也就是对观赏石的文化内容和审美意蕴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它体现了赏石命名者的综合素养和个性风格。因此,我们在命名时,要按照既名副其实,又诗情画意的原则。对一些精品石进行重新命名,达到“一个名字叫响一块石头”的要求。

总之,只有那些堪称精品、绝品和神品的石头,才会令人“见之神往,观之神怡,品之神思”,才具有艺术和商业价值,值得展示、收藏和投资。

二、创新艺术形式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优美的内容需通过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意味的赏石包装具有诱目性和亲切感,犹如春风拂面、锦上添花,会让你的思绪飞向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诗意境界,所以包装和装饰在赏石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当前观赏石的装饰和配置却存在“包装过度、包装不足和包装雷同”三类突出问题。笔者认为,纯天然的石头还是主要的,包装是次要的,包装的作用在于烘托和展现石头最美的方面,它既要丰富多样,又要与内容契合,相得益彰。因此,我们既不能让石头素面朝天、蓬头垢面;又不能浓妆艳抹、画蛇添足;更不能东施效颦、装腔作势。对石头的装饰应当因地制宜,恰如其分。正如苏轼所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们在包装和搭配时,要针对不同的石种、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用途等来做底座、配器具、置背景,否则就显得犯冲、不和及无序,达不到美美与共的效果。

就不同的石种而言,比如造型石和图案石的底座制做,要根据石头的质地、形态、色彩和成像等综合因素来考量。有的要精雕细刻,烘托华贵;有的要自然简约,方显古朴。即使是同一石种,也要针对每块石头的不同特点配置不同的器物,比如画面石,有的要立坐上油,显其容;有的要置盘盛放,注水灿然。在讲究石头核心包装的同时,也要注重辅助因素的搭配。比如景观石的沙盘配置,要根据四季景致的变化特点进行,方才显得活泼空灵。郭熙云(北宋)“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虽是画诀,但同样适用于观赏石的四季配景。按此装置的景观石,才会使人生发出“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的意欲。

从石头的用途上来看,古人云“园无石不秀,居无石不安,宅无石不雅,斋无石不华”,所谓好的家居石、庭园石,一定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主人意趣相合拍,给人以美的享受的石头。正如李渔(明末清初)《闲情偶记》所言“幽斋陈设,妙在日异月新”,又似“安器置物者,务在纵横得当”。作为家庭陈设,要充分考虑客厅、卧室、书房空间结构,以及家具、床铺橱柜、博古架等款式、位置及风格特点因素,选择与之匹配的观赏石,形成良好的视觉艺术效果,表现主人的审美品味,营造出家的温馨;作为景观使用的盆景石、庭园石,要做到“一花一石,位置得宜”,“梅边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竹傍之石,宜瘦;盆内之石,宜巧”(张潮《幽梦影》)。通过家居、盆景、文玩、字画、书籍的有机组合,共同营造出古典的、人文的、家居和谐的赏石气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主人雅俗的情趣,“主人雅而喜工,则工且雅者至矣;主人俗而容拙,则拙而俗者来矣”。另外,以政治性、地域性文化为主题的赏石,比如红色文化、酒都文化、茶城文化,所置之石,其法如出一辙。

正是由于天然的属性,任何石头都或多或少存在令人遗憾的不足和缺陷,即使是精品石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因而,我们就有必要对其进行装饰和包装,以衬托优点,掩盖缺点,有时候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营造特殊效果,锦上添花。

三、丰富人文内涵

王朝闻先生说“人居石外,石居人内,相击相和,创造对方”。石头是冰冷的,无情的,只有实现人石互动,才能使石头活跃起来,让人们从质、色、形、纹的构成要素中,体验到鬼斧神工的自然美,领略到历代赏石者的心路历程,感受到赏石的文化力量。从某种意义讲,石学就是人学。民国雨花石收藏家王猩酋曾说过“诗情画意,乃弄石大意”。人们可以通过命名、诗咏、绘图、立谱等形式,记录赏石之历程,展现赏石之美妙;甚至可以通过把名人名石编成故事、写成散文、搬上舞台等文艺形式,阐述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表现时代的审美文化风貌。文化和艺术赏石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当下及未来,都会在玩石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近年来,抽象石、小品石及组合石之所以风起云涌,主要原因在于它能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们发现美的能力和动手的创造力,更加自由灵活地表达赏石者的思想情感和个性。但是,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模仿重复的作品泛滥成灾,有部分赏石爱好者反映,当前小品组合创作的作品,主题雷同,缺乏新意。如“二仙论道”、“三个和尚没水吃”、“六俊七贤”、“八仙过海”等,都是一颗树,树下一个房子,房子旁边两个老头喝茶,对弈论道。所以,我们要丰富赏石的人文内涵,笔者认为眼下应着重在这几方面做文章。

第一,提高鉴赏水平。虽然各级观赏石机构开展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但是从实践情况看,效果未尽人意,普及与提高结合得不够理想。对一般石头来说,素雅、质朴、意味恬淡、意境深远等符合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是鉴赏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这需要玩石人具备较深厚的中国文史、诗词、绘画、书法、民俗等各方面的知识,这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仅靠几次培训就可以练就。关于这部分内容,前人早有累述,笔者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谈对鉴赏水平提高的一些看法。当前赏石的人,主要分三类:一是农民赏石家,处于赏石一线,多为石农;二是商人赏石家,以经营石头为主,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三是学者型赏石家,不以营利为目的,自娱为乐。他们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丰富的赏石经验和与之相匹配的收藏品。农民是执行精品鉴赏的第一把关人,商人是石市的操盘手,推动精品迅速进入市场,不断提升精品的商业价值,而学者则是精品石的研究者、宣传者。上述三类赏石家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推进赏石文化和赏石经济的发展。比如,学者型赏石家一方面可以通过商人的资金和市场运作,凭借自己的鉴赏理论,获得更多的精品,推动市场的繁荣;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对精品石的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鉴赏理论,以更好地指导赏石实践。

第二,改进解读方式。一是结合当前有些赏石协会正在开展的“老石新读”活动,按照现行的国标、地标及约定俗成的行规,对一定范围的精品名石进行重新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取消精品名石称号;对一些符合条件的遗漏美石,也要及时纳入精品石的评选范围,拍照建档,保证流通有序。二是组织文化名人和赏石名家,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精品名石。这种解读必须是在充分挖掘石头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允许名家自由表达、各抒己见,从而不断提高精品石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第三,加强理论研究。赏石不仅是展示精美的石头,也是展现一种文化,更是表达一种理念。当前,我们要对赏石实践中出现的重点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及时回应和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对各地赏石活动中出现的好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创造出一种新的赏石理念,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赏石实践;二是要对历代珍稀的赏石文献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梳理,按照“双百”方针,继承和发扬赏石传统的精华;三是要加强跨界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开阔视野,不断吸收新鲜的艺术思潮,丰富我们的赏石理论。同时,还要广泛地对外宣传我们的赏石文化思想,让中国赏石文化走向世界。

总之,通过赏石,让我们感悟天地之造化,感受人生之艰辛,体验生命之价值和生活之情趣。观赏石审美文化因为不同时代,或者同一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群,而意态纷呈。我们只有以超前的眼光、广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务实的态度,重视和不断改进我们的赏石工作,才能确保我们的赏石事业,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猜你喜欢

赏石观赏石精品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景
赏石拍卖新观察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心经精品
关于举办观赏石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石器·观赏石特色之赏
心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