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辽宁省清原县朱家沟地区金矿床(点)特征及找矿依据

2016-07-20孙久喜

大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号脉含金朱家

孙久喜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一队 辽宁抚顺 113015)

浅谈辽宁省清原县朱家沟地区金矿床(点)特征及找矿依据

孙久喜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0一队 辽宁抚顺 113015)

辽宁省清原地区金、铜矿(床)点众多,是金铜矿化集中分布地区,本文通过对朱家沟地区金矿床(点)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围绕6号金矿脉周围及深部开展找矿工作,重点查明区内跑鹿背断裂带规模,产状及成矿地质特征。作为找金主攻靶区,具有很大资源潜力的。

金矿;地质特征;找矿依据

1 前言

辽宁省清原地区为国内许多地质专家所公认的太古代花岗-绿岩区,其内金、铜矿(床)点众多,是金铜矿化集中分布地区。朱家沟区位于清原县北部,日委时期开采6号金矿脉,目前已形成八个中段,由于勘查投入较滞后已无矿停产。判明其深部及外围是否存在进一步勘查条件,能否找到工业矿体尤为重要。

2 区域地质概况

朱家沟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中朝准地台(Ⅰ),胶辽台隆(Ⅱ),铁岭靖宇台拱(Ⅲ),摩离红凸起(Ⅳ)的北缘中段。处于浑河断裂与嵩山堡-王小堡断裂组成“入”型构造的锐角区域内。

2.1 地层和岩石

区内出露岩石主要为太古界鞍山群变质岩系,由于经受多期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致使区内原有地层遭受了强烈的混合岩化改造,形成大面积的混合岩及混合花岗岩。有少量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等岩石,呈规模不大的残留体形式赋存于混合花岗岩中。

2.2 构造

该区位于线金厂花岗岩穹窿构造的北部,区内主要以断裂为主,其中东西向构造是区内主体构造,此外尚存在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

(1)东西向断裂:主要发育在朱家沟区段,其中跑鹿背断裂是区内一条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带,东西延长约4.3km,幅宽40~60m,总体产状向北倾,倾角约82°左右,断裂带内挤压片理、断层泥、构造透镜体十分发育,具典型挤压特征,并具有多期活动之特点。部分地段伴随有热液蚀变及黄铁矿化。

(2)北北东向断裂构造:该组断裂走向一般为北10~30°东、南东倾,倾角60~70°左右,主要为早期辉绿岩脉所占据,分布于朱家沟区段,初步认为该组断裂生成时期较晚,属成矿后断裂构造。

(3)北东向断裂构造:该组构造主要以新房子-朱家沟断裂为代表,地貌上显示-沟谷,走向延长约3km,其倾向,倾角尚不清楚,根据两侧岩石片理化产状变化,推断该断裂属于压扭性,其东盘向北错动西盘向南位移。另外次一级构造一般为晚期煌斑岩所占据,部分为含金石英充填,初步认为该组断裂可能属成矿期构造。

(4)北西向断裂:该组断裂在朱家沟矿区地表及井下所见,走向一般为300~320°左右。北东倾,倾角45~75°左右,对6号脉有错断破坏作用,但错距较小,部分地段伴随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局部赋存有含金石英脉。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比较发育,主要为燕山期白石山花岗岩,呈椭圆形小岩株状产出,出露面积约2km2,分布于朱家沟区段北部边缘,南部接触线向南倾,倾角较陡,一般为80~85°。

此外,区内脉岩十分发育,岩石类型主要为辉绿岩,煌斑岩,其次为花岗斑岩和正长斑岩。

3 矿体地质特征

区内金矿体(化)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蚀变破碎带型三类,石英脉型已具工业价值,蚀变岩型和蚀变破碎带型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

含金石英脉型是区内一种主要矿化类型,一般受断裂构造控制,在平面上与剖面上往往显示舒缓波状特点,区内6号脉和174号脉即属于该类型。矿体常呈脉状或扁豆状赋存于北东向挤压破碎带中,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等,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金黄铁矿型。

3.1 矿体规模、形态及空间分布

该区金矿体主要为石英脉型,目前已发现有二条,分别为6号和174号脉。呈北60~80°东方向分布于跑鹿背断裂北侧。

6号脉矿体,走向6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60~70°左右,局部较陡或反倾。受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破坏,矿体北东段向南错动约15m。已知控制6号脉的含矿破碎带走向延长380m,目前已控制倾斜延深为210m。其金矿体规模不大,单个矿体一般长10~30m,宽0.5~2m,主要呈脉状或扁豆状断续分布于含矿破碎带中,含金品位一般为10~20×10-6,深部含金品位变化大,一般含量在2.93~3.85×10-6、平均为3.50×10-6。

174 号脉,走向80°左右,地表探槽控制为北西倾向,倾角50~70°,走向控制延长240m,平均宽为0.87m,加权平均品位10.27×10-6,含金最高为33.03×10-6。经以往ZK7-1、ZK7-2钻孔情况及品位分析结果,结合6号脉产状,分析认为该脉应向南西倾,倾角65°左右。

3.2 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物组合

含金矿石一般为不等粒状压碎结构,交代溶蚀结构。构造主要为浸染状和块状构造,局部由于遭受后期构造影响成角砾状构造,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金黄铁矿型,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伴有少量的黄铜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等。

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粒径一般为0.01mm左右,最大者为0.1× 0.05mm。呈等轴粒状分布于黄铁矿裂隙中,金属矿物先后结晶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

3.3 蚀变与矿化特征

区内热液蚀变比较发育,一般分布于构造破碎带中,其蚀变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钾长石化等,金属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偶见方铅矿化。其中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

3.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初步认为该区矿床成因应属混合岩化热液叠加改造型,金主要来源于太古代古老变质基底,经区域变质和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使金发生活化以矿源体中被带出,迁移,达到初步富集,但这一阶段一般不具工业价值,后期不同时代的岩浆侵入为金的多次活化、迁移提供了充分的热动力来源,尤其是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为金的最后富集、定位起了重要作用,使金富集于混合岩区断裂构造中,局部形成工业矿体。

区内金矿化一般均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含金地质体常呈脉状或扁豆状赋存于具挤压性质的蚀变破碎带中,根据断裂带中是否赋存有硅化、绢云母化及绿泥石化等热液蚀变是判别含矿断裂构造的一个主要标志,一般断裂规模较大,蚀变越强,往往成矿远景越大。因此含矿断裂构造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除此之外,区内含金地质体在空间上与煌斑岩脉关系十分密切,部分矿脉往往依附于脉岩两侧上下盘,因此煌斑岩脉是该区一种间接找矿标志。

4 找矿依据

4.1 多期次岩浆活动为矿床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热源条件

矿区位于华北地台清原隆起的北东部,产于古克拉通内,由清河、浑河两大断裂构造所夹持,北部有白石山花岗岩体,南部有线金厂紫苏花岗岩体

4.2 太古宙花岗绿岩地体为金矿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层背景条件

成矿围岩为太古界鞍山群变质岩建造,变质程度较深,主要岩石为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呈残留体出现。

4.3 特定的构造位置和多期次构造活动为矿床形成提供了矿液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

区内构造较为发育,呈东西、北东、北西三组。多为辉绿岩、闪长玢岩、细晶岩、正长斑岩、煌斑岩所贯入。

跑鹿背断裂带西段沟谷内盛淘砂金,在其砂金坑内多次见有断层泥,局部见有石英脉充填,据淘金者反映在遇有断层泥和石英脉的部位往往砂金比较富集,初步认为其砂金可能主要来源于跑鹿背断裂,因此该地段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4 获得了良好的化探水系沉积物异常信息

分散流找矿获得东西、北北西向两组异常带。本区恰处于、北北西异常带上,且龙王庙、景家沟、线金厂、东山岔、朱家沟、王小堡异常浓度中心(已知矿区、矿点)呈4~5km等距定位。

4.5 地表发现有较好金矿化信息

本区10km2范围内,共发现30多条含金地质体,可分为石英脉、构造蚀变岩与石英脉复合、黄铁绢英岩不同矿化类型。其中6号脉、66号脉、53号脉,跑鹿背破碎构造带为找矿研究重要地段。

5 结论

本区成矿地质条件较优越,应在原有工作研究基础上,近一步深化地质认识,扩大找矿视野,围绕6号金矿脉周围及深部开展找矿工作,通过深部工程解剖,重点查明区内跑鹿背断裂带规模,产状及成矿地质特征。大胆开拓新类型金矿找矿工作,探索和寻找金矿化的最有利富集部位。作为找金主攻靶区,具有很大资源潜力的。

[1]《朱家沟-东三岔地质工作总结》.辽宁省有色地质局101地质队,1990.

[2]赵万田,等.辽宁省清原县下大堡金矿成因与找矿方向探讨.百科探索,2012.

[3]张玉华.清原花岗-绿岩区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黄金,1991,12(2).

P618.51

A

1004-7344(2016)05-0198-02

2016-2-5

猜你喜欢

号脉含金朱家
复杂难处理含金物料高效回收技术研究及应用
Anisotropic plasmon dispersion and damping in multilayer 8-Pmmn borophene structures
欲访江南媚,醉梦朱家
降低铂钯精矿含金的生产实践
山东某含金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湖南省平江县万古矿区十号脉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
牡丹江地区侏罗纪砾岩型金矿特征浅析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山东玲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给那些爱 “病”的人搭个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