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课改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6-07-20郭延军

学周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主体中职

郭延军

(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专,甘肃 高台734300)

关于新课改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郭延军

(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专,甘肃高台734300)

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学生主体阅读的基础之上。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的阅读被忽视,以教师的讲读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学生没有主动阅读与积极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从而对阅读也渐渐失去兴趣。教师应转变观念,启发学生从不愿阅读课内、课外书籍,过渡到慢慢爱上阅读,让中职生自主阅读,从而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中职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阅读;学生主体地位

中职语文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对中职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阅读能力是判定学生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阅读教学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语文基础不牢固,阅读能力不能得以提高,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对几届中职生的观察不难发现一个怪现象:语文课本上同一作者同一作品,在课外学生还读;到了课堂上,无论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就是无兴趣。为什么语文课堂阅读中职生会没了兴趣呢?关键一点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语文课堂阅读往往是名存实亡,学生少有真正心灵的自由,学生总是带着任务心态,吃力地被动阅读,在教师的带领下把文章拆成散装零件。

语文课堂内往往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当然会昏昏欲睡,课内阅读显然是让学生感到乏味厌倦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因此,必须重视落实学生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促使学生的单独阅读文章能力得到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的时间

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成了奢侈品,常常要靠教师额外的施舍。学生课余不读课文,学生对文章是陌生的,只能靠机械地记忆,很多时候,根本就谈不上自己感情的融入。要避免此种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讲得少些,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读得多些。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在导入本文后,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文,然后小组内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何感受?”由于阅读时间得到保证,学生读得很充分,纷纷说桃花源太美了,桃花源太神奇了。教师顺势问:桃花源美在何地方?奇在何处?引导学生再次地阅读课文,找出答案,并把找出的句子段落读一读,说说理由。讨论后,有的学生感叹说:“桃源太好了,真想也到桃源去做客。”教师据此进一步启发:桃源这样美,当时世上有没有呢?请学生到课文中再去找一找答案,学生细读之后,才恍然大悟:桃源虽好,世上难找,也明白了作者陶渊明写此文的原因。整堂课由于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课文,使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也自主地完成了学生任务。

二、提供学生自由质疑的机会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就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对于学生的提问,有的教师顾虑重重,一怕学生提问打乱了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时间;二怕学生提问刁钻古怪,自己答不出在学生面前被动难堪,因而总是不让学生提问或回避学生提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他们在知识理解和运用上的不懂之处,通过教师、其他同学解答或组织学生讨论,就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弥补教师讲解的不足。对这些问题的启发引导,就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三、组织学生喜爱的阅读探究活动

在语文课堂阅读教育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阅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从而体现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推选学生来上这一课。课前我让这三位学生回去各自设计一定的课堂活动,学生出新招,她在上课时,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推选出四位同学,分别扮演孙权、吕蒙、鲁肃、蒙母,演一段课本短剧。学生都踊跃参与,认真阅读课文,积极开动脑筋模仿人物,连一些平时课堂上不太积极的学生也自愿上讲台扮演角色,组内其他学生也纷纷给他们出主意,他们设计台词、动作、表情、语气等。表演十分精彩,在一片欢乐声中,学生完成了课文的阅读,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要被动地接受、索取,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建构、创造,甚至是突发奇想,要强调阅读行为的自主性、独立性,进一步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如在教学《项链》时,分析完小说情节及人物个性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又或者让学生自己创作一篇《新项链》——如果主人公马蒂尔德没有丢项链,会有怎样的人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也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激励学生手脑并用,在阅读中记录心得,在阅读中思考,而阅读能力在手脑并用中也渐渐增长。当文本的内涵渗透心房时,美学的作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显现,学生产生心灵共鸣,逐步完成认识、发现、建构自我的过程,学生阅读能力得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

改变中职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一个艰苦艰巨而漫长的过程。中职学生语文各项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语文活动成为对学生未来发展有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正常融入社会的平台,让学生拥有把握今后职业生涯主动权的智慧。

[1]张超.倡导自主阅读,涵养阅读兴趣[J].语文教学通讯:增刊,2002(7):78.

[2]武秀梅.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10).

[责任编辑田彩霞]

Reflections o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GUOYan-jun
(GaotaiVocationalTechnicalSchool,GaotaiGansu,734300,China)

One of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s ofChinese teachingis toimprove students’readingabilityand cultivate their good habit of reading.The realization of this goal is based on students’reading.However,students’reading is neglected for a longtime,and teachers’speakingtakes the place ofthe students’reading.Thus students donot have the time and space to do active reading and positive thinking,so they gradually lose their interest in reading.Therefore,teachers should change ideas and inspire students tofall in love with readingand let students read independently,which embodies the main status ofsecondaryvocational students in Chinese classroomteaching.

Chinese readingteaching;class reading;main status ofstudents

G71

A

1673-9132(2016)15-0385-288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5.036

郭延军(1970-),男,汉族,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主体中职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