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及实践

2016-07-20李秀琴

学周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教材目标教学模式

李秀琴

(河北省怀来县沙城第四中学,河北 怀来075400)

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及实践

李秀琴

(河北省怀来县沙城第四中学,河北怀来075400)

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活动的最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新知识、锻炼各种能力和提高综合技能的最主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师生及家长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课堂效率并不高。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在目标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一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低效课堂;高效课堂;小组合作

打造高效课堂是当今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每位数学教师思考、探索的主要课题。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变学生对知识消极、被动地接受为主动、积极的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教师的定位被明确为: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那么,如何才能使课堂高效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笔者认为近年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低效”的问题普遍存在,具体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吃透教材。在实际教学一线中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也没能吃透教材,结果是上课时不能够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说,学生无奈地听,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还有的教师在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的情况下,随意“插播”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表面上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还是一知半解,课堂教学低效。这种低效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教师在没有把握课标没能吃透教材的情况下去模仿“高效”课堂,最终吃到失败的苦果。

2.没吃透学生。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不足,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容易造成对差等生要求过高,对优等生要求过低等情况;缺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还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终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温故能力差,知新条件不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还有许多同学依赖性很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不善于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就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多数家长又不具备家庭辅导的能力;还有的学生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这些缺点在家里得不到及时纠正,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2.兴趣低,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学生普遍缺乏数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认识,总觉得数学知识高不可攀,觉得离自己很远。教师布置的作业练习马虎应付,抄袭了事,甚至不交。这种现象在我的教学班也发生过。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众所周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几年来根据我校数学学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把和我们接近的理念和方法拿过来尝试运用,全力推进目标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将我多年来的尝试经验交流如下。

1.为每一名学生“号脉”,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在上一个学段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状况,客观地为学生分层,合理地分组,为实施目标教学打好基础。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带着感情做好学生工作,创造条件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有的同学在上一个学段学习基础就差,到了中学特别是八年级以后难度加大造成学困生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是不争的事实。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情景来教学,为学生创造不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4.我就目标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简单谈谈我的体会。目标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主要由学生观(全体学生)、差生观(转化差生)、教育观(全面发展)和评价观(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四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观点构成。

目标教学模式的操作可大体分为以下三个过程:

(1)过程一: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基础工规划,它体现了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方向和要求,是评价教与学成效的依据。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新课标,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便于学生和教师掌握,使新课标落到实处;二是现行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点落实到目标中去;三是这些目标既要可供教师使用,也要可供学生和家长使用。

(2)过程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关键程序,可分为如下五个过程:温故互查——展示目标——设问导读(实施目标)——目标达成练习——反馈矫正与拓展。我在实施数学教学时把我班同学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类,六个学习小组。然后将三类学生平均分到六个小组(各小组学生从学科优势、男女生、性格等几个方面尽量做到合理搭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训练场。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沟通、倾听、尊重、包容、欣赏。

(3)过程三: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用于评价学生掌握教学目标程度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价统计分析,掌握学习质量数据,改进教与学。我在教学中一般采取周测、月考的方式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在学期末进行,以命题考试形式实施,统计指标包括:及格率、人均分、优秀率等,要打分,要分等,试题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总之,教师课上讲得越多,学生越不易抓住重点;教师备课的时间越多,课下辅导、批改用的时间就越少;教师选得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就越多。我们要善于从如牛负重般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不断学习,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晏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新校园,2012 (7).

[2]张希超.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4).

[责任编辑田彩霞]

Reflections and Practice on Efficient Mathematics Classroom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LI Xiu-qin
(ShachengNo.4Middleschool,HuailaiHebei,075400,China)

Classroom teaching,as the most central part and the most basic organizational form i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volved activities,is the most important approach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newknowledge,develop abilities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skills.In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the classroom efficiency,however,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due to students,teachers,parents,and many other reasons.Therefore,teachers in actual teaching attempt trial and error,constantlytrythe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and eventually achieve gratifying results on improving the classroomefficiency.

inefficient classrooms;efficient classrooms;group work

G63

A

1673-9132(2016)15-0385-207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5.072

李秀琴(1972-),女,汉族,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教学。

猜你喜欢

教材目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