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西北山加铜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评述

2016-07-18王进进

中国市场 2016年30期
关键词:碎屑岩石英砂富水

[摘要]维西县位于云南的西北部,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之腹地,文章综合研究了维西山加铜矿区的地质、矿体产出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铜矿体主要产于侏罗系上统(J2+3)和白垩系下统景星组(K1j)地层中,区内断裂构造发育。矿区地下水为碎屑岩裂隙水型,富水性较弱,矿区地下水对铜矿的开采影响不大。

[关键词]山加铜矿;地质特征;水文条件;云南维西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87

1地质背景概述

滇西北的维西县,地理条件优越,地处三江成矿带,各类资源丰富[1]。在地理位置上,山加铜矿位于维西县维登乡南西160°方向,滇西横断山脉中段;在大地构造上,山加铜矿区位于唐古拉-兰坪-思茅褶皱系的中段,属兰坪-思茅褶皱带的云龙-江城褶皱束的西北端[2][3][4][5]。

2矿区地质概述

21地层

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有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J2h),上统坝注路组(J3b)和白垩系下统景星组(K1j)。

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分两段,一段二亚段(J2h1-2)分布于矿区东南部,岩性为:紫红、浅灰-浅灰绿色薄-中层状的泥岩、粉砂岩夹钙质泥岩、泥质灰岩、泥质石英砂岩。二段一亚段(J2h2-1)分布于矿区东南部,岩性为:紫红、浅紫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底部为紫红色中厚层状砾岩夹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二段二亚段(J2h2-2)分布于矿区的东部,岩性为:上部主要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灰岩夹泥岩、泥质粉砂岩;下部主要为浅灰绿、浅灰、紫红色薄~中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石英砂岩夹钙质泥岩。

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分布于矿区的中部。岩性为:紫红色薄-中厚层状石英砂岩、杂砂岩夹紫红色砂砾岩、泥质粉砂岩及少量泥岩。

白垩系景星组第一段分布于矿区西部,岩性为:紫红、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岩。

22构造

区内总体构造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为北北西-南南东走向。其主要构造表现为断裂和褶皱。

(1)断层

勘查区内有4条断层(北北西向F3,北西向F2、F5,北东向F4),主要控矿断层为F2、F3和F5。

F2断层位于勘查区东南部,走向北西300°,倾向南西,倾角45°,为一逆断层。长约1km,东南端延伸出区外。断层有宽5m左右构造破碎带。

F3正断层贯穿矿区东部,呈近北北西-南南东走向,倾向南西西,倾角50°-70°,长约13km。断层两侧均为中侏罗统花开左组(J2h)岩层,西侧花开左组第二段第一亚段(J2h2-1)岩层被错南移平距100-160m。

F5正断层在勘查区中部,呈近北西-南东走向,倾向南西,倾角45°-60°,长约1km。断层两侧均为白垩系景星组第一段(K1j1)岩层。受断层动力作用影响,岩石破碎,石英脉及方解石团块弱-中等发育,破碎带宽4-12m。

(2)褶皱

区内褶皱主要为一向北开阔的向斜构造,向斜轴呈近南北走向。向斜核部为白垩系景星组第一段(K1j1)地层,向斜东翼地层出露相对完整,由核部向东依次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3b)、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二段二亚段(J2h2-2)、花开左组二段一亚段(J2h2-1)及花开左组一段二亚段(J2h1-2),岩层倾向均为近西-北西西向,倾角30°-50°。

(3)围岩蚀变

围岩主要为石英砂岩、泥岩及钙质泥岩,围岩见方解石化、硅化、褐铁矿化及褪色现象。

23岩浆岩

区内无岩浆岩出露。

3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31地形、水文与气候

矿区所处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属滇西复杂岩类纵谷山原水文地质区,维西-思茅高山中山峡谷红层水文地质亚区,德钦维西高山峡谷(岩浆岩碎屑岩)裂隙水小区。

勘查区位于滇西横断山脉中段,澜沧江谷地东坡,属三江并流区的澜沧江水系,澜沧江从勘查区西外侧由北向南流出。为构造侵蚀地貌,属滇西纵谷山原区的北段高山中山峡谷亚区。地形特点为高山峡谷地形,澜沧江河谷呈“V”字形,尾部呈箱形,江西为碧罗雪山的东麓,江东为云岭山脉的西麓,高低悬殊,山坡陡峻。勘查区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山脉主体呈南北走向。

勘查区属澜沧江流域,西外侧为澜沧江,南东外侧为碧玉河,碧玉河平均水流量约10m3/s,碧玉河流及多条常年溪流和季节性溪流顺坡而下注入澜沧江,澜沧江水年平均流量约280亿立方米,最枯月平均流量约200m3/s。

32岩层的富水性

根据含水层组富水性评价指标,本区含水层组属富水性较弱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富水性较弱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1)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一段二亚段泥岩、粉砂岩夹钙质泥岩、泥质灰岩、泥质石英砂岩裂隙含水层,裂隙率071%。地下径流模数2L/S·km2,邻区泉水流量01-08L/S。属富水性较弱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2)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二段泥质粉砂岩、泥岩、钙质泥岩夹泥质石英砂岩、泥质灰岩裂隙含水层,裂隙率069%。地下径流模数2L/S·km2,邻区泉水流量001-10L/S。属富水性较弱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3)上侏罗统坝注路组石英砂岩、杂砂岩夹砂砾岩、泥质粉砂岩、泥岩裂隙含水层,裂隙率11%。地下径流模数233L/S·km2,邻区泉水流量002-09L/S。属富水性较弱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富水性弱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下白垩统景星组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泥岩裂隙含水层,裂隙率095%。地下径流模数15-2L/S·km2,邻区泉水流量01-1L/S。属富水性弱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

33断层水文地质情况

区内与铜矿体直接相关的断层有近南-北走向的断层F3及北西-南东走向的断层F5。这些两条断层都显示出多期活动的特点,断层破碎带宽4-50m,多发构造角砾岩,局部有糜棱岩带。构造碎裂岩由硅质、铁质胶结,或由铜矿体充填,胶结紧密。因此,断裂带导水性差,在探矿坑道内所有见矿及无矿破碎岩带均未见明显渗水点,坑道内也未见积水。

34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矿区地处澜沧江及其支流碧玉河谷坡,地势陡峭,植被少。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由于山高坡陡,大气降水的绝大部分沿山坡下流,迅速排泄入溪流及江中。由于岩层向深部裂隙量减少,岩石中的裂隙水经过短距离的运移,在小溪中及江河边渗出地表呈片状流排泄。勘查区内未见地下水相对集中排泄的泉点。

35水文地质条件评述

该区铜矿体产于断层带及次级裂隙中。由于断裂破碎带被后期铜液充填或被硅、铁质胶结,结构较紧密,块状构造,所以断裂带透水性较差,矿体渗水性也较差。该区地下水的补给唯一因素是大气降水,因山坡陡峻,大气降水能迅速顺畅沿地表排泄;少量渗入岩层裂隙形成的地下水,多局限在浅部运移,并在低处排泄于溪流中。主要的铜矿体较集中分布在山坡中上部,故矿体中地下水含量很少,不会影响铜矿的开采。矿产勘查开凿的探矿坑道中未见明显渗漏和积水现象。

4结论

(1)通过对该区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地层、断裂构造对成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矿区地下水为碎屑岩裂隙水型,富水性较弱,矿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并主要矿体位于山坡中上部,矿床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少量的裂隙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良好,地下水对矿床的开采不会造成大的负面影响。矿床属碎屑岩裂隙含水岩(组)直接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

参考文献:

[1]杨松,董家龙,张振亮,等云南兰坪-维西地区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研究[J].矿产与地质,2006,20(6):640-644

[2]邵兆刚,孟宪刚,冯向阳,等云南兰坪维西地区成矿与岩石圈构造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1-3

[3]陈炳蔚,曲景川三江地区地质构造研究的新成果[J].中国地质,1992(1):15-17

[4]云南省地质矿产局云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5]王进进,陈玉梁,李映海,等云南维西山加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J].价值工程,2016(8):160-163

猜你喜欢

碎屑岩石英砂富水
高温高压下石英砂粒径对油井水泥石性能的影响
地下花开油气来
——碎屑岩油气储层叠覆式沉积模式创建与应用
鸣律
富水砂卵石地层锚索施工工艺工法
超级高密度电法在新疆某矿区富水性评价应用研究
电镜扫描矿物定量评价技术在碎屑岩储集层评价中的应用
石英砂岩矿浮选降铁试验研究
掘进巷道构造富水性电法探测综合应用研究
浅埋偏压富水隧道掘进支护工艺分析
基于核Fisher判别的致密碎屑岩岩性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