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甘肃省整体形象再定位研究*

2016-07-18杜占杰

甘肃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甘肃省一带一路

杜占杰,苏 云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甘肃省整体形象再定位研究*

杜占杰,苏云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通过对甘肃省各市县资源禀赋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分析本省各个市县对于自身的定位,结合“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目前的整体定位现状,运用钻石定位模型,通过找位、选位、定位三个阶段,挖掘甘肃省优势资源,对甘肃省整体形象进行再定位。

关键词:甘肃省;一带一路;形象定位;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东盟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随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积极储备、对接相关资源,依据自身在丝绸之路的地位进行再定位。新疆提出,依托地缘优势,将新疆打造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青海致力于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重要支点和人文交流中心;陕西提出,将陕西建设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提出,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甘肃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位置不言而喻,紧抓“一带一路”重要机遇,对自身进行精准再定位,重塑历史辉煌,无疑是现阶段甘肃省重要的任务之一[1]。

1 甘肃省各个市县定位与再定位

1.1概念界定

定位理论来自于营销学领域,是著名营销大师杰克·特劳特根据军事中“选择决战地点”的概念提出的。所谓“定位”就是让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这样当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定位品牌作为首选。特劳特认为:随着消费者选择的力量越来越大,企业不能再仅从盈利角度来经营自己的品牌。只有抢先利用定位理论优势,才能把握住顾客的“心智资源”,在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2]。而“再定位”的概念也是由杰克·特劳特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也就是根据现实市场情况的变化,以及新时代营销活动的特点,在原来定位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定位,即“再定位”[3]。

从中不难发现,从商业来讲,定位即为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再定位即为根据现实市场情况的变化,提出新的定位来适用于新的营销环境。对于甘肃省来讲,站在“一带一路”的重要地理位置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省份和国家即为甘肃省的消费者,抢占这些人的心智资源,将甘肃省品牌形象牢牢树立在这些人心中,显得尤为重要。

1.2甘肃省各个市县定位与再定位比较

笔者根据甘肃省各市县的政府作为、政府网站显示资料与新闻报道,对各市县定位做一概括总结。

1.2.1兰州市

原定位:甘肃“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城市。

再定位:丝路咽喉。

兰州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国务院批复设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使兰州再次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咽喉”。

1.2.2平凉市

原定位:天下第一养生地,现代农业走在前。

再定位:生态平凉。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平凉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与陇东南国家级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为平台,以中华崆峒养生地为载体,突出商贸物流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新业态,推动城市的不断发展。

1.2.3嘉峪关市

原定位:文化旅游休闲消费型城市。

再定位:丝路休闲之都。

嘉峪关素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借“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加快嘉峪关国际港务区建设,推进保税物流中心申报进程,申请嘉峪关航空口岸开放,将嘉峪关建设为丝路休闲之都。

1.2.4武威市

原定位:外向型、生态型、城乡融合型城市。

再定位:丝路天马。

武威素有“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之称,武威地区称旅游标志“铜奔马”为天马;随着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天马号”实现运营常态化,武威将举全市之力来建设甘肃国际陆港。

1.2.5庆阳市

原定位:文化大市、宜居城市。

再定位:丝路文化桥头堡。

庆阳市历史文化悠久,素有“岐黄故里”的美称,民间刺绣远近闻名,在古丝绸之路具有重要位置。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普及,庆阳众多文化企业勇闯海外市场,力争打造“一带一路”文化桥头堡。

1.2.6金昌市

原定位:中国镍都、神秘骊靬、紫金花城、沙海乐园。

再定位:丝路镍都。

金昌市因盛产镍而被成为“中国镍都”,虽然地处巴丹吉林沙漠,但是境内的西大河风景区风景秀丽,犹如沙漠中盛开的玫瑰。

1.2.7张掖市

原定位:金张掖。

再定位:丝路油画。

张掖拥有气势磅礴的彩色丹霞地貌,同时也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被誉为“塞上江南”、“湿地之城”,犹如一幅色彩艳丽的西方油画。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张掖抢抓先机,启动“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旅游年”,持续推动旅游文化产业提档升级。

1.2.8定西市

原定位:中国马铃薯之都。

再定位:长寿秘境。

定西素有“中药材之乡”和“马铃薯之乡”的美誉,天然无污染的环境,使得无论是农作物还是药材都品质极佳。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普及,定西积极争取“陇西一方制药”等重点企业纳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项目库。

1.2.9白银市

原定位:厚德之城、礼仪之城、诚信之城、洁净之城、秩序之城、书香之城。

再定位:丝路工业之城。

白银是兰白核心经济区的重要板块,拥有国家级高新开发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以及新兴“工业旅游”的带动,白银可借此契机,将工业型城市转型为以工业旅游为主导的旅游城市。

1.2.10酒泉市

原定位:世界风口,敦煌圣地。

再定位:丝路文化精华之地。

敦煌莫高窟是古丝绸之路留下的文化宝藏,近些年,海内外游客的不断探寻,更使得敦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的文化名片和精神象征。此次“一带一路”的推进,必将为酒泉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2.11陇南市

原定位: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

再定位:丝路电商之城。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陇南模式”带动效应不断放大。“一带一路”的推进必将促进陇南电商的国际化。

1.2.12天水市

原定位:羲皇故里。

再定位:丝路天堂。

天水的山川既有北国之雄奇,又有江南之秀丽;历史文化悠久,以伏羲文化、大地湾遗址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五大文化为代表。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使得天水如人间天堂。

1.2.13临夏回族自治州

原定位:民族文化产业基地。

再定位:丝路麦加。

独具特色的穆斯林婚礼,老少咸宜的穆斯林特色美食,使得临夏的穆斯林风情浓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重大机遇,中国(临夏)国际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博览会已经获得批准。

1.2.14甘南藏族自治州

原定位:百年藏寨。

再定位:草原香巴拉。

甘南大草原,辽阔无边;诸多藏族寺院、精巧的雕塑、精美的唐卡,以及浩如烟海的经卷,风情浓郁。甘南州充分利用兰洽会、西洽会等节会,优化投资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兰州新区甘南民族产业园[4]。

2 钻石模型与甘肃省整体形象再定位

2.1钻石模型简介和构建

钻石模型(DiamondModel)又称菱形理论,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主要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其中心思想是“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国际竞争中是否赢得优势,它强调不仅一国的所有行业和产品要参与国际竞争,并且要形成国家整体的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的取得,关键在于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作用[5]。这一思想为国家寻找自身的比较竞争优势,以及整体定位提供了重要借鉴。本文根据原有的钻石模型,集合多个企业公司和城市的定位分析过程,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到适用于城市定位的钻石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钻石定位模型

图中五要素是美国整合营销专家罗伯特·劳特朋 (RobertF.Lauterborn)教授1990年提出的4C理论,它主张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形成市场营销组合的4个基本要素: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加上结合当地实际的资源(Resource)要素,通过“三步走”战略找到城市合理的定位[6]。第一步,依据当今消费者需求,考虑资源要素进行资源信息收集,找到消费者心中的定位。第二步,通过成本、便利性与差异性比较,选择当地最有特色的资源进行定位准备,衡量其价值和属性。第三步,结合沟通要素与传播方式进行定位,包括对城市的整体定位、传播设计等[7]。

2.2运用钻石模型进行再定位

2.2.1找位

即找出甘肃省自身特色优势资源。在地理位置上,甘肃省位于中国几何版图的中心,“一带一路”的提出,重申甘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向东连接中东部大城市,向西成为中国产品输出重要的“陆路港口”[8];在资源上,以特色农业资源、矿产资源与文化资源最为突出。其中,在特色农业资源上,甘肃的马铃薯产量位于全国前列,且由于特殊地理环境,十分适宜马铃薯的种植,品质较高,获得多项国家级认证;甘肃省也是我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品质优异,尤其以当归、黄(红)芪、党参、大黄、甘草等五种大宗中药材驰名中外,享誉东南亚;又是有名的瓜果之省,高海拔、低降水和较大的昼夜温差造就了一批瓜果名品,“平凉金果”为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静宁县也先后被评为“中国苹果之乡”;同时,由于葡萄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甘肃省的葡萄开始迈出发展的新步伐,近年来有多种葡萄酒在国内国际各种展会上创造纪录;在矿产资源上,甘肃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重工业产品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较大,如甘肃63万吨的有色金属生产能力始终位于全国前列,镍、钻、铝、铜、铅、锌等6大有色金属产品在伦敦交易所与上海交易所注册,长期进行期货交易,国内外知名度很高;在文化资源上,甘肃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两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八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十二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二十三个,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九个,国际狩猎场三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十个,红色旅游景区八个。而在黄河水养育的黄土地上,诞生了源远流长的秦安大地湾文化、天水伏羲文化、庆阳周祖文化、平凉道源地文化、皇甫谧针灸文化和黄河农耕文明,从而共同形成了甘肃独特的“两黄”地域文化,它结合了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和丝路文化,并且都深深地烙上了黄河文明的印记。此外,甘肃近些年污染治理效果显著,2015年12月15日兰州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获得“今日变革进步奖”,兰州治污模式正式受到了国际认可和推广。网友笑称兰州的蓝天为“兰州蓝”[9]。

2.2.2选位

即关注当今市场需求和消费市场反应。甘肃省要根据“钻石定位模型”的五要素,进行消费者、便利性、沟通与成本的设计,选择最有发展潜力的资源进行定位。结合甘肃的重要地理位置,“一带一路”的带动,使得其与周边甚至沿海省份的沟通大大增加,政策的扶持使得合作成本不断减小,便利性增加,而这些消费者最关心的则是甘肃的特色资源。“一带一路”政策颁布之后,各省市争相定义自身位置,新疆力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10];青海正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和人文交流中心;陕西努力形成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基于甘肃重要的经济地位,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战略要塞,对于“一带一路”向西开放,东部产业转移具有关键作用,直接关系到东部产业落地效果和产能输出效果,是“一带一路”发展的战略支点;基于甘肃重要的文化位置,从最早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追溯到“陇西李氏”、道教文化、敦煌盛景、中药文化,无一不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支点[11]。

2.2.3定位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后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总结来讲,从经济文化以及甘肃的战略位置考虑,可以将甘肃定义为“一带一路”的“黄金支点”。在经济上,甘肃处于“一带一路”资源融通的重要位置:无论是自身优质农产品的输出还是对东部转移产业的承接,都使甘肃省成为不断撬动“丝路经济带”新增长的新支点[12];在文化上,临夏的回族文化、甘南独特的藏族文化、定西的优质中药材所代表的中国中医文化以及敦煌所代表的中国艺术的至高造诣,使得甘肃成为“丝路经济带”上文化输出的重要支点。如图2所示。

图2 甘肃省整体定位

3 结语

综上所述,甘肃省具有深厚的资源潜力,在“一带一路”的巨大机遇面前,紧紧围绕“甘肃:陆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支点”定位进行资源组合和开发,不断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高效发挥自身的支点作用,甘肃省自身也必将得到不断地进步。

参考文献:

[1]李飞.在市场定位战略的综合模型研究[J].市场营销,2004 (5):39-43.

[2]鲁君四.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定位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启示[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2):67-70.

[3]王露路.谈企业形象塑造的定位意识[J].现代管理科学, 2001(1):35-36.

[4]2015年甘肃省以及下辖县市政府工作报告[R].

[5]李飞.沃尔玛和家乐福在华市场定位的比较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8):60-66.

[6]王斌.景区形象对游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11):83-91.

[7]杨同庆.整合营销管理传播[J].营销管理,1994:25.

[8]徐加爱.打造“新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J].领导者周刊, 2014(5):1-4.

[9]张玉贵.战略定位:战略杠杆的支点[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3):246-247.

[10]褚云茂.21世纪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管理战略的新探索[J].上海管理科学,2013(35):1-5.

[11]王军善.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启沿线掘金潮[J].中国改革报,2014(9):1-3.

[12]杨继瑞.川渝地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J].经济体制改革,2015(4):58-64.

中图分类号:TU984.1

*基金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创新研究(12008XW)”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甘肃省一带一路
甘肃省发布第3号总林长令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