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07-18马义,尹开桂

遵义 2016年5期
关键词:竹节管束本义

缘起

2016年2月1日,腊月二十三,中国传统节日中“祭灶日”,也就是所谓的“小年”,从即日起就开始正式进入过大年的倒计时了。4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2月8日,中国农历丙申猴年大年初一,也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也是诸多汉传寺院入门第一尊佛大肚弥勒佛的圣诞节。2月14日,西方情人节。2月19日,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意味着大年正式过去了。3月5日,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洞穴中冬眠过冬的动物昆虫们开始苏醒过来。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春天真正到了。

《遵义》编辑部选用“节”字作为2016年本期“月字”栏目用字,以引起读者对节日文化的重视。

释意

从构字法言,“节”为形声字。古篆书上为竹,表义;下为约,表声。本义为竹节。

嘉言

《说文》:“节,竹约也。”左思《吴都赋》:“苞笋抽节。”《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节为竹节。

《素问·至真要大论》:“客胜,则大关节不利。”《素问·宝命全形论》:“人有十二节。”《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吕氏春秋·慎行论》:“得失之节。”节为关键。

《长歌行》:“常恐秋节至。”节为节日。

《荀子·王霸》:“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汉书·李广苏建传》:“屈节辱命。”明·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白首完节,尔尚念皇祖养士之仁。”清· 袁枚《祭妹文》:“爱听古人节义事。”节为节操。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宋· 柳永《雨霖铃》:“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清· 方苞《狱中杂记》:“寝食违节。”节为节令。

《论语·微子》:“长幼之节。”节为礼节。

《聊斋志异·促织》:“应节而舞。”节为节奏。

《荀子·无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左传·成公十八年》:“节器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谨身节用。”节为减省。

《论语·学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周书·谥法》:“好廉自克曰节。”节为管束。

《荀子·富国》:“节其流,开其源。”节为调节。

《诗·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节为高峻。

演义

“节”在古文的本义,基本上就是“过渡、转折;节制、管束;节约、俭省;礼数、秩序;恭敬、祭祀”。即使在英文中,“Holiday”直译即是“神圣之日”,应该说与中国文化有相似之处。

但今天的人们过节,已经与古人相去甚远,也与“节日”本义相去甚远。尤其是中国人,不仅节日的文化氛围淡化了许多,而且一些节日礼俗在世风日下之中堕落成不良习俗。人们过节,不是休息,不是消闲,不是养精蓄锐,不是敬天爱人,不是追先祭祖,不是孝亲顺老,而几乎就是颠倒相反。

中国的春节景象可以这样概括:铺张浪费,胡吃海塞,杀生害命,攀比虚荣,花天酒地,彻夜不眠,麻将赌牌,请客送礼,计较红包,拥堵“庙会”。于是人们几乎得上了所谓“节日恐惧综合症”:怕回家、怕待客、怕花钱、怕劝酒、怕逛街、怕赌牌、怕红包,甚至这两年又新起“怕催婚”。

一个好端端的喜庆的节日,竟然被人们过成这样的恐惧,这岂不荒唐又荒诞?可是一想,这还不是自作自受,自己给自己下套,谁人规定要这么过的?

(文/马义 书法/ 尹开桂)

猜你喜欢

竹节管束本义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有机硅流化床换热管束的吊架装置设计
“竹节人”中说“趣味”
放开管束孩子的手
管壳式换热器管束拆卸问题与建议
加氢精制U形管式换热器管束泄漏分析与对策
韩嚼牙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