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对初中生道德教育的指导意义

2016-07-18薛玉崇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论语弘扬诚信

薛玉崇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的一部以记录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思想。对当前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意义在于: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利己主义的抬头;初中生心理特点,初中生在思想教育方面受到的伤害更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宝贵遗产。应重视和借鉴《论语》思想,对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论语》中的“仁学”思想教会学生与人为善、与人为爱。

《论语·颜渊》记载,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答道:“爱人”这里,孔子明确地将“仁”规定为“爱人”。所谓“爱人”,则是要用一种仁爱之心去爱护他人,这是一种博爱,是一种从内心深处自发上涌的天然之爱。

“仁”不仅仅代表着孔子对一个人内心修养所应达到的程度的理解,还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所谓“仁者”,是指个人修养要本着自己内心真与善行事,儒家思想中的这种仁爱具体表现出来的道德内涵,归纳起来有十大重要原则:恭、敬、正、宽、忠、信、俭、惠、让、敏。将《论语》中的这一财富加以利用,将孔子思想中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中的有利成分融入初中生身上,从而更为完美地处理人际关系,加强自身修养。

《论语》中的“礼”教会使学生怎样构建和谐社会?

礼是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的。如果说仁是思想上的“道”,那礼则是行为上的“道”。认识孔子思想,首先要重视“礼”,因为孔子的思想从“礼”入手,又归结到“礼”上。离开了“礼”来说孔子的思想,虽然不乏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但游离了孔子的思想本意。

《论语·学而》篇中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知而和,不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里的“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是自身修行,克制自己无谓欲望的一种形式。仁与礼都是以创造和谐为目标。对于我们要创造的和谐社会还是有意义的。孔子对于礼的论述,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在对中学生讲解时应运用其合理的部分。

《论语》中的“孝”教会学生如何赡养父母、尊老敬老。

在《论语·学而》中,“孝”被作为“仁”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认为“孝”不仅体现在父母生前,最难的是对父母一辈子的尊重。

孝作为家庭伦理规范,有维持家庭稳定的功能和作用。人们用孝来调节家庭关系,使之扎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成为人们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古代,中华民族有着敬老孝亲的良好风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弘扬养老敬老的孝道德传统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孝道思想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保证,弘扬孝道思想有助于解决当前家庭代际矛盾,弘扬孝道思想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弘扬孝道思想有助于当代中学时形成赡养父母、尊老敬老的好习惯。

《论语》中的“诚信”教会学生如何诚实对待事和人。

首先,孔子认为诚信是有仁德的人应具的美德,是朋友交往的必要条件。在《论语,阳货》子张问孔子什么是仁德的人,孔子给出的答案中有句话是这样的:“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子夏在《论语,学而》篇中说过:“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说的就是交朋友要言而有信,才会被人信任。

同时,在孔子看来,诚信还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在《论语,为政》中有这样的记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强调的就是说人要是没有诚信,就不会有人相信他,就像车子没有轴一样,如何行驶呢?其言外之意就是人要言而有信,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成就一番事业。

在求学上,孔子主张实事求是、谦虚好学、执着追求真理的诚信思想。在《论语,为政》中,孔子告诉子路求知的道理,这样说道:“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的就是要实事求是。在《论语,述而》中提倡要谦虚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时,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还提出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思想。在追求真理上,孔子也强调要坚定信念,矢志不移。对真理的追求可谓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些都在侧面上体现了孔子的诚信思想。孔子的诚信思想对于加快当代初中生的思想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的“忠恕”之道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忠恕之道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层次递进的要求:从消极方面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积极方面讲,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前者是要求人们能够将心比心,对于不愿别人损害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己也不应当以这种思想和行为去损害别人;后者是要求人们能够视人犹己,由自己之心去理解、推知他人之心,去积极地利人、助人。在儒家看来,人们行仁爱,讲道德,不止是为了独善其身,更重要的是要能“兼济天下”,要在成人中去成己。因此相比而言,在这两者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乃是基本的、起码的要求,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对践行仁的道德,实现自身的道德价值,完善自己的人格,才是更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匡亚明.孔子评传.1990.

2.郑万耕.中国哲学教程.2002.

3.丁祯彦,藏宏.中国政治思想史.1988.

4.杨伯峻.论语译注.2006.

5.(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

猜你喜欢

论语弘扬诚信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弘扬爱国精神
如何读懂《论语》?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半部《论语》治天下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