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问题及石漠化治理的思考

2016-07-17何可章

大科技 2016年21期
关键词:石漠化

何可章

(黔南州林业调查规划院 贵州都匀 558000)

生态环境问题及石漠化治理的思考

何可章

(黔南州林业调查规划院 贵州都匀 558000)

土地石漠化是最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对中国西南地区民众的生存空间和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是导致贫困和灾害的主要来源。由于我省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当地人口压力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从而导致土地资源退化、植被覆盖度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等。本文主要从我省某地区石漠化的现状入手,并提出有效的石漠化治理措施,仅供参考。

生态环境;石漠化;治理措施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省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涌现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石漠化问题,这是由我省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再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我省地处世界喀斯特最集中分布的东亚片区中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省份,从1998年起,该省就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2008年开展的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工程,大大改善了我省石漠化的状况,石漠化面积开始减少、石漠化等级开始降低。石漠化的发展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但我省石漠化面积并没有出现大面积改善的情况,再加上该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给石漠化治理带来一定难度,目前,石漠化的有效治理仍是我省改善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

2 石漠化形成的原因

2.1 特定的地质及地貌

该地区碳酸盐的总厚度约为8500m,位我省土地石漠化的大面积发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碳酸盐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成土的速度较慢,据相关估算,该地区每形成的1cm风化土层大概需要4000~8500年。由于自然土层的厚度较低,土壤的抗腐蚀能力较弱,且抗腐蚀的年限少,极易导致石漠化的形成。

2.2 特征气候

据资料统计,我省除西北部边缘地年降水量不足1000mm外,多数地区的降水量为1000~1300mm,这为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外动力。在该地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非常强烈,这对岩溶裂隙的发育十分有利。无疑就加速了地表水的流失,导致地表土层土质疏松,进而在大暴雨的冲刷下流失,进一步加快形成石漠化。

2.3 人口增长过快,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人口的过快增长远远超过了土地自身的承载能力,这是导致石漠化形成的根本原因,人口超载将粮食问题变得极为紧迫。该地区的山区农民人口素质不高,观念较为传统,生产技术落后,为了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当地农民开始通过开垦荒地来种植农作物,导致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最终导致石漠化的形成。

2.4 社会经济背景

该地山区交通不够方便、经济落后、地域整体呈封闭状态、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等客观因素导致该地区的农民只好通过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同时,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地区近代地质历史上总共发生过4次大规模的认为生态破坏,而在近几年所开展的农村通路工程中,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和技术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成为石漠化灾害加剧的根源。

3 石漠化形成的潜在危险

3.1 土地退化

石漠化的形成大大降低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加剧了水土流失,可耕地面积因此减少。根据2012年遥感调查显示,我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可达73179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2%,其中强度流失面积为8016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6%;极强度流失面积为1322km2,占土地总面积为0.8%。该省的年土壤流失量约为25215万t,由此可见,石漠化地区土壤的侵蚀和流失速率远超过该地区的成土速率。

3.2 河道淤积

石漠化现象会导致河道淤积,该地的石漠化因植被稀少、岩石裸露、水源的涵养功能减退等,迟滞洪涝的能力大大降低,与此同时,流域面上的土壤由于受到降雨的集中冲刷和侵蚀,泥沙会随着地表进流入河,是导致泥沙淤积的主要原因。该地区每年腐蚀的土壤,其中大部分进入长江和珠江,并在中下游淤积,从而导致河道淤浅变窄,湖泊的面积和容积在不断缩小,大大降低了蓄洪和泄洪的能力。

3.3 植被逆向演替

石漠化现象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破坏,从而导致植被逆向演替。该地区由于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植物种群结构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已逐渐小时,小灌木逐渐取代了高大的乔木,群落的生物量呈现下降趋势,导致生物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逐渐消失,石漠化严重威胁到许多濒临物种的安全。另外,重度开垦和有机质含量减少的土壤,极易形成表面硬壳层和聚合体分解,导致入渗率降低,进一步加快了石漠化的形成。

4 石漠化的治理现状

(1)石漠化治理缺乏统一规范性,治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针对性,生物和工程的治理措施都是各自进行的,其工程布局较为分散,在行业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影响下,难以形成合力,严重制约了治理综合效益的体现。

(2)现阶段,该地区石漠化治理主要集中在发生石漠化的区域,而潜在石漠化的面积较大,若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或发生陡坡开垦,石漠化会发生跳级转变,从而加重石漠化,因此,应做好未发生石漠化区域的保护工作。

(3)目前,石漠化治理过度重视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建设,而忽视了推动石漠化地区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民的经济问题,从而导致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较差。

(4)缺乏健全的石漠化治理管理维护机制,过度注重石漠化治理措施的实施,而忽视了对其的维护。

(5)石漠化治理缺乏一定的经济支撑,导致石漠化治理难度较大,需要较高的投入,近年来,我省虽然在经济上取得较快发展,但在石漠化治理投入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般情况下,石漠化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环境恶化和经济落后并存。

5 我省石漠化治理的措施

5.1 生态农业模式

根据对喀斯特生态环境土地类型进行分析,可实施立体、多层洼地的生态经济模式,促进多层次土体资源开发利用形式的形成。加大混农林业复合型综合治理的推广力度,主要包括立体农林复合型、林牧和牧农结合型、农牧渔结合型等模式,建立综合农业生态系统,在人地关系系统的基础上,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将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比如:毕节地区开设“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区,在生态环境的治理过程中,吸取并总结了相关经验,主要结合坡改梯农田和防护林的基本建设,把山地作为一个整体实施相关的主题生态农业建设措施,并以保土、兴林及蓄水为重点,同时采取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及工程措施,有效整理山水林田的基本治理思路,以上就是破面综合治理的生态工程技术的宏观模式。

5.2 退耕还林还草,林草结合的草、畜生产模式

由于林和草吸收不同土层的水肥,草的根系在浅土层,而树的根系在深土层,大部分草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及提高土壤水肥含量的作用,因此,草和树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草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全覆盖地面,再加上树的盖度,就具有加大的覆盖度,可将草种植在果树和其它林木的株行距之间,草可以用来饲养家畜,可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在坡度比较陡的地区,培植草种时,可用地膜覆盖,避免在生长期被雨水冲走,再成苗就还可将地膜收回,重复利用。通过草地来增加地被的覆盖,能够有效减少地表流经,提高渗透能力。

5.3 草地畜牧业模式

该地区的农民具有传统的畜牧习惯,这是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幅度提高了商品经济的流动性,从而大大促进了牛、羊等养殖业的发展。但牛、羊养殖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破坏天然草地的基础上的,只有小部分是通过人工种草进行养殖,由于很多地区畜群的比例较大,放牧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天然草地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严重退化,在土层薄弱的沙质土壤上的草地植被在遭到破坏后,出现水土流失,导致草地及周围无法再种植农产品。因此,以农民为主体,国家技术人员作为技术骨干,通过借鉴外国专家的技术经验,根据不同草地类型,展开草地畜牧业和农林牧业综合技术的研究,形成多种经营的模式,以此来实现优质、高效、高产的草地畜牧业和农业,从而促进农林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5.4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将喀斯特生态环境划分为小流域单元进行治理,在保证水土流失的自然规律前提下,对水土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防护体系的合理配量,从而为山地经济生态景观设计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建立并完善和山区特点相符合的农、林牧复合农业生产体系,以便和江河治理方面相衔接。针对小流域的治理模式可总结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综合防护体系和复合农业生产体系,在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小流域内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特点,对山地经济生态景观和特色进行设计,通过采取以坡改梯为重点的生物治理措施、工程治理措施、农艺治理措施,实现该流域山水林田的综合治理。

比如:毕节地区的观音河小流域在1988年时被列入我省首批专项治理的工程项目中,经过长达5年的治理,已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87km2,治理程度达98.5%,在生态环境方面,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23.4%提高至41%,水土流失面积比治理前少了43%,可见水土流失已得到基本控制,年土壤侵蚀量减少为13.30×104t,相比治理前少了71%,径流量降低1590m3,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抗灾害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小流域治理过程中,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保证农业结构的合理性,加大科技兴农的推行力度,可逐渐形成粮、烟、果、畜主要生产体系,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据有关数据显示,观音河小流域在治理过程中,虽然耕地减少了13%,但粮食总产量却提高了73%,耕地生产率由每公顷1613kg提高为3195kg,农民的人均口粮增加到kg/a,相比治理前,增加了630a,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152元,提高了3.4倍。

6 结语

在进入新时期后,我省制定了“生态立省”的战略,从自然—人—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观着手,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予以重新审视,这种理性的选择,有利于我省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的健康建设,对在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成本重视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和谐的视角入手,保证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积极构建适合该地区发展的经济生态链,从而实现人、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协调持续发展。

[1]康晓燕.我省生态环境问题及石漠化治理的思考[J].低碳世界,2015(12):11~12.

[2]田祖为.关于加快广西石漠化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西林业,2006(2):38~40.

[3]陈笑媛.我省石漠化与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J].南方国土资源,2004(9):24~25.

X171

A

1004-7344(2016)21-0339-02

2016-7-10

何可章(1972-),男,布依族,贵州都匀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林业规划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石漠化
湘西岩溶区石漠化空间动态研究
——以凤凰县为例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喀斯特石漠化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基于RS和GIS的云南石林县石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近50年演变
——基于5个地点的案例研究
近15年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