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核雕艺术

2016-07-16王照烽

收藏 2016年6期
关键词:核舟核雕包浆

王照烽

清代核雕在继承明代核雕审美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发展。

康乾盛世造办处的兴起对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宫廷的喜好间接波及到民间;民间之流行,也直接影响到宫廷。因宫中造办处的工匠皆来自于民间艺术家,奇思妙想是他们的特长,满足宫廷需要、取悦帝王是他们艺术行为的目的。

然而清代核雕受明代才子魏学洢之《核舟记》影响极深。虽然明代核雕今已不复存在,但却不能抹去,可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当今博物馆中可见清代核舟作品的各种百变不离其宗的造型和简刀人物雕刻,良莠不齐。

笔者居住潍坊地区,20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法》发布实施前后,耳闻目染了民间核雕艺术,听闻不少故事。我姥姥村子里有一远房表兄,名李桂禄者,好古,常骑自行车去西山里(临沂地区)收集古玩,偶得一桃核雕挖耳罗汉,核不大,包浆通红,应为清中后期之物。藏者当时索价500多元,后被北京一哥们半价“劫”走。

天津籍崔先生、段先生乃古玩爱好者,常住吾夷。据他们讲,早些年在北方收集的老核雕,大陆人几乎鲜有顾及,多数被台湾藏家购走;南方亦然。因其物件太小,国内识货者不多。所以国内拍卖少见精品,常见作旧核雕或以劣充优的现象并不奇怪。

清代核雕审美思想直接受到明代有关核雕艺术的记载的影响或沿袭“口授目成而后识之”的传统,所以现在可见的馆藏核雕实物多以核舟为多见。能重现魏学洢《核舟记》的当非清代陈祖章的橄榄核雕舟(图1)莫属,此作完成于1737年,依照橄榄核天然的外形,将一个果核雕琢成一艘小船,船上乘载8人,每一位人物的动态、表情各有不同。最特别的是,船底刻苏轼的《后赤壁赋》全文300余字,细密井然,堪称鬼斧神工。

台北故宫藏有清代“陈子云”款的核雕花篮(图2),高2.6厘米。其构思巧妙,运刀干净利落,包浆厚重,呈琥珀色,在篮把底部有“陈子云制。乙巳年口”字样。虽然作者很想将花篮之梗、瓣、叶等极力凸起来,然而肉薄的核桃材质很不给力,只能以高浅、浮雕和镂雕的技法来操作。陈子云者,未能见到相关文字记载。虽如此,就其传世实物而言可与陈祖章比肩,北京故宫也藏有“陈子云”款识的橄榄核雕舟,他的核舟别具一格,有创意,已经跳出了《核舟记》的模式。虽名不见经传,然其作品却非同凡响。

清代封锡禄者,嘉定竹雕艺人,以竹根圆雕而名显一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供职于清宫造办处。据金元钰所撰《竹人录》记载,他又善镌桃核舟,大小不过两指甲,中坐三人为东坡、佛印和相从之客,船首两人,船尾一人执扇烹茶,两面共四扇窗,各有枢,可开合。舟底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由此看来,逢锡禄的核舟亦受《核舟记》的影响。

有人曾提出,清代核雕向细微化进步的原因,与西方放大镜与显微镜的引进使用有很大关系。笔者认为其实不然。当时这类仪器即使引进国内,也是极其稀少的。一般民间核雕艺人使用的可能性不大。我国自古有微型雕刻,这方面的实例并不少见。如宋人詹成能在竹片上雕刻精微山水,须在侧光照射中才能看清;还有明宣德间人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婴孩,一个婴孩只有半粒米大小。前后两位奇人的高超技艺跟放大镜、显微镜并无关系。另据清华大学钟蜀珩教授讲,大约在2004年前后,一位山东籍的微雕艺人在清华美院即兴表演,在象牙片上刻字不以目视,将双腕夹于双膝间闭目以意念而行刀,所刻成之字常人须用放大镜才能看清,且法度严谨,挥洒自如。此绝技虽然与核雕技艺有别,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2009年北京永乐春拍图录中有两件桃核雕刻(图3),通体包浆红润,中孔为串,随形而刻:其一镂刻“三羊开泰”“松下高士”图,边款刻“壬子年(1852年)”;另一件刻“月下读书”“深山行旅”图,款识为“壬寅年冬(1842年)贵州舒文光”。人物形神兼备,其开脸、衣饰、树石法度森嚴,技艺精湛,布局合理,非一般俗手所能为。两件估价1.5万~3万元。舒文光其人名不见经传,但作品远超一些馆藏品,可见高手在民间之一斑。

2010年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上,出现一件(套)清代桃核雕刻的十八罗汉(图4)。虽人物雕刻呆板,面目雷同,在艺术造诣方面不能同上述舒文光所刻核雕相比。但自然枣红色的包浆喜人,最终也以38.4万元的价格成交。这套桃核雕刻的技法虽不甚高,但如此完整的一套核雕比较少见。

2005年北京翰海春拍,一件(套)清代橄榄核雕108粒先贤人物串估价120万~150万元,终以134.2万元成交,创中国核雕史上的最高成交纪录。此套核雕人物以高浮雕、圆雕技法雕刻而成,单粒直径在1.3厘米左右,且大小匀称一致。包浆润泽,成棕红色。果核上所雕皆为秦汉至明初的忠臣良将,文人儒士共108位,精雕细刻,微中见大,的确是一件(垒)十分难得的核雕艺术珍品,堪与陈祖章的核舟相伯仲,所以才能以天价成交。从此中国核雕市场显著升温。

清乾降年间的杜士元,吴郡(今苏州)人,他同陈祖章、陈子云、封锡禄等一样直接或间接受到《核舟记》影响而善镌核舟。清人钱泳在《履园从话》中记载了他的核舟的艺术成就和市场价值:每件作品值白银50两,“帝曾召其进入造办处重用,并赏赐颇丰”。由此可见清代核雕(图5)上层市场之一斑。

猜你喜欢

核舟核雕包浆
“核雕”进校园
核雕文化,非遗传承
核舟究竟有多大
着力表现事物的特征
文玩那些事儿——文玩包浆的三层意义:冰浆 晶浆 玉浆
文玩那些事儿——包浆太慢?因为你手太“勤”了
包浆
核雕:天地之宽,显于方寸
心脏“核舟记”
从《核舟记》窥探核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