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时代的“匠造”达人

2016-07-15孙祺童

职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智能家居智能产品

孙祺童

2014年成立的广州华睿电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华睿),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智能家居系统业务为主的创新互联网+公司,短短两年时间里,公司目标业绩实现了由两千万到一个亿的突破。这使它在同行业的公司中已经成为一颗闪耀的新星。那么,究竟是什么能够让一个不到40人的团队公司做出如此傲人的成绩?

近日,华睿公司董事长李宗平先生接受了《职业》记者的采访,他讲述了如何在智能时代的大环境下将“工匠精神”贯彻始终,从而使自身产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选择方向不落窠臼

在成立华睿之前,李宗平已经拥有两次创业的成功经验。学习电子电器专业的他最初涉猎于传统制造行业,并曾经成功收购中核集团下属的一家国营企业。

但在制造行业的工作经历让他知道,中国传统制造业在错过了许多主动转型升级的契机之后,所表现出的原材料价格水涨船高、对上游产业链的依赖度过大等问题,已使其完全陷入痛苦的被动境地。李宗平认为,如果自己想要寻得一条稳定并有前途的发展道路,传统制造业是万万不可涉足的行业领域。

来自湖南山沟的一个贫困家庭的李宗平从小就立志:在四十岁之前必须要做出一番事业。而对于最终为什么会选择这一行业,李宗平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

李宗平和他的团队经过综合评估认为,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发展互联网+,无论是从他个人的阅历来说,还是出于对整个团队未来发展的思考,智能家居行业都是一个十分有前途的、蒸蒸日上的行业领域。不仅如此,李宗平和他的团队坚信,智能家居的相关产品终究有一天,并且是非常快,会进入到千家万户中去。

“智能家居这个行业在未来三五年之内肯定会有一个爆点,而且会非常快。”

说干就干,但智能研发并不像普通制造行业,只要有技术就可以了。智能硬件单品的研发说白了就是一个摸索的过程。李宗平和他的伙伴们用了半年的时间对同行产品进行学习了解,不断研究、查找缺点,并且调查客户的使用体验度,包括产品的附加值等等,这些准备工作做足后,再让自己的团队去总结、研发,最终形成一个个成熟的产品概念。

原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党委书记刘良凯将军(左三)莅临公司指导

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年时间里,李宗平主要涉及推出的是一些例如智能窗帘、智能门锁一类的功能单一的智能硬件单品。秉着一股对制作工艺精益求精的热情追求,华睿的每一样产品都使用铝合金材料,加之采用高光边工艺,李宗平和他的产品们在市场上迅速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和赞赏。

有了之前产品立下的良好口碑,2016年,李宗平和他的公司在推出代表他们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新产品——“华小睿”智能机器人之后,收到了来自京东市场部的来电。对方认为,李宗平团队研发的“华小睿”亮点还行,整个产品的工艺设计和用户体验度都值得推广。

初始之行筚路蓝缕

想要创办属于自己的科技公司又谈何容易,人才是最大的瓶颈,没有人才,“智能”一词又将从何而来?

谈及公司创办之初的情况,李宗平笑谈:“我们就去别的公司挖人,一开始请他们来做兼职、作指导,后来他们渐渐被我们公司的这种做事的愿望和态度所吸引,我就慢慢地把他们都留下来,让他们投入到研发的队伍中去。”

正如华睿最新研发推出的这款智能机器人,从产品构想到投产出品,前后历时一年时间,是其他同公司产品的六倍之多。在研发“华小睿”之前,李宗平和他的团队就一直在总结,“为什么智能家居的落地性没有很强?这么好的产品为什么就是很难落户到每个家庭?”

经过团队的调研发现,智能家居系统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一个干性的需求,有品位的家庭会选择使用,但对于80%以上的家庭来说,智能家居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这就是智能家居推广的难度所在。

李宗平想到,如果不能做出一个大众接受度高的新产品,智能家居行业,甚至是自己的公司,都将面临被动的发展前景,这是李宗平不愿意看到、更不能接受的。

于是,李宗平想要在研发智能硬件单品的同时,能够把这个智能系统融入进去。说白了,就是去挖掘用户更深层次的使用需求和用户体验感受。

智能家居不像冰箱、空调是生活必需品,要想让用户拥有良好的使用体验度。李宗平在思考设计“华小睿”时就曾要求其音乐播放功能一定要达到Hifi级别,这就对整个产品的内部结构提出高质量的要求。当时光是这一环节的打样就历经十次以上。除此之外,在“华小睿”“体内”必须要使用部分木质的零部件,李宗平与其团队保证使用高品质的木质材料,并不断调试内部结构,最终形成一个实用与萌点兼备的HiFi级造型。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寿生(左二)莅临公司指导

而专业人士都知道,一个电子硬件设备在融入多功能之后,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主板发热等问题,就好比我们的智能手机。李宗平在“华小睿”的体内还植入了智能传感器,用来实现它测量环境和温度的功能。一开始,“华小睿”也出现了发热和不流畅等问题,员工通过软件校对、结构功率改良、反复测试环境数据等方式,努力缩小传感器与机身腔体内形成的测量误差,历时两个月的时间,终于使这一问题得以解决。

公司制胜良性发展

当被记者问到“有没有想法要在自己的公司里去推行工匠精神”的时候,李宗平笑道:“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啊”。

在李宗平的心中,工匠精神就是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在这其中,做人是做事的基本准则。无论是研发的任务也好,还是完成其他工作的任务也好,当你在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之后,也要想到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

李宗平本人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戏谑自己的性格就是如此,公司的员工都知道。在每一样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李宗平总是抓得很细,小到包括一个结构中的组线方式。有些员工为了赶进度有时并不会考虑这么细致,在装配过程中也不会思考走线是半圆形还是线形,这在李宗平看来都是十分有必要考究的,他绝对不允许轻率地做决定。

有一次,一名员工在上完洗手间后,无视水池边已有的一摊水渍,洗手后径直走开了。李宗平其实明白这是上一个员工使用洗手池时留下的水渍,但他还是找到将水渍忽视处理的那名员工。员工委屈地表示水渍并非自己造成,所以才坐视不管。但李宗平告诫这名员工:“不管是不是你搞的,但你确实在这里洗了手,那为什么你看到这里有水还不擦干净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问题。”

将这一事例联系到公司团队的设计研发环节,就是每一样产品要生产出来,都是要有很多人参与合作的,有美工、电子硬件等等。站在自己的本职工作角度来说,如果做技术的员工不考虑美工设计合理性的出发点,结构也不遵循美工的意见,这个工作就很难进行下去。

李宗平认为,如果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各自做着自己手头上独立的工作,团结不起来的话,这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团队。然而真正的一个项目能够完成,打的是整个团队的功劳,否则工作将会无法衔接,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工匠精神。

在公司现有的成员中,95%都是90后,李宗平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感觉自己都“老了”。

“所有进我企业的人必须要有强烈的做事愿望。这是想要做事的愿望,而不是想要工作的愿望,这两点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公司的用人标准。”

华睿团队信心满满

李宗平告诉记者,华睿的每一位年轻人都非常高的追求,他们身上有一种拼搏的精神。在李宗平的团队里,记者感受到一股非常强烈的做事愿望,大家都愿意干出一番事业。这大概就是公司成功的坚固堡垒了吧。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当询问他的创业故事时,李宗平这样告诉记者:“现在的我并没有很成功,我想让舆论的关注点都在我们的产品上,这才是我们公司成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李宗平和他的团队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做智能家居的高端品牌。李宗平一直明白,要想维系自身产品的生命力,必须对产品要求精益求精,无论是产品外观还是内部结构,都追求质感的高端体验,因此,两年来,李宗平的客户们都对其产品保持高度的满意和认可。

目前,李宗平和他的公司规模正在逐渐庞大,在公司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李宗平想要成立属于自己公司的技术研究院和管理学院。

这名80后男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远远超过记者的预期,他认为,工匠精神更多地,是在不断追求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融合到自己的公司生产之中,是李宗平和他的团队时刻铭记在心的秘籍。

李宗平和他的团队在继“华小睿”之后,正在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李宗平认为,只有不断挖掘客户的内在需求、提高智能硬件的用户体验度,以此为出发点来增强自身产品的用户黏度。就好比智能手机一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产品系列,将用户的使用需求串联起来,从而延长产品的生存寿命,要把产品链条做活。

公司从创立至今,李宗平放弃原本在深圳安逸的生活只身来到广州,有时甚至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看望妻子。有时李宗平也会想要停靠在家庭的港湾好好休息,但等待他的,是整个团队渴望发展的热切眼神。面对公司上下每一位尽力拼搏的员工,李宗平咬咬牙忍住了。

智能家居,这是一个正在逐渐成长壮大的行业体系,要想抓住良好的发展契机,李宗平认为自己一丝一毫都不能松懈。

尽管智能时代的脚步无法抵挡,但在今天,依然有无数的工作是智能无法取代的。更何况,在制造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工于精、匠于心”不也是能将智能制造升华的制胜法宝吗?未来请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智能家居智能产品
基于Zigbee的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关于智能家居真正需求的探讨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基于LD3320的智能家居控制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