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让旅游增值升级

2016-07-15

当代贵州 2016年19期
关键词:屯堡花灯全域

普定县马官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蒋文武最近很忙。

恰逢“五一”小长假,许多游客从贵阳、安顺自驾来到普定,点名要看马官的花灯演出,蒋文武带着花灯队的成员们演了好几场。还没歇口气呢,又有朋友想到马官镇下坝村参观屯堡古寨,他还得带着他们去尝一尝有100多年历史的手工盐水面。

普定金荷农业投资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时国也很忙。

他正在与北京一家文创公司合作,打造沙湾农业大观园的旅游文化项目。刚布置完3D壁画绘制、互动教学百科全书安放等工作,指挥工人将葡萄藤编制的动物雕塑摆放到位,他又被员工叫去协调亲子体验园的农耕器具,弄得两手都是泥。

蒋文武、曹时国等人的“忙”,正是文化价值的体现。在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的过程中,普定立足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把文化基因植入旅游产业,不仅提升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还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马官的西路花灯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路花灯却不愁“后继无人”,马官镇每个村至少有一支花灯队,学校少年宫专门开设了花灯培训班,孩子们争着加入表演队。花灯表演成了马官镇的“文化时尚”,蒋文武说,原因很简单,“一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二是看到了文化旅游的潜力”。

每年春节假期,到马官镇登天龙山、看花灯戏的游客将近10万人。由于传统花灯表演有时节性,大多集中在春节期间,不少游客便自费请花灯队演上几场。演出多了,马官马堡花灯队的成员们一商量,索性成立了公司。如今,公司拥有50多名员工,90%的收入都来自于演出。

“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普定文化根脉丰厚、文化人才辈出、文化事业繁荣: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的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极具特色的高台地戏、西路花灯、仙马射弩和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传承百年的水磨面、荞皮、朵贝贡茶制作工艺……可惜的是,这些文化瑰宝一直藏于深闺,鲜有外人慧眼识珠。

如今,普定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沉睡多年的文化富矿被逐渐唤醒。

4月21日,普定县在贵阳市花果园举办以“游田园、享美食、悦心境”为主题的专场推介会。花灯戏《携手共建新农村》、仙马多声部无伴奏合唱、屯堡地戏成为推介会最大的亮点,引得市民连连鼓掌。

“旅游+文化”,释放出多重效应,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随着2015贵州·普定“华陈酱酒杯”汽车场地越野公开赛、2015年中国(安顺)屯堡文化汇·美食季之普定县首届沙湾葡萄采摘节系列活动,2015年中国(安顺)屯堡文化汇美食季之“游田园普定·品穿洞美食”烹饪大赛以及风车旅游节、缤纷蝴蝶节的成功举办,普定的历史渊源、文化魅力逐渐被外界所熟知和认同。得益于此,普定一举成为黔中地区旅游“新宠”,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知度都得到大幅提升。

旅游商品产业的发展便是有力的印证。截至目前,普定新增以马场水磨面、马场奇石、朵贝贡茶、化处荞皮、可屹带皮牛羊肉系列食品、盐水豆干、民族民间服饰等旅游购物商品经营户36家,年综合产值逾亿元,旅游购物商品产业链条正逐步形成。其中,马场石蜚声境内外、有价无市,荞皮、水磨面等普定美食亦是供不应求。

贵阳游客朱先生就是被普定的美食文化吸引而来。他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对普定旅游文化的介绍,便决定带着家人开车过来转一转。“来了才知道,普定不仅饭菜好吃,还有这么多好玩的。等穿洞文化园建成了,我还想再来一趟,带孩子看看人类祖先的生活遗迹。”朱先生说,让他更为感慨的是,接连走了普定的几个景区,却没有一个收门票。

“农业种植观光采摘有季节性,文化创意却没有。我们打造旅游文化项目,就是希望园区变成全域旅游、全年旅游的载体。”曹时国说,“现在搞旅游,靠门票增收已经落伍了,我们依靠的是产业!”他的一句话,道出了全域旅游的关键。

猜你喜欢

屯堡花灯全域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贵州屯堡古村落传承发展的价值
找不同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赏花灯
屯堡女子“尖头绣花鞋”探析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花灯艺人
“屯堡文化汇”引爆乡愁游
安顺屯堡村寨石头交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