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寺庙园林解说系统构建研究
——以福州市西禅寺为例

2016-07-15池梦薇张昌岳俞书涵朱里莹兰思仁

中国城市林业 2016年3期

池梦薇 张昌岳 俞书涵 朱里莹 兰思仁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州 350002



城市寺庙园林解说系统构建研究
——以福州市西禅寺为例

池梦薇张昌岳俞书涵朱里莹兰思仁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州350002

摘要:城市寺庙集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建筑文化和艺术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体,完善的解说系统对于内涵丰富的城市寺庙园林来说极为重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以福州市西禅寺为例,对城市寺庙园林解说系统构建进行研究,总结出解说手段单一、解说内容不全等问题,提出增加僧人导游、佛教礼仪文化解说、二维码的利用等改进方案,以期改进现有的解说系统,发挥城市寺庙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

关键词:寺庙园林,解说系统,西禅寺

寺庙园林是寺庙建筑、宗教景物、人工山水和自然山水相结合服务于宗教或具有宗教性质的建筑的绿地类型[1];是我国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随着城市的高速扩张,原本远离城市喧嚣的部分寺庙被纳入城市范围内,从而发展了城市寺庙园林。城市寺庙园林比山林寺庙园林周边用地和服务对象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2]。就以福州西禅寺为例,其周边有福州大学怡山校区、福建老年大学、福大幼儿园、居住小区和在建的商业区。寺庙园林不同其他类型的园林是其既有宗教功能,又有公共交往功能[3]。因此城市寺庙园林的游人组成更为复杂。

城市寺庙园林的游人复杂性、文化内容多元性和特殊的宗教性,使得解说系统的构建十分重要。解说系统是为了实现游人、经营者、管理者等和各种媒介之间有效沟通利用多种媒介传达目的地的各种自然或文化信息,促进旅游者和广大公众对自然的认识和对文化的体验而进行的信息传播行为[4]。解说系统是景区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5]。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解西禅寺的解说系统现状,包括封闭式问卷和访谈问卷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游客,爱好、关注点不同,对解说服务的要求也不同,科学的问卷设计可以了解到游客对于西禅寺整体解说系统的需求和需要提升的地方[6]。

问卷主要针对以下5个方面进行询问:1)游客类型;2)游客对解说设施的了解情况;3)游客在寺内寻找景点情况;4)游客对寺内指示牌意见情况;5)游客对寺内观光旅游礼仪的需求。

本次问卷调查分为现场调研问卷和网上调研问卷。现场发放问卷65份,网上回收问卷39份,都为有效问卷。现场调查的人员当中退休人员(48%)和工作人员(43%)较多,来许愿、放生的游客多为退休人员和工作人员。网上回收问卷中学生较多。游客类型为:许愿香客最多(28%),其次为许愿游客(24%)、开光客(18%)、虔诚香客(16%),观光游客(14%)所占人数最少。本研究根据彭惠军等关于佛教寺庙旅游者类型的研究,对游客类型进行分类:虔诚香客是毕恭毕敬的皈依者、许愿香客是“讲究实用”的信仰者、开光游客是“目的明确”的信仰者、许愿游客是“入乡随俗”的旅游者、观光游客是“走马观花”的旅游者[7]。

据调查显示,70%的游客对解说设施有一个浅显的了解,如知道指路的标志、解说的标志。但是其他解说设施如电子导游解说器、语音解说介绍并不太了解。多数游客(71%)第一次到西禅寺可以找到想要去的景点,且大部分人是通过指示牌找到地点,说明园内的指示牌做得相对完善。但是有58%的游客认为指示牌数量太少,在岔路口会迷失方向,同时希望制作一些关于整个寺庙出口方向的指示牌,便于寻找出口。造型过于单调没有特色(25%)也是游客对于寺内指示牌的重要意见。

据问卷分析的结果,大多数游客在游玩的时候想通过解说牌对西禅寺进行了解,但是西禅寺内解说牌数量太少、关于一些景点的解说也不到位,如宋荔的介绍、独木成林的榕树、西禅寺的历史等等;同时,形象化的解说牌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77%的游客希望增加有关礼仪的介绍,部分游客指出对于寺庙旅游的一些细节不了解,比如如何请香、烧香拜佛的手势礼仪等。

2 福州西禅寺解说系统现状及问题

2.1 现状分析

从解说系统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来分析,可以将其分为向导式解说系统和自导式解说系统两类。向导式解说系统是由专门导游人员向旅游者进行讲解。自导式解说系统是由书面材料、图式、语音等无生命设施组成,如牌示、解说手册、导游图、语音解说、录像带、幻灯片等,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8]。根据这个分类同时结合唐鸣镝对自导式解说系统的详细分类[9],笔者对西禅寺现有的解说系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表1)。

表1 西禅寺解说类型分析结果

注:√代表有,×表示没有

西禅寺现有的解说系统情况是:有部分的解说牌,有警示牌、指向牌;无解说人员,无解说手册,无导游图,无游客中心;一些具有历史价值和独特景观价值的景点没有相关的解释说明。

经现场实地调查,将西禅寺现有的标识牌分为以下7种类型(表2):景点解说、图文解说、交通指示、安全警示、环保提示、公共服务指引、佛教礼仪。其中以安全警示类型的标识牌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5%,同时运用最多的材质为金属材质,为总数的58%。从调查结果来看,其标志牌的质感不强,和其他园林的标识牌没有特别的区分,同时解说牌数量太少仅有13%。

2.2 存在的问题

1) 解说形式单一。从表1可以看出西禅寺中仅有自导式解说,无向导式解说。城市中的寺庙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书法、音乐、文学于一体的艺术殿堂[10],其中的佛教历史、禅宗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向导式解说能更直观、更全面地让游客获得知识,而自导式解说设施单一,几乎只有标识牌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通过问卷、访谈了解到,游客们大多希望知识能通过不同的形式传达出来,这样才不会觉得单调乏味。

表2 西禅寺标识牌统计情况

2) 解说标识牌内容简单、数量少且分布不合理。西禅寺的解说牌数量太少,有些重点的景点讲解很简单并不能让游客了解其深层次的文化。从西禅寺标识牌分布图(图1)可以看出解说牌仅仅分布于寺中左侧地区,东侧基本上没有相关的解说设施。一些有特色的景点没有相关讲解和介绍,没有体现其科普的功能。针对不同的游客,设置一些不同的解说内容会更有针对性,更具人文关怀。

3) 解说并没有突出“禅宗文化”。解说设施和一些解说内容与其他的游览地形式相同,并没有突出其自身的特点。禅宗文化的体现过于片面,寺庙内禅语只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标识内容,同时标识牌设计的禅宗元素也提取不到位。

图1 西禅寺标识牌分布图

3 解说系统构建

3.1 完善解说设施

1) 丰富门票的内容和印发宣传手册。在门票的背后可以印上寺庙的平面图并附上一些寺庙介绍。印发关于西禅寺景点的宣传手册,不仅可以介绍西禅寺的历史也可增加一些对于佛教文化的讲解内容。宣传手册不一定需要大量派送,可以放置在寺庙的入口处,有需要的游客自行取阅。

2) 完善标识牌。一是增加标识牌的数量、并合理布置其位置:在重要的景点、有历史背景和特色的景点设立解说牌增强文化传承的效果,如可以增加古榕、报恩塔、玉佛楼、伽蓝寺、禅师亲植古荔的解说牌;在岔路口设立指示牌,如增加报恩塔的指引牌;在寺庙内厕所、小卖部、餐厅等处设立服务功能的引导牌示。这些指示牌的设计不能想当然,需要考虑游人的心态。二是标识牌设计更为形象化。有些时候看到指示牌也不知道所指的地方是哪里,因为其标识的地名并没有和自己脑海中的地方对应起来,因此,标志牌的形象化设计可以提高游客游览的效率,如在标识的地名后加上景点图片或寺庙平面图。三是选用耐用、耐雨水冲刷、不易腐蚀生锈的材质作为标识牌的材质。

3) 运用电子导游讲解器。若同一批旅游的游客人数太多,在寺庙中又不宜大声喧哗,可以使用电子导游讲解器。可以运用地图显示和语音模块相结合的电子导游讲解器[11]进行景点介绍,走到相应的景点导游讲解器自动感应。每人自己佩戴电子讲解器,既能清晰地了解寺庙的历史文化又能自己掌握各个景点游玩的时间。

通过现状调查和研究,对西禅寺标志牌提出改造建议(图2):主要将西禅寺规划成两条线路,将游人进行分流、给予游客更好的指引。两条线路都是循环相连的:一条为佛教文化体验路线,沿路设置一些西禅寺历史、佛教礼仪等相关解说牌,让游客体验西禅寺寺庙园林的精彩;另一条为朝拜路线,朝拜游人、香客可以先选择这条线路。

图2 西禅寺标志牌改造建议图

3.2 运用“互联网+”理念

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2]。互联网+旅游业的运用使得解说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年轻一代。

例如:微信可以实现景区导览、规划路线等功能。腾讯云可以帮助建设旅游服务云平台和运行监测调度平台[13]。随着微信的普及,二维码的利用十分普遍,也成为众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愿意使用的方式。在景点以及各种景观处设置有二维码的解说牌,游客可以用手机读取二维码的信息以获取这些景点、文化礼仪的介绍,其形式可以为文字、图片及音频等多种形式。同时游客也可以在自己的客户端和管理人员进行良好的互动[14],管理人员可以监测到每日的客流量和最受欢迎的景点。在寺庙门口处张贴二维码电子地图以获得整体的信息,游客可以随时随地知道自己所处位置,以及根据自己的需求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进行游览。图3、图4就是笔者对西禅寺制作的简单的二维码。

图3 西禅寺二维码     图4 古榕语音介绍二维码

3.3 体现佛教特色

寺庙园林不同于其他城市公园的地方主要在于其特殊的宗教文化、礼仪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可能比较晦涩难懂。因此,可以在解说内容中增加佛教文化、佛教礼仪的内容,在相对应的地方增加一些基本佛教礼仪的介绍,如在入口处的请香处,标明相对应的解说牌,游客就不会产生疑惑;增加禅宗文化中的禅语,让游客有所警醒,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15]等禅宗经典内容的提取。寺庙园林的植物配置有些具有明显的宗教象征,可以对其进行科普教育如佛教五树六花等常识的讲解[16]。

在标识牌设计上可以提取与西禅寺相关的元素,使标识牌更有特色,如从柔美的海洋文化,富有地方特色的西禅寺建筑屋脊装饰中提取相关的元素。标识牌色彩古朴典雅,饰物颜色为灰白或淡蓝色;造型有表现海洋文化的翼角悬鱼和浪花、曲线优美的吉祥卷草,还有以传统瑞兽为代表的装饰[17]。这些元素都可以在解说牌中展现,使整体风格具有统一性。

3.4 设立僧人导游

针对一些观光游客对寺庙、佛教等文化不了解却又渴望了解这一现状,可以选拔一些僧人成立轮班制的免费僧人导游,对寺庙的建筑、佛教历史、禅宗思想、寺庙园林景观等各种文化进行讲解。但是每一批人数需要控制,不宜太多,以免造成喧哗吵闹的情形。也可以安排一些对于佛教文化、禅宗文化了解的志愿者成为志愿者导游给游客讲解,促进彼此对于佛教文化的理解,缓解僧人导游的解说压力。

4 结语

城市寺庙园林解说系统的构建不仅仅是对寺庙历史的讲解,也是对寺庙园林中包含的千年文化历史进行传承,是宗教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重要的环节。针对福州西禅寺解说系统的现状,提出了解说设施的完善、“互联网+”理念的运用、佛教元素提取和设立僧人导游的解说系统构建建议,使游人对寺庙历史、禅宗文化、佛教礼仪有更好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孙敏贞.明清时期北京寺庙园林的几种类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04):67-76.

[2]魏雷,王玏.城市寺庙园林的整体性保护研究:以武汉市古德寺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6(1):50—54.

[3]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张立明,胡道华.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2006.

[5]陈咏淑.古典园林旅游解说系统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8(04):99-102.

[6]Chris Ryan等.旅游科学研究方法:基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7]彭惠军,黄翅勤,罗文,等.佛教寺庙旅游者类型研究:基于观察法的实证分析[J].旅游科学,2012(4):50-65.

[8]吴必虎,金华,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1999(2):32-34.

[9]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6(1):64-68.

[10]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

[11]李伟,李文方.电子导游讲解器的设计[J].工业控制计机,2010(3):99-102.

[12]马化腾.“互联网+”激活更多信息能源[EB/OL].[2015-07-09].http://www.netofthings.cn/GuoNei/2015-07/5705.html,.

[13]腾讯·大豫网.民生解读“互联网+”生活出行“一网打尽”[EB/OL].[2015-03-23].http://henan.qq.com/a/20150322/035932.htm.

[14]刘群阅,黄启堂,陈豪.基于二维码技术在城市公园导示解说系统的应用研究[J].中国园林,2015,31(9):80-84.

[15]惠能.坛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16]王珂歆.四川寺庙园林景观结构及其发展研究:以峨眉大佛禅院为例[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17]陈芝,张帅.西禅寺建筑屋脊装饰艺术[J].海峡科学,2012(8):40-41.

Construction of Interpretation System at Temple Garden in Cites: A Case Study of Xichan Temple in Fujian

Chi MengweiZhang ChangyueYu ShuhanZhu LiyingLan Siren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 350002,Fujian,China)

Abstract:Temple garden in cities represent pluralistic cultures including religious cul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architecture culture, art culture and others, and a good interpretation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mple garden with rich connotation. Using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survey, the paper takes Xichan Temple in Fuzhou to study the situ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system building in the urban temple garden. We conclude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system there has the problems such as limited means for interpretation, lack in rich content. We propose to increase the monks guides, provide the interpretation of Buddhist ritual culture, the adoption of two-dimensional code, etc., with the aim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interpretation system and give play to educational and service functions of urban temples.

Key words:temple garden, interpretation system, Xichan Temple

收稿日期:2016-01-28

作者简介:池梦薇(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配置与景观营造,E-mail:278856104@qq.com 通信作者:兰思仁(1963-),男,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lsr9636@163.com

DOI:10.3969/j.issn.1672-4925.2016.0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