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TAP模型的中韩农产品贸易效应研究

2016-07-14朱智洺丁丽红

江西农业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关税

朱智洺,丁丽红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基于GTAP模型的中韩农产品贸易效应研究

朱智洺,丁丽红*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对中韩农产品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农产品依赖度分析和贸易结构分析,再以双方关税减让表为基础,利用GTAP模型进行了模拟,以中国对韩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和离岸出口价格为视角,对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韩自贸区;农产品贸易;关税;GTAP模型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2015年11月,中韩两国正式签署中韩自贸区协议。亚洲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韩国是亚洲地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国家,且是中国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地,因此研究中韩农产品贸易显得非常必要。农业作为高度敏感产业,是双方谈判重点。1990~2013年中韩农产品贸易额由4.9亿美元增至63.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接近14%,超出同期中国对外农产品贸易12.8%的增长速度,且累积农产品贸易顺差达到326.1亿美元。韩国把农产品作为高度保护产业,一旦降低对农产品的高关税壁垒,必定给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带来贸易扩张效应。

对于中韩自贸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中韩FTA的必要性及路径。李晓峰等[1](2009)以局部均衡为基础,建立校准模型,从产业层面测算了中韩FTA的建立会大大提高两国的贸易流量。刘朋春[2](2015)在动态博弈的理论框架下,基于GTAP模型,考察了中日韩三国可以通过建立双边FTA从而过渡到中日韩FTA。(二)中韩FTA带来的经济效应。黄凌云等[3](2008)通过建立GTAP模型,得出中日韩三国存在经济互补性,建立三国自贸区将改进三国的福利,且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将会受益。魏巍等[4](2009)利用动态GTAP模型,分别从短期和长期角度分析了中韩FTA对两国宏观经济的预期影响,指出FTA将对两国GDP、经济福利和进出口总量产生积极作用。然而直接分析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带来的影响的研究甚少,陈晓娟[5](2015)运用GTAP模型,模拟了中韩FTA成立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走势,得出进口数量变化不明显,农产品出口量和产量有显著上升。王文晓等[6](2013)基于GTAP模型,提出如果韩国取消对华农产品进口关税,韩国农产品的价格、产出及贸易量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影响较为显著;但中国农产品部门所受影响相对较小。

针对现有研究,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大多数学者只把农产品作为一个大类进行分析,没有细化到具体农产品的种类上,分析不够详尽;(2)相关文献往往是通过直接设定产品零关税来分析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忽略了实际关税减让的事实;(3)GTAP模型使用版本比较陈旧,没有使用最新GTAP第八版数据库进行模拟,脱离现实比较严重,导致模拟准确性比较低。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农产品划分,结合中韩签署的关税减让表,用不同的农产品关税进行冲击,再利用GTAP模型进行模拟,并选取中国各类农产品的进出口数量和农产品的FOB作为研究视角,对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1中韩农产品现状分析

中国是韩国第二大农产品贸易伙伴、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韩国是中国的第十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地。韩国农业资源相对比较有限,农产品的生产要素价格较高,而中国农业生产要素相对比较丰富,农产品成本相对较低,由于长期的低价优势,中国对韩国农产品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笔者选取了2001~2013年的数据,参考程慧(2015)的分类方法,依据SITC编码制度,农产品选取第0、1、4类中的所有产品及第2类中除27、28章以外的所有产品。本文数据均来自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以SITC Rev.4作为分类依据。

1.1中韩农产品区域内依赖度分析

根据表1中国和韩国农产品区域内贸易协定额占本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对中韩农产品区域内的依赖度进行了分析。

表1中韩农产品区域内贸易额占本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

%

注:数据根据UN Comtrade Database整理。下同。

(一)大宗类产品包括:谷物(04)、糖及其制品(06)、油籽(22)以及纺织纤维和废料。中韩大宗类农产品对区域内贸易的依赖度较高,但呈现出下降趋势。2001年中国大宗农产品出口占20.36%,2013年下降到12.14%。相比之下,中国从韩国进口大宗农产品的比重很低,2001年为4.55%,到2013年几近0.58%。韩国出口中国的大宗农产品比重也有所下降,从2001年的30.03%下降到2013年的13.82%,从中国进口农产品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0%以上。总体来说,韩国在大宗类农产品上对中国的依赖度较高,中国对韩国依赖度相对较低。

(二)水产品类包括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03)。中国对韩国进口需求量较低,市场供给受韩国影响甚微。而韩国从中国进口水产品的比例达到38%以上,进口渠道较为单一,受中国水产品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对区域内贸易依赖度极高。

(三)农产品加工类包括动物油脂(41)、植物油脂(42)、杂项食品(09)、饮料(11)、动物及动物制品包括活动物(00)、肉制品(01)、乳制品(02)、皮毛(21)。中国的以上两类农产品不以中韩区域内贸易为主,而韩国近年来出口中国的加工类农产品接近本国出口量的10%,进口也占总量的10%左右;其中中国出口韩国的肉制品比重较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韩国从中国进口肉类产品甚少。

(四)中国的蔬果类农产品出口占区域内贸易比重较高,依赖度较为平稳,基本维持在5%左右。中国从韩国进口蔬果类农产品不足1%,而韩国从中国进口占从世界总进口量的20%左右,且逐渐上升,中国此类农产品的议价能力较高。

1.2中韩农产品结构分析

如表2所示,2013年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商品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31.43%)、蔬菜及水果(24.11%)和饲料(10.65%),主要集中在水产品、蔬果和农产品加工类。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生橡胶(43.57%)、纺织纤维(12.46%)和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10.55%),主要集中在其他农产品、大宗农产品和水产品。两国的贸易主要为产业间贸易,互补性较强。

2GTAP模型分析

2.1GTAP模型介绍

GTAP模型由美国普渡大学教授Thomas W Herteld开发,被广泛应用于评估贸易自由化和国际区域一体化的政策效果和经济影响。该模型是一个比较静态的模型,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所有产品完全出清,生产规模边际报酬不变,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成本最小化。

表22013年中韩农产品贸易结构表

%

商品的价格、需求、供给及贸易量是内生变量,只有政策作为外生变量。这里将关税作为冲击变量,改变国内市场平衡。通过国际贸易手段,传导到整个世界的经济系统,改变了国际市场均衡,又引起了国际市场价格调整,从而影响到国内市场需求、供给、贸易发生了改变,这种相互影响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商品的国际市场同时出清。得到的新均衡与最初均衡间的差异就是关税冲击带来的影响。

2.2国家及产品部门划分

使用GTAP第八版数据库,将GTAP模型中的129个国家(地区)划分成3个,分别为中国、韩国和其他国家。同时将GTAP模型中的57个部门按表3进行重新划分。将农产品分成大米、小麦、糖类、动物肉类、纺织纤维及动物皮毛、林产品、鱼类甲壳及软体动物、蔬果、加工后的农产品、牛奶制品、油籽和其他农产品。

表3中国对韩国农产品的进口增长率

%

2.3模拟情境设定及分析

关税模拟情境分成两种方案。研究指标包括:中国进出口变化和FOB价格。方案一,根据已公布的中韩关税减让表,以现实数据对农产品进行关税减让,模拟出短期内FTA带来的经济效益。方案二,将两国的农产品关税全部设为0,模拟出中韩FTA成立的长期经济效益。

2.3.1中国对韩国农产品的出口分析由图(1)可知:根据方案一,在中韩FTA成立后的短期内,中国的小麦、糖类和乳品出口增长率均为负,在完全实现自由贸易后(大概中韩FTA成立20年以后),以上3种农产品的增长率由负转正,小麦达到11.91%,糖类制品增长率为7.72%,乳制品增长率为27.36%。在农产品关税全为0后,各农产品的出口增长率均有显著上升,其中蔬果类、棉麻纤维、农产品加工三类居前三位。虽然水产品是中国对韩国出口的第一大农产品,但模拟得出的增长率为18.66%,仅处于中等水平,这是由于其基数本身比较大,因此增长率不明显。

2.3.2中国对韩国农产品的进口分析在未完全实现自由贸易下,根据方案一的模拟结果,除蔬果类进口增长120.4%,加工类农产品增长78.76%,其他农产品中国对韩国进口大体呈下降趋势。当所有关税均为0时,除水稻、乳制品分别下降4.47%和16.3%,其余农产品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其中上涨幅度较大的是肉类(134.2%)、加工类农产品(96.61%)和蔬果类(87.08%)。

图1 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率

2.3.3不同农产品的FOB变化趋势分析从图2可得,短期内除蔬果类和加工类农产品的出口离岸价格有所上升外,其余农产品价格均出现回落。其中油糖类、乳制品的FOB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分别下降18.64%和24.86%,由于价格优势,会增强这两种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与该时期这两类农作物出口量激增相对应。从长期来看,蔬果和加工类农产品受中韩FTA运行状况影响不大,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且长、短期的FOB价格差异不大,虽然削弱了一定的价格优势,但由于韩国对这两种农产品进口需求量较大,属于卖方市场;水产品FOB价格随FTA成立出现激增,从短期下降1.86%到长期上涨7.99%,可能是由于出口激增,造成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上涨,使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最终导致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图2 不同农产品的FOB变化率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出口到韩国的农产品份额较高的是大宗类农产品、水产类、蔬果类以及其他农产品类;中国向韩国进口份额较高的是水产品、纺织纤维以及其他类农产品。两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比较频繁,竞争颇为激烈。据中韩两国的关税减让表,通过GTAP模拟,从短期和长期角度进行了分析。

(1)短期来看,我国对韩国出口的小麦、油糖、乳制品出现一定的回落,其余农产品出口量有小幅上涨;进口方面,蔬果类、加工类农产品激增,其余进口需求量降低。此阶段的油糖、乳品的FOB出现大幅下降,出口量也下降,相反,蔬果类、加工类农产品的FOB上涨,出口量也上涨。说明我国贸易结构调整还不够完善,与韩国的进口需求不完全匹配,部分农产品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2)长期来看,各农产品出口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蔬果类、棉麻纤维和加工类农产品较为显著。进口量增长较为明显的农产品类别有蔬果、肉类,其中进口增长率加速增长较大的种类为油糖、肉类和乳品。蔬果类、水产品、加工类农产品的FOB价格出现小幅上涨,这3种农产品出口价格在上涨,但出口量仍上升,说明在中韩农产品贸易过程中,我国农产品的议价能力较强,处于卖方市场。其余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并不显著,说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要素成本较为稳定,对应的农产品供给量也波动不大。

3.2建议

3.2.1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匹配韩国消费需求根据韩国人民对农产品的偏好来调整农产品生产,减少农产品资源的浪费,实现两国的共赢。积极研究双方农产品偏好,结合当地的饮食习惯,更好地制定出相应的农产品生产策略。两国建立一个网络信息互换平台,积极交换供求信息,及时反馈稀缺农产品的信息,最终实现消费需求和贸易结构的良性互动。

3.2.2加强双方农业合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一般属于原料或者初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处于产业链低端,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而韩国在农业技术方面比较发达,科技利用率较高。我国应该鼓励韩国企业来华投资建厂,学习他们先进的农业培育、播种、机械和生产技术,并积极转化成自身优势。两国也可以建立农业技术合作小组,深化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促进配套资金、技术的流动。

3.2.3农产品贸易多元化,增强农产品互补性为了减少两国在个别农产品贸易上的激烈竞争,我国应当尽可能使出口产品多样化、差别化。不仅增加了韩国消费者的可选择性,而且会减少两国不必要的贸易争端。建立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增强两国农产品的互补性,促进产业内上下游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使两国的资源在FTA内更加自由地流动,以实现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峰,桂嘉越.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两国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5):4-8.

[2] 刘朋春.双边FTA是否会成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垫脚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路径的GTAP模拟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5(1):43-54.

[3] 黄凌云,刘清华.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中国经济效应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12):60-68.

[4] 魏巍,魏超.中韩FTA的预期宏观经济效应——基于动态GTAP模型的分析[J].山东经济,2009(5):127-130.

[5] 陈晓娟.基于GTAP的中韩FTA对中国农产品贸易影响的模拟分析[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3):10-19.

[6] 王文晓,郑雅洁.中韩FTA建立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基于GTAP模型的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2):74-79.

[7] 周曙东,崔奇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3):54-59.

[8] 王晨辉.贸易关系视角下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D].吉林:吉林大学,2013.

[9] 李明权,韩春花.韩国已签署FTA中的农产品贸易规则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0(4):53-60.

[10] 牛宝俊.农产品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与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1996(5):17-21.

[11] 李俊江,范硕.中韩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及其对策研究[J].亚太经济,2008(1):113-117.

[12] 王莉,田国强.中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及互补性分析[J].世界农业,2012(3):47-51.

(责任编辑:管珊红)

Study on Sino-Korea Agricultural Trade Effect Based on GTAP Model

ZHU Zhi-ming, DING Li-hong*

(College of Business,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Abstract:Analyzed the present Sino-Korea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cluding agricultural dependency analysis and the trade structure analysis, and then according to tariff schedules, with GTAP model simulation, as the view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for Korea’s and FOB,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Key words:Sino-Korea free trade zone; Agricultural trade; Tariff; GTAP model

收稿日期:2015-12-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共参与机制研究”(14BSH021)。

作者简介:朱智洺(1970—),女,江苏泰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企业跨国经营。*通讯作者:丁丽红。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16)06-0119-04

猜你喜欢

农产品贸易关税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我国将对自美国进口的肥料最高加征25%关税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中巴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及其产业内贸易增长的实证分析
中韩FTA实施的效应研究
中国对俄农产品贸易分析及对策
碳关税对世界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