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桂林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16-07-14李金梅

青年时代 2016年11期
关键词:建设现状新农村建设发展对策

李金梅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农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建设的重大举措。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桂林市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但同时建设过程中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尚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思想意识、建设举措、相关制度等方面。本文基于桂林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阐述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建设现状;发展对策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因此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下简称新农村)就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及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桂林市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思想意识、建设举措、相关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发现归纳存在的问题,并拿出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的举措,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桂林市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1)新农村建设,是加快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内在动力

2012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到2020年,将桂林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于是市委、市政府加快了旅游产业从观光型的传统旅游向休闲度假型的现代旅游转型升级的步伐,为全国休闲度假旅游创造了新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生态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桂林的区位优势,向世界亮出了“乡村旅游”的城市新名片,让世界看到了美丽的中国新农村和美丽的新桂林。因此,新农村建设可以推进桂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2)新农村建设,是构建桂林和谐社会的强大推力

桂林市总人口526.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379万人,农业人口比重高达71.99%。全市很大一部分村庄较偏远,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较差、土地使用价值不高、农民思想意识较落后,这就需要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不能仅仅满足于试点村、示范村的建设。如果通过加强农村道路、住房、水利等建設,全面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帮助,全面提高了农民素质,那么势必可以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从而推动桂林和谐社会的构建更上一个台阶。

二、桂林市新农村建设简况

桂林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64万公顷,水田面积19.77万公顷,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辖6个区及11个县(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壮、瑶、回、苗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超过68万。基于桂林市各个县区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桂林市各级党委、政府切实贯彻落实自治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的指导思想,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以下简称示范村)带动周边村庄的建设,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文化及卫生事业、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各县区共确立了197个高标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示范村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立建设模式,例如龙胜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占80%的山区县,其房屋以木质结构为主,并具有少数民族特色,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意保留其原有风格,多数示范村采用了“保旧建新”的模式,临桂、阳朔、恭城等县则根据各示范村本身特点,采用了“修旧如旧”、“拆旧建新”的模式,这些示范村均在本县乃至全市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桂林市在抓好示范村建设的同时,也努力引导帮助更多的村庄进行新农村建设: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逐年加大投入,特别重视农村污水及垃圾处理问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把农村道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目前,全市自然村(屯)改水改厕工程完成率达到62.3%,自然村(屯)道路硬化率超过85%。二是农村医疗制度得到落实。为了让农民不再因为看不起病而担忧,桂林市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全市基本医疗保障水平,2014年我市新农合完成投资156783.5万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覆盖了全体城乡人员。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大保险”目标人口覆盖率均超过90%。三是村民自治凸显效果。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引导下,各县区农村纷纷建立村民委员会,实施村民自治,三项制度(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和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农村得到了实施,尤其在示范村效果更为明显,农民的民主意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四是农民收入得到稳步提升。桂林市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完善农民创业小额贷款、用地用电等扶持政策,引导帮助农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同时引进一批能带动农村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发展经济,根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431元,比上年增长了15.7%。

三、桂林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桂林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政府管理制度仍需完善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全体农民的政策,但在具体实践中,并非所有农民群体都得到实惠,多数非示范村农民还未能享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实际利益,同时示范村的选择和确定也存在一定的政府选择性,另外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发挥的是主导作用,需要引导农民体现出他们的“主体”角色,但目前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因此出现“政府一头热,农民一头冷”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

(2)农民整体意识有待提高

由于我市经济发展时间比较短,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辐射作用有限,而很多乡村又比较偏远,传统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同时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因此科学知识尚缺乏,且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暂时还没有落实到每个村寨,因此认识上比较片面,一味追求短期效益,尤其是青壮年以外出打工的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是党和政府的任务,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因此,整体提高农民意识,让农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角”,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加上自然资源、交通条件、区域位置等差异,导致我市村与村、县与县、区与区之间的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明显。如阳朔白沙古板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2万元,恭城红岩村人均年纯收入8000多元,而一些偏远山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一两千元。即使同一个村不同农户之间的收入由于诸多原因,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

我市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资金不足且自筹资金能力有限等原因,仍较为落后;部分县区缺乏严谨的规划建设,没有明确的远景目标,造成项目资金安排随意;一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拆旧建新频繁,导致资源财富的严重浪费;另外由于责权不清,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性较强的基础设施存在有人建、有人用但无人管的问题,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我市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因此亟需完善。

四、提升桂林市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1)全面做好新农村建设宣传和服务工作

相关部门应通过媒体等各种途径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让每个农民深入了解新农村建设的主旨目标以及政策方针的实施,并通过成立专门服务平台,依托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政府网站、农民信箱等信息资源。同时为农民提供产品加工服务、营销物流服务等科学的服务网络体系,使农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处可询,以保证方针政策实施过程的透明性和完整性。通过这样的宣传和服务,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传输到每个农民的思想中,保证实践过程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更为高效的进行。

(2)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第一,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采用土地规范化管理、品种更新培育技术改进等措施,有效提升粮食生产量,并根据当地土壤和地形等因素发展优势产业带,提升粮食和农作物的效益与品质。如桂林市兴安县漠川乡根据本乡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冲积沙壤土的特点,将温克葡萄种植作为自身的支柱产业,并成为全国范围种植单一葡萄品种面积最大、品质最好的地区,被授予“中国温克葡萄第一乡”荣誉称号,实现了种植农户的增产增收。

第二,党建引领,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经济模式。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了解当地实际,充分依托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城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以此带动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促进传统农业向旅游农业、传统农民向旅游从业者、传统居住型乡村向旅游接待型新农村的转变,同时引导农民以当地传统文化为载体,不断更新升級旅游产品,使得生态乡村旅游能发展到集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使生态乡村旅游真正成为惠民、富民的工程。例如以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闻名于世的阳朔县,还拓展开发了包括农业旅游、民俗旅游、水乡旅游等在内的较为独特的专项旅游产品,既突出了中国农村旅游的新特色,又给该县以乡村为背景的旅游形式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对农民增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技兴农。通过推动农业科技人户、推广示范技术等方式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农业部门干部和农技人员需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情调查、政策宣讲、农民培训、技术服务,为农民提供政策技术服务,为农业发展献计献策。例如处于偏远山区的临桂区宛田瑶族乡,通过专家课堂和农技人员田间传授技术的方式,帮助农户了解和熟悉各类经济作物的特性,手把手教会农民实用的操作技能,帮助农民提高了生产技术能力,当地农民种植的猕猴桃、罗汉果、百香果等农作物的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每户单纯种植这一项的收入至少可达3万元。

(3)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近期来讲,我市应进一步加强水、路以及改厨改厕等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为达到“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荔浦县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就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划,例如马岭镇福德村,在2叭4年,就围绕实际情况,投资148万元,启动了4个特色化建设项目,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幸福院建设、五福和坝头屯道路硬化以及福德村屯内道路硬化项目等。截止到去年10月,所有项目均已完工,福德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自然也就增强了。

(4)促进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转”,这是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在当前农民增收途径比较狭窄的情况下,加快推进劳务经济,也应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富余劳动力城镇转移可以获取到经济利益,还能够接受城市文明的感染,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并且大量的农民外出劳务,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土地流转机制的形成,使得一部分土地能集中到种养能手的手中,为农村的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5)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民精神文明状况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在提升新农村建设的阶段,加强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农村精神生活匮乏、法律意识淡薄、道德素质滑坡的现象还比较明显,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属于正常现象,沉溺于豪饮狂赌的恶习陋俗,搞封建迷信,甚至组织、参与黑恶势力,这些现象依然存在,并给农村社会的安定造成隐患。因此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快乡镇、村委公共文化场所的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可尝试在乡村建立“三校”(乡党校、村农校、村夜校)、“三室”(文化室、广播室、图书室)、“三队”(电影队、文艺队、体育队);同时贴近群众生活实际,常态化的开展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如彩调汇演、歌唱比赛、舞龙舞狮、龙舟等乡村特色活动,让农民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净化思想,受到教育。例如临桂区茶洞乡规范建设“农家书屋”,根据不同的阅读人群,将书籍科学划分归类,并根据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相应增加适合老人、妇女儿童、学生阅读的图书,加快种植养殖类图书的更新,引进更多的文化科技成果。

(6)加强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和管理水平

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指导作用尤为关键。为了真正起好指导作用,首先需要加强领导干部队伍的建设,要挑选出工作能力强、思想水平高的干部,一方面激励领导干部,使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能切实服务于农民群众,另一方面,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打击和铲除某些思想不端正、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中饱私囊的干部人员。真正使新农村方针政策公平透明,普惠广大农民。其次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需要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适时灵活地给予农民一些符合法律精神、原则、政策的指导与建议。

五、结语

农村是人类产生的源头,也是城市的依托,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然而新农村建设并非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民生工程,关乎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高效发展。通过对桂林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尽管本市新农村建设已初见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桂林的经济发展,但任重道远,还需进一步从农民意识、制度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加强提升,只有这样,桂林的新农村建设才可能为桂林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建设现状新农村建设发展对策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