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黎协定》开启气候治理新时代

2016-07-13

时事报告 2016年1期
关键词:巴黎协定缔约方气候变化

王 强



《巴黎协定》开启气候治理新时代

王 强

《巴黎协定》的内容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同时也是一个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有望开启全球气候治理新时代。

2015年12月12日,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世界各国政要均对该协定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巴黎协定》的主要内容

《巴黎协定》共12页,包括29个条款,内容涉及减缓气候变化的长远目标、途径和方法,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安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来源及使用、技术研发与转移,以及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等。

《巴黎协定》明确了减缓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即“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2℃的目标,是相对于前工业时代而言。受海平面上升威胁的国家,尤其是小岛屿国家,在全球气温上升超过1.5℃时,就会面临危险。

《巴黎协定》指出,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当继续带头,努力实现全经济范围绝对减排的目标。发展中国家应当继续加强它们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鼓励它们根据不同国情,逐渐实现全经济范围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各缔约方应根据有关决定并参照全球总结的结果,每5年通报一次国家自主贡献。

除此之外,《巴黎协定》指出,发达国家缔约方应为协助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减缓和适应两方面提供资金,同时“鼓励其他缔约方自愿提供或继续提供这种支持”。协定虽未对发达国家缔约方提供资金的数额作出明确规定,但指出,“(发达国家缔约方)对气候资金的调动应当逐步超过先前的努力”。

《巴黎协定》强调,缔约方会议应从2023年开始,每5年总结一次本协定的执行情况,以评估实现本协定宗旨和长期目标的集体进展情况(即“全球总结”)。全球总结的结果应为缔约方提供参考,以国家自主的方式更新和加强它们的行动和支助,以及加强气候行动的国际合作。

总之,《巴黎协定》的内容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同时也是一个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让整个人类社会向命运共同体的方向迈进,有望开启全球气候治理新时代。

中国在《巴黎协定》谈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排放大国,中国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中的立场和主张对大会的成功至关重要。2014年11月,中美两国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了各自2020年后的行动目标。中国宣布设立200亿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并计划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尽早达峰。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既是有力倒逼国内低碳转型的“自我加压”,又是积极履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的有为之举,对加快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具有深远影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感言,这是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达成协定的重要贡献。

巴黎大会前,中国与美国、法国、印度、巴西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分别发表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多个联合声明,气候谈判中的法律约束力、资金、力度等焦点问题在这些联合声明中都有描述,这为巴黎大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015年11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并对《巴黎协定》提出四点中方建议。从最后达成的《巴黎协定》内容来看,习主席提出的四点建议均被采纳,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写在中国大地上的现实。在《巴黎协定》谈判过程中,中国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整体利益,同时兼顾全球利益,为推动《巴黎协定》达成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国际社会为何高度评价《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达成后,国际社会及各大主流媒体普遍予以积极评价。那么,人们为何如此看重这份协定呢?

第一,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正由远期警告向近期威胁转变。2014 年11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报告指出,如果全球升温幅度比工业化前高出1℃~2℃,全球面临的风险尚为可控。若温升达到或超过4℃,不仅会导致大量濒危物种灭绝,发生影响大和范围广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可能性将大幅度增加。如201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遭遇的洪水等,都增强了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感。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称,若温升达到或超过4℃,发生极端气候事件的可能性将大幅度增加。2015年10月6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遭遇千年一遇暴雨 。图为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洪水冲垮了道路。

第二,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遭遇挫折后,很多人对基于共识原则的联合国多边谈判进程持较为悲观的看法。此后,有人甚至质疑联合国等多边机构的议事效率,认为此类机构虽具有广泛代表性,但因成员众多达成共识的难度很大,而应对气候变化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近200个国家达成一致意见,难度可想而知。

第三,5年一次的“全球总结”使缔约方有机会提升自主贡献和国际合作水平,从而增加了实现2℃温升目标的可能性。《巴黎协定》既重申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实现全经济绝对减排目标,又鼓励发展中国家加强自身减排努力,逐步实现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协定还明确了发达国家在提供资金、开发并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得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等方面的义务。协定写进的2℃甚至1.5℃的温升目标富有雄心,协定第十四条规定的“全球总结”机制有利于缔约方提升自主贡献和国际合作水平,对实现2℃的温升目标十分必要。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巴黎协定缔约方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达成一项全面气候协议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我国将承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2020年在昆明召开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决定
《巴黎协定》落槌,地球终于“进入疗程”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