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回归学生生活的几条途径

2016-07-12周文瑞

考试周刊 2016年50期
关键词:生活化德育家长

周文瑞

德育回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孩子,是摆脱德育工作困境实现德育内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实现途径如下:

一、师德建设回归生活

师德建设是德育回归学生生活的根本保证。我们的教育要回归到“以校为本”、“以人为本”,不但是学生德育的需要,而且是教师成长的需要。师德,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是教师所以成为“人师”的根本,是教育的精髓所在。以往,教师被赋予太多光环,礼的化身、道的代表、德的典范,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圣,是超人。它在师生之间无形中划出了一道无法逾越、不可沟通的鸿沟,教师的个性和真实自我被角色自我的神光吞没。教育要向人还原,向人的生命存在还原。所以,要在“以人为本,以校为本,和谐发展”理念和“民主、平等、交往、对话”的师生关系准则的引领下,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学一些辩证法,一分为二地观察学生,学会倾听,提高民主、科学、文明执教能力,营造和谐校园,努力实现教师由圣人向老师的复归。

二、在学校教育中回归

要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德育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并在现实生活中进行。

1.重视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氛围营造,注重生活环境的熏陶。重视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既充分发掘提炼学校长期积淀的浓厚文化底蕴,又不断汲取、探索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经验。

2.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德育工作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回归生活”的课堂。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激活已有生活经验。生活化的课堂应该是常态化的课堂。课堂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因为这些生活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性,所以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的。因此,教材在内容上关注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教学提供了线索和空间,教师就要会从教材描述的生活片段中选取链接生活的点,注意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充分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中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一定的加工,在教材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让学生感受品德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进入或重新进入自己真实的生活世界,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有意义的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和反思。

4.和生活接轨主动发展。生活化的课堂,其获知过程应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过程。这一点,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情况就能深刻体现出来。在当前这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常有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作为社会人的学生也不例外,所以选题中,我们有意识地关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从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及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让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走进现实生活。

5.需要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品德教学来说,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当前的生活需要,确定有意义、有价值的沟通点。学生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自己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和实践“当下的、即刻的、正在进行的生活”才会更加有效。在思品课上,如何防止受到勒索、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该怎么办、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等等,通过对自己正在进行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反省、体验,才会成为有效教学。这样开放的品德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进行道德的体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最终使学生建立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的态度。

三、在家庭教育中回归

一方面,学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形式,提高学生家长素质,让家长走进学校,学校走向社会。在“家长学校”中,通过讲座使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中,要求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处理能力、待人物的礼仪,要有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在“家长进课堂”的活动中,教师展示教育教学活动,寓教育于教学之中,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和家长都受益。

另一方面,学校在家长中开展“亲子教育”,增进家长与子女的沟通能力,为子女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在家庭中把子女自主教育潜力发挥出来。

四、社会教育中回归

积极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关注学生德育工作的合力。还要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作用通过各种可行的措施达到社会德育的目的。

1.力开展周边及校内环境的治理,为学生营造安全的教育环境。

2.以参观、专题讨论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安全防范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

3.利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猜你喜欢

生活化德育家长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