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县级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化及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2016-07-12吴波刘华英

大科技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文化馆群文文艺

吴波 刘华英

(江西省大余县文化馆 江西省赣州市 341500)

试论县级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化及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吴波 刘华英

(江西省大余县文化馆 江西省赣州市 341500)

本文就县级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化及人才队伍的社会定位,职业素养和建设与发展,就如何推动和加强县级基层从事群众文化事业以及从事群文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所应具备的条件和自身修养等有关话题展开探索性的论述。

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化及人才;建设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活动的要求也显著提高。文化娱乐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从最初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发展到了网络、电子杂志、甚至微博等成为交流互动的平台。可见精神食粮已经占据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位置。人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也为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群众必然成为文化的主角,而群众成为文化主角,需要有人帮助他们提升这个能力。人才是文化建设的原动力,而群众文化人才是文化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职责。群文人才队伍的组织和壮大,需要群文机构的人员积极地参与其中并发掘人才。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逐渐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是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1 转变观念、提升素质,提高工作效率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群文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关键。建设一支过硬的群文干部队伍,让他们充分发挥特长,就需要群文工作者有正确的观念,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有一颗爱才之心,要有容纳和尊重人才的宽广胸怀;群文干部应转变观念,明确工作目标,组织大量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通过各类培训来提升群文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艺术修养、专业知识、组织和创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当然群文工作者不一定是这个专业的权威者,但是群文工作者需具有较高的素质、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一专多能的特长,才会以独特的视角和执着的工作态度发掘人才,吸纳人才,提高群文辅导力量,打造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率的团队。

大余县文化馆认真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文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和群众文艺工作者勇于担当的人格力量。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使大家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起来:①文化惠民,以文化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群众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主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群众文艺工作和文艺活动中,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让文化育民、文化乐民,让文化成果惠及广大百姓。②追求理想,服务人民。坚守我们的文化价值观自信,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群众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群众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作为群众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坚守文艺理想、艺术良知和职业操守,牢记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文化使命、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扎扎实实推动我县群众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③完善机制,提供保障。群众文艺工作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创新机制做保障。我馆在工作中,认真思考、深刻研究群众文艺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健全群众文艺生产的扶持机制、奖励机制等新机制,建立扶持资金,重奖优秀作品和人才。加大优秀作品的宣传推介,加大群众文艺人才的培养,重点打造我县群众文艺人才新高地。

2 合理规划、发掘人才,充分发挥其才能

群众文化建设的任务关联社会,笔者认为人才和队伍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群文工作者应懂得如何认识人才、留住人才并合理使用人才。

2.1 合理分配、合适用人

大余县文化馆从业人员19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人,占业务人员比例42.1%。2015年度全馆人员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以及继续学习达到48学时以上,占职工总数比例100%。业务人员初级职称以上16人,占业务人员比例84%,业务人员中级职称以上8人,占业务人员比例50%,馆内配有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文学、会计电算化等6类业务人员共16人,主要门类齐全。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在编在岗人员3人,除少数为专职外大部分都是兼职。

就我馆现状而言,业务人员处于一个两极分化的态势。一方面,许多在群文战线上有着丰富经验的群文干部现已大多数退休或即将退休,而他们的知识也需要更新;另一方面,新引进的年轻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但缺乏必要的群文工作平台以及发展空间。年龄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现象显现,人才流失严重;“复合型”文化人才缺乏,抑制了现阶段群文发展。如果做到把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他才能的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真正达到这个人适合于这个岗位,并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专长,才会有利于促进群文事业发展。但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很大,因此,要想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就必须遵循适才适所的用人原则。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根据文化人才的特长选择岗位,实现人才最大效能的发挥。

2.2 更新思想、多措并举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我们首先要营造识才、育才、爱才的文化环境,通过多种方法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引用人才。前面提到过人才是蕴藏在群众中的。通过演出和比赛之类的活动来发掘人才是群文工作者需要重视的方面之一。例如,大余县在繁荣群众文艺的创新举措、经验等方面就采取如下措施:

(1)我馆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实际,建立健全

了相关规章制度。并且文化馆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场馆全免费开放。

(2)常年对乡镇综合文化站文艺骨干进行业务培训

及辅导,并为他们提供演出平台,让小队伍也能上大舞台。

(3)选派业务干部参加省市级各类培训;举办大余

县文化骨干培训班2次及各类业务培训班40期。

持续10届传统的“农民艺术节”广场文艺晚会是每年连续一次,由大余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局主办,县文化馆协办,各乡镇文化站组织参与和编排,为广大市民带来丰盛精彩的文化大餐,同时通过这样的运行方法模式更好地发现人才,成为发现和培养优秀文艺人才的最佳途径。

2.3 发挥才能、科学组建

好的文艺人才需要有一个广阔的平台来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因为有的是专业院校的学生,他们需要的是实习的机会;而有的业余爱好者则需要群文工作者要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培训提高,即有针对性地做一些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演出,他们的专业技能有了进一步提升后,为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可以聘用为文化机构的编外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并对他们有一些荣誉上的鼓励,比如像舞蹈、器乐、美术培训员、优秀工作者、文化艺术志愿者等这样的称谓,作为文化馆群文队伍的储备人才。

3 加强管理、完善体制,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今后县级基层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人才的持续就是文化的持续,人才的持续就是作品的持续。新形势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只有开动脑筋,以创新的精神改变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僵硬死板的模式,群众文化事业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大家也能积极参与进来。

3.1 拓展群众文化空间应对多元化趋向,制定繁荣群众文化发展规划和创新途径

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在。所以,群文工作者必须有创新的思维,通过多种形式的群文活动,既愉悦人们的生活,又拓展了群众文化的空间。如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及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幼儿文化等,都是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群文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3.2 开展民俗文化(客家文化)文艺创作,吸引群众参与,发挥基层文化(文联、文化馆)的引领作用

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接近平常人的心态;贴近生活的文化习俗,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因此,不只是中国,就在国际上,通俗的、习俗性的文化活动极受人民大众欢迎。那么,群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旧体制必须彻底改革。高雅的艺术要有,但面对人民大众,随时随地的,通俗的、习俗性的文化人们更易参与其中,也能及时体味其中的情趣,何乐而不为呢?端午、中秋、元旦等佳节都列入了法定假日,目的就是要群众去感受领略传统的、通俗的和习俗性的文化的韵味,这一决定可是很受国人欢迎啊。

3.3 通过城镇广场文化凸显区域特色,扶持和引导民间团体开展活动,推动传统民间文艺活动的传承与创新

广场文化是现实城市文化环境和综合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主要有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大型娱乐演出活动和广场美化四种形式。当然,我们提倡的广场文化必须剔除政治、经济色彩;必须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必须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能弘扬时代主旋律。大余县广场文化就开展得有声有色,既有政府部门的汇报演出,也有私营企业的员工娱乐节目,更有群众组织的健身自娱的表演。在这里,人们劳作的疲劳和压力减轻了,精神和身心得到了愉悦,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升华。因为广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大余的经济迅速提升,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区域特色也日益彰显。曾有一位外地朋友晚上造访,下车就脱口而出:“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3.4 加大非遗普查资金投入,传承非物质遗产文化提升群众文化品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不是群文工作者个体的事,人人有责。虽然人类历史的演变上万年,老祖宗的东西不见得就很好,但在文化领域,还是有许多精华之处,甚至今人也无法比拟。重视“非遗”工作其实就是重视群文工作。如大余县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成功得益于各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3.5 倡导苏区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激发群众文化热潮

苏区文明建设对全国来讲都有较高的实际意义,尤其赣南革命老区。那种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卓绝的生活里仍充满乐观主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在是新中国新时期了,磨难的岁月也许一去再也不复返,但居安思危、忆苦思甜的作风不能丢,乐观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时刻有,并且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新中国的崛起已经到了关键期,倡导苏区文明建设,弘扬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定能激发起群众文化活动的热潮。

4 结语

总之,群众艺术是传播文化、繁荣文化和发展文化的主要力量,更是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文化支撑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生活。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合理使用人才,创新发掘人才方式,促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繁荣基层的文化事业,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刘华英,女,助理馆员,专科,主要从事群文专业研究工作。

G241

A

1004-7344(2016)14-0307-02

2016-4-29

吴波,男,馆员,专科,主要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群文和美术专业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文化馆群文文艺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1942,文艺之春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大爱有光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群文活动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