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感恩教育的意义

2016-07-12徐缙

大科技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施恩恩惠道德

徐缙

(重庆理工大学)

浅谈高校感恩教育的意义

徐缙

(重庆理工大学)

感恩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支撑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更是高校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校;教育感恩

前言

感恩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支撑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更是高校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高校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是当前高校本科学生感恩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研究高校学生感恩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我国高校感恩教育系统化的空白。我国对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方兴未艾,也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感恩教育及其相关的研究建议。故而,研究高校学生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故文章构建高校学生教育感恩量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感恩教育的涵义

1.1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感恩教育与科学理论知识的传授有所不同,科学知识的传授更多是理性的、逻辑的,而感恩教育的教学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感恩教育它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傲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们的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教育者要细心地引导学生去捕捉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恩惠,帮助学生挖掘出这些大大小小恩惠的价值.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又能唤起储存于大脑的情绪记忆,调动起丰富韵情感。要想使感恩成为人的品质中的组成部分,无疑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熏陶,激发同学们产生心灵的共鸣,促使学生对自己所受的恩惠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使之在情感上受到激发和启迪。

1.2 感恩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教育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激发其情感,更重要的是要使之养成相应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感恩教育使人性向善、胸襟开阔,唤起自身的美德。感恩教育遵循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规律,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实行对感恩的道德要求的认同,并把这种道德认识升华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进而将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3 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恩教育教会人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能够完普人的精神生命。感恩教育应当从教会学生尊重生命开始,教育学生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生命.珍惜和热爱自己,他人所有的生命乃至自然界。有了对生命的感恩之情,人才会快乐而坚强的生活而不是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有了对生命的感恩之情,我们才会爱护和珍惜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轻贱和残踏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有了对生命的感恩之情,才会珍惜有限的生命,尊重自己、他人、社会、自然,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

2 感恩教育的实施

2.1 教会学生识恩、知恩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有怎样的认识,便会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识恩、知恩是感恩的前提。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们捕捉生活中得到的恩惠,启发帮助学生发掘这些恩惠的价值所在,让学生能对身边的人、事和物心存感激.大而言之,祖国的培养、社会的氛围、大自然的赐予;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朋友的帮助,点点滴滴都是我们所受的恩惠,我们的成长与这些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再强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对他人所给予自己的恩惠即使再小也应感恩在心。

2.2 教育学生知恩后谢恩

有人错误地以为感谢别人太虚伪,只要心里记住别人的好就可以了.其实,出自真心的感谢没有入会拒绝.我们对待别人给予的帮助和恩情,应该把感恩的话说出来。不仅是为了表示感谢,更是一种心的交流,在这样的交流中。我们会感到世界因为这样的息息相通而变得格外美好。感恩教育应该让大学生在知恩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感情,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进而产生谢恩的冲动和行为。

2.3 教会学生如何去报恩

识恩、知恩之后,应当以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报恩的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物质的感恩,也可以是精神的感恩。从大学生还是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感恩应以精神为主。另外,要让大学生们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称得上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老师的细小帮助、对他人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正是报恩的表现。

2.4 教育学生施恩不图报

施恩不图报是感恩的最高境界。一个人不仅要知思图报,还要施恩不图报,应当抱着博爱、宽容的心态去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施恩是人的高级情感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的表现。施恩的前提是不图报的,否则。施思者就不会心情愉快地去帮助别人了。只有达到了施恩不图报的境界,才能真正地拥有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在必要时为祖国献身的信念和品格。

3 感恩教育的特点

3.1 感恩教育具有开放性

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只靠学校单方面努力还难以成功,需要得到家长、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才可能有效.感恩教育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应注意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整合上。

3.2 感恩教育具有规律性

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探索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教育方法。感恩教育的方式也要因人而异,研究不同人格特征和接受水平的同学所适合的不同的教育方法,找出规律性,提升感恩教育的效果。

3.3 感恩教育具有平等性

平等性是感恩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它要求教育者做到尊重学生,一视同仁。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1]就是说在感恩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问不仅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且是情感上的交流。

3.4 感恩教育具有情感性

感恩教育是情感教育,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贴近学生的情感,避免空洞、枯燥的说教。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感恩事件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感恩心理,发展和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感。

[1]马克思.1844年经济掌哲学手稿(1844年4-8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42:112.

[2]郝大勇.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

G641

A

1004-7344(2016)14-0034-01

2016-4-29

猜你喜欢

施恩恩惠道德
英雄的沦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英雄的沦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沉重的感恩
沉重的感恩
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的相关考察
——从日语学习者的角度
爱你本来的样子
《恩惠》中女性人物的成长